政 府 工 作 报 告
——2024 年1 月31 日
在枣庄市市中区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
区长 韩耀辉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区政协委员和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2023年工作回顾
过去一年,是我区发展历程中极不平凡的一年。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区人大、区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区政府紧紧依靠全区人民,凝心聚力、克难攻坚,较好完成了区十三届人大二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预计全区地方生产总值完成331 亿元、增长6.5%。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29.4 亿元、增长6.5%;固定资产投资增长7.2%;规上工业总产值完成187 亿元、增加值增长1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1.5%;进出口总额完成75 亿元、增长29.6%;实际利用外资6782 万美元、增长4.2%;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9252元、增长6.6%;金融存贷款余额达到700 亿元、548 亿元,分别增长11.2%、11.4%。过去一年,是我区争先进位、再创佳绩的一年。
这一年,我们高举思想之魂、精神之旗,迈出了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区建设的坚定步伐。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枣庄重要指示精神,力学笃行开展主题教育,统筹抓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保稳定各项工作,经济回升动能不断增强,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我区成功入选山东省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综合性区域试点。
这一年,我们昂扬拼搏之姿、奋进之势,掀开了逐梦前行的崭新篇章。聚焦“强工兴产、转型突围”,高规格召开企业家大会、作风建设大会,举办重点项目集中开工仪式3场,开工项目37 个、总投资338 亿元,工业经济“满弓劲发”;连续3 年组织兽药合作论坛,瑞立康肝素系列产品建成投产,泉耀系列高效异质结组件正式下线,中建材系列项目集聚成势,新兴产业“群星闪耀”;中环智能制造产业园整体搬迁落地,以“租赁即开工”创新模式助力46 家企业落地投产,一个个重大项目加快落入“6 3”产业大棋盘,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能不断汇聚。
这一年,我们牢记民生之需、发展之盼,彰显了实干担当的市中风采。干成了一批打基础、利长远的大事,攻克了一批啃骨头、拔钉子的难事。稳妥有序推动恒大项目保交楼,实施临电、转供电小区改造12 个,化解确权颁证历史遗留问题21 个,惠及群众1.9 万人;聚焦居住环境提升,新增专业化物业小区305个,更新改造文体设施150 余处,仅用90 天完成涝坡片区回迁安置区征收,敢想敢干、敢拼敢闯的市中速度进一步刷新。
过去一年,是我区砥砺奋进、勇攀高峰的一年。在61 万市中人的辛勤付出和各级各部门的共同努力下,我们奋力交出了8 张成绩单。
产业发展质效齐升。坚定不移实施工业倍增计划,“6 3”现代产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突破550 亿元,纳税过千万元、过百万元企业分别发展到53 家、278 家,泰和科技入选首批山东省制造业领航培育企业。制定“个转企、小升规”激励政策,兑现奖励资金595 万元,新增“四上”企业229 家,总量达到777 家,创历史新高。深入开展“技改焕新四个提升”行动, 工业技改投资完成30.4 亿元、增长28.2%,正凯新材成功创建国家级绿色工厂,思克奇智慧工厂入选工信部5g 工厂名录。举办促消费活动15 场,发放消费券251 万元,限上批零住餐企业发展到295 家,金融机构发展到68 家,原创动漫《丝路》在央视首播。“孙枝鸡”成功入选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品种名录,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分别发展到75 家、88 家、35 家,西王庄镇被认定为国家农业产业强镇。
项目基础更加夯实。坚持“项目为王”,精心组织招商引资“百日会战”,累计招引亿元以上项目111 个、总投资695 亿元,鲁南超算中心、润泉生物、永正汽车城等优质项目签约落地。全区141 个重点项目累计完成投资136.9 亿元,魔意智能制造、福凯智慧纺纱、中建材先进光子材料产业园等55 个项目竣工投产,项目投资量、实物量、工作量“三量齐增”。累计获批地方政府专项债券15.5 亿元,争取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资金1.2 亿元,盘活闲置土地578 亩,为各类项目提供用地保障2656 亩,发展动能加速集聚。
创新活力充分涌流。新认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5 家,省级“单项冠军”“瞪羚”“专精特新”企业分别达到3 家、10 家、38 家,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175 家,中国国检获评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启迪之星(枣庄) 通过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认证,枣庄云创业园成功认定省级众创空间。科技成果加速转化,新增省级企业技术创新项目10 个,泰和科技荣获省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我区成功创建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建设试点示范县。柔性引进高层次人才13 人,引进外国专家15 人,入选泰山产业领军人才2 人、枣庄英才6 人,创新链、人才链加速融合。
改革开放纵深推进。深入推进高频事项“智慧办”、企业服务“畅享办”、项目建设“极简办”、基层政务“标准办”,累计提供一站式管家服务80 余次,12 个项目实现“零增地”开工。扎实开展联系服务企业遍访活动,梳理助企纾困政策50 条,为企业解决发展问题252 个。开发区改革持续加快,亩均效益、利润率大幅攀升,枣庄民营科技园入选全国工业领域电力需求侧管理示范园区,市中区水处理剂产业园入选省重点打造的环保特色产业园区。国企发展驶入“快车道”,实施实体化项目53 个、完成投资62.5 亿元,中安二手车海外展厅投入使用,累计出口1560 台、结汇超3亿元,我区破解国有平台“小散弱”顽疾经验做法得到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批示肯定。
城乡面貌不断改善。深入推进城市品质提升三年行动,新改建省道17.2 公里,东盛路、市南九路等6 条道路建成通车,高标准完成西昌路中段基础设施提升改造,增设机动车停车位1800 个、新能源充电桩2500 个。完成重点片区征迁11 万平方米,改造老旧小区55 个、背街小巷10 条。铺设热力管网22.3 公里、燃气管网51.4 公里,实施雨污分流34 公里,城区雨污合流管网清零工作通过省级验收。深入开展城市管理大提升大整治,规范占道经营、店外经营6 万余处,拆除各类违建32 处,完成8 条道路、39 公里飞线下地,成功通过国家卫生城市复审。新改建公园游园8 个、绿化节点20 处,城市花海精美呈现。乡村振兴五大片区全面起势,西王庄镇谭家河乡村振兴示范区、齐村镇“甘泉花香·人文齐村”衔接推进区入选市级“双十片区”,省、市级和美乡村覆盖率达到80.5%。
民生福祉持续增进。完成民生支出28.3 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80.6%。周村水库增容等十件惠民实事全部完成。开发城乡公益岗1565 个,城镇新增就业6600 人。枣庄应用技术职业学院完成主体封顶,十六中南校异地扩建一期投入使用,新增学位3700 余个,我区被评为省家庭教育实践基地。在全市率先启动“集采药品进基层”活动,为116 家村卫生室配备健康助诊一体机、搭建远程心电平台,“智医助理”系统实现全覆盖,群众就医更加便捷,购药费用大幅下降。建成镇街综合养老服务中心11 处,长者食堂15 处,新增护理型床位100 张。我区成功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全国县域节水型社会建设达标县、全省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全省县域养老服务体系创新示范县。国防动员、双拥共建、港澳台侨、妇女儿童、共青团、老龄、工会、残联等各项事业都取得新进展。
社会治理更富成效。高标准打造区、镇、村三级一站式矛盾纠纷调解阵地,有效处置校园安全、房地产纠纷、涉法涉诉等矛盾纠纷事项1519 项。“三区联创”不断加快,基层社会治理机制更加健全。全面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深入推进“平安市中”建设,违法犯罪案件大幅下降,反电诈实现“两升两降”,涉众型经济犯罪防控处置经验在全省推广。食品药品监管有力有效,生态环境持续改善,扎实开展“强基础、严执法、促提升”专项整治等行动,安全形势总体向好。
政府效能显著提升。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认真履行全面从严治党政治责任,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驰而不息纠治“四风”。加强法治政府建设,重大事项合法性审查实现全覆盖。府院联动协同高效,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率达100%。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政协民主监督、社会舆论监督,办理人大代表建议79 件、政协委员提案136 件,市长热线转办件和区长信箱来信71765 件,受理“枣解决·枣满意”各类诉求14194 件。深入推进“三比三亮”“我就是市中”作风能力大提升活动,崇尚实干、狠抓落实在政府系统蔚然成风。
2024年政府工作安排
2024 年是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承上启下之年,是深入实施“十四五”规划攻坚之年,也是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枣庄重要指示精神的关键之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山东工作重要指示要求及视察枣庄重要指示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锚定“走在前、开新局”,以市委“五个一”发展思路为引领,以“重点项目落地见效年”为抓手,以工作跨越赶超为主线,聚焦“工业强区、产业兴区、城建立区”总体目标,坚决打好打赢“十大跨越赶超攻坚战”,加快建设工业强、产业兴、城乡美、群众富、发展质量高的现代化强区。
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生产总值增长6%左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6.5%,固定资产投资增长8.5%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6%,外贸进出口和实际利用外资促稳提质,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0%左右,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6%以上,全面完成省、市下达的年度节能减排降碳和环境质量改善约束性指标。重点打好九场标志性战役:
一、坚定不移把实现高质量发展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全力推动产业强基增效,打好工业倍增攻坚战。工业是市中发展的不竭动力,也是求变图强的重要支柱,必须牢牢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带来的战略性机遇,一手抓传统产业迭代升级,一手抓新兴产业抢滩占先,打造产业向新、质量向优、增长向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提档升级传统产业。坚定实施传统产业倍增行动计划,推动传统产业向清洁低碳转型,质量效益向“微笑曲线”两端攀升。纺织服装产业围绕成衣加工、品牌塑造等关键环节,加快正凯智慧纺纱二期、创意服装综合体等项目建设,增强“中国纺织服装名城”影响力。矿山和建材行业聚焦精细加工,加快金正矿业年产100 万吨铁矿石、中联废旧锂电池循环利用、九州矿业年产30 万吨铁精粉深加工等项目建设,力争三年形成300 万吨铁矿石采选、300 万吨铁精粉加工能力,助力传统建材向新材料领域有机融合。深入实施“百项技改”,加快泉头水泥超低排放改造、三维汉界自动装车机器人等过亿元重点技改项目建设,打造绿色、智慧工厂3 个,完成技改投资33.4 亿元以上。
集群发展新兴产业。深入实施新兴产业攀登行动计划,通过链式运作、集成发展,做大产业规模,提升产业能级,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新能源产业以光伏及锂电为主线,抓好泉为异质结电池二期、泰和磷酸铁锂高端正极材料等项目支撑,重点围绕隔膜、储能、电芯生产补齐链条,扩大光伏全产业链零碳智慧园区规模。新材料产业聚焦节能环保建材和无机功能材料两大优势方向,加快济创气凝硅、特种玻璃深加工等项目建设,推动电致变色玻璃、硬质合金材料技术转化,带动产业链向核心环节迈进。新医药产业围绕医疗器械和兽用药械两大重点,促成杰诺动物营养剂、海木动保gmp 产业基地建成投产,全力支持兽用生物制品检验中心申请cnas 资质认可,持续增强“中国兽药谷”区域影响力。
培育壮大市场主体。纵深推进“专精特新”企业培育计划,支持本土骨干企业深耕细分领域,掌握独门绝技,年内新增“专精特新”“瞪羚”等高成长型企业20 家以上,努力在制造业领航培育企业、独角兽企业上取得新突破。坚持抓大育小、梯度发展,加力打造具有行业话语权的龙头链主企业,力争年内新增“四上”企业200 家以上、营收过10 亿元企业10 家以上、过50 亿元企业1 家。大力弘扬企业家精神,对市场主体高看一眼、厚爱三分,继续开展优秀企业家评选,打造一支具有战略思维、前瞻视野和持续创新能力的企业家队伍。
提升园区平台能级。坚持差异定位、特色发展,不断优化园区布局。突出枣庄经济开发区主阵地、主引擎作用,加快推进大众西路等道路建设,完善供气、供热等基础配套,做好冀宁线、鲁皖线迁改,不断拓展发展空间;深化管理制度改革,强化投入产出监测考核,探索用能、排污等要素差异化配置,建设标准化厂房,确保综合考核进位争先。做好园区发展“特”的文章,支持市中区水处理剂产业园加快资格恢复,延伸氯化工、碱化工产业链,拓展电子化工材料领域,打造亚洲一流水处理剂专业园区;枣庄纺织工业园聚焦打通高端面料及辅料渠道,打造高端纺织产业集聚区;枣庄民营科技园紧扣精密制造、大健康食品,打造休闲食品品牌矩阵和精密制造产业高地;齐村新型材料工业园发挥中环智能制造产业中心虹吸效应,落地一批补链项目,打造集约、绿色现代园区。
二、坚定不移把积蓄发展动能的着力点放在项目引建上,全力加大招引力度,打好项目建设攻坚战。树牢“大抓项目、抓大项目”理念,深化“三个一批”工作机制,不遗余力促投资、稳增长,努力将更多“项目增量”转化为“效益增量”。
强势突破招商引资。抢抓产业链、供应链重组机遇,深入研究政策走向、市场趋势,动态更新招商地图,以制造业外迁区域为重点,综合运用以商招商、基金招商、产业链招商,全面加强与央企省企、知名民企、外资企业等对接合作,全力招引一批有市场基础的制造型企业。围绕“6 3”产业布局和“1 4”园区建设,深度挖掘产业链上下游关系,分类分级建立目标企业库,多层次组织各类招商活动,力争招引10 亿元以上项目11 个、50 亿元以上项目3 个、100 亿元以上项目取得新突破。强化留商即招商理念,旗帜鲜明支持本地企业上项目、扩投资,加快瑞立康肝素系列产品技改、艾邦斯微米精度不锈钢棒扩建等项目推进,用政企的“双向奔赴”,换取项目的“接二连三”。
提速推进项目建设。牢树“乙方思维”,着眼落地率、开工率、投产率,全面落实全生命周期管理、全环节落地指导、全方位问题化解,扎实抓好总投资616.9 亿元、年度投资156.6 亿元的110 个实施类重点项目,推动美康生物、海联金汇汽车零部件等73 个项目尽快开工,和锦金属包装材料、永正汽车城等项目加快建设。聚焦总投资138.9 亿元的49 个储备类项目,有序推进新派卫浴智能制造中心、华电银山光伏二期等项目前期工作,推动尽快落地建设。紧盯政策导向和资金投向,积极争取中央预算内投资、政府专项债券和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不断充实项目谋划储备库,实现重点项目开工一批、储备一批、招引一批的良性循环。
统筹做好要素保障。坚持“要素跟着项目走”,聚焦产业先进性、技术创新性,推动力量向优质项目集中、资源向优质项目集聚、政策向优质项目倾斜。深化“亩均效益”结果运用,滚动梳理闲置土地与低效用地,一企一策引导企业扩产转产、调整方向,力争完成重点项目供地1500 亩,盘活存量用地300 亩以上。规划建设220 千伏长鱼变电站和110 千伏汇泉、遗棠、建华变电站,更好满足生产生活用电需求。积极推进碳达峰碳中和,严控“两高”项目,淘汰落后产能,为企业发展提供更多环境容量空间。
三、坚定不移把提升核心竞争力的着力点放在变革重塑上,全力优化发展环境,打好改革创新攻坚战。坚持向改革要活力、向创新要动力、向金融要潜力,充分激发各类经营主体发展动能,全面提升区域竞争新优势。
深化重点领域改革。实施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引导国企在片区开发、民生补短、产业投资等重点领域当先锋、打头阵,全力打造第二家aa 信用等级企业,不断提升专业化、市场化盈利能力,力争资产总额增长20%以上、营收增长10%以上。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常态化开展“局长科长坐窗口”“高效办成一件事”等活动,加强流程再造和业务协同,擦亮“枣办好·看市中”服务品牌。探索推进柔性执法和包容审慎监管,深化“驻企专员”服务企业制度,定期梳理推送惠企政策,以营商服务“软环境”催生高质量发展“硬实力”。
增强创新策源能力。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加强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联合共建,新增市级以上创新平台不少于13 家,高新技术企业突破100 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达到180家。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加大科技研发投入,聚焦产业链断点、堵点,积极培育省级首台套及核心零部件项目,申报“揭榜挂帅”、科技专项等项目7 个以上,带动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增长10%以上。大力实施“榴枣归乡”工程,完善引才留才服务体系,引育泰山产业领军人才、枣庄英才6 人以上,新增技能人才5620 人,全力推进山东省青年发展友好型县域试点建设。
持续释放金融活力。千方百计畅通资金进入实体经济渠道,大力发展科技金融、绿色金融和普惠金融,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加大对产业发展、乡村振兴等重点领域产品创新力度,力争新增贷款65 亿元。做好“投贷结合”文章,围绕新能源、新医药等产业,加强与域外知名投资机构合作,探索设立绿色高质量发展基金、新能源产业基金等,形成多维度基金矩阵。积极联动社会资本,加快胖虎科技、三维海容、正凯新材等企业上市步伐,不断壮大资本市场市中板块。
四、坚定不移把激发内生动力的着力点放在开放融合上,全力扩大市场空间,打好服务业提效攻坚战。牢牢把握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大力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生活性服务业向高品质和多样化升级,不断融入国内国际大市场、贯通大物流、繁荣大商贸。
做大生产性服务业。加强服务内容和业态模式创新,支持国检集团合并组建山东区域总部,公信安科、淮海数字智谷等企业拓展服务功能,全力推动鲁南超算中心、科大讯飞、中民网联等项目建设,扩大信息传输、检验检测等业务规模,促进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依托“两高一铁”交通优势,加快推动公铁商贸物流园、鲁南智慧物流园建设,引导企业集聚发展、整体运营,打造现代物流集聚区。加强三级寄递物流体系建设,积极争取京东、顺丰设立一级物流节点,升级改造镇级共配中心,着力构建立体互联、便捷顺畅的交通物流网络。
做优生活性服务业。推动城市商圈错位发展,融合群众多元化消费需求,打造一批时尚商圈、特色街区和夜经济集聚区。东湖商圈,加快推进万达广场、喜来登酒店等项目建设,加速盘活鲁南水城·枣庄老街,争取一批精品名店、特色餐饮进驻,助推城市西部消费晋级。吉品街商圈,继续实施吉品街品质提升工程,串联大润发、鲁南书城、新昌市场一站式消费场景,打造年轻派休闲打卡地。三角花园商圈,以贵诚集团为龙头,加快吾悦广场开业,做强1878 民国风情街、香港街、中天步行街等特色街区,盘活周边闲置楼宇,打造区域消费新高地。
做强地区消费市场。充分发挥消费在经济发展中的基础性作用,深度挖掘、优选推广一批人气美食、潮玩名品,办好辣子鸡美食节、东湖音乐节等节庆活动,持续繁荣以光明夜市、无界集市为代表的夜经济,做大“烟火市中·吃住游娱购”品牌。聚焦房地产、汽车家电等领域,精心组织乡村消费节、“惠享枣庄”消费季等活动16 场次以上,鼓励大润发、麦凯隆等连锁店错时开展促消费活动,持续释放消费潜力。依托转转循环产业园、火山引擎电商直播等项目,探索“电商 实体”消费体验、末端配送等多形态合作,力争网络零售额突破40 亿元。
做深对外开放空间。坚持外贸稳存量促增量,支持外贸企业组团参加“境外百展”,推动泰和化工、海之杰纺织、龙翔针织等重点外贸企业稳出口,新增出口实绩企业15 家以上。积极融入“一带一路”沿线市场,巩固rcep 海外市场,高标准建设中安二手车省级海外仓,加快未来易购跨境电商总部基地、国际闲置品循环经济产业园等项目运营,力争在“新三样”出口上实现新突破。支持现有外资企业增资扩股,重点推进田村精密制造等项目建设,全年完成实际利用外资7200 万美元。
五、坚定不移把增强城市吸引力的着力点放在品质提升上,全力完善城市功能,打好“三区”同建攻坚战。牢固树立“人民城市”理念,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秉持“工匠精神”,下足“绣花功夫”,努力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
高品质实施老城更新。持续深化城市品质提升三年行动,用全域视角、片区思维推进城市有机更新,不断释放存量空间、提升功能形态。以更大力度焕发城市活力,做深做细枣庄东站、三角花园等重点区域城市设计,加快建材市场、前岭等安置区建设,实施中兴花园等40 个老旧小区改造,确保“改一片、成一片、美一片”。以更大力度畅通城市脉络,启动北外环、东外环等道路大修,新建提升西昌路等4 条城区道路,打通2 条“断头路”,完成4 处瓶颈路口渠化改造,让群众出行更便捷。以更大力度保障城市运行,新改建热力管网12 公里、燃气管网10 公里、供水管网10 公里,新增海绵城市2.6 平方公里,加速推进城市“内涵式”发展。
高标准推进城市西进。坚持规划引领、道路先行,加快s103 济枣线改建,推动文化路向西延伸,贯通谷山路、湖西路等3 条道路。全力配合济枣高铁工程建设,积极对接谋划枣庄南站站前广场及配套路网设计,高维度拉开城市向西发展框架。坚持以水润城,高品位实施朱子埠支流景观建设,结合水系肌理构建滨水栈桥、亲水廊道,全力塑造城市水岸新形象。持续优化功能布局,加快推进枣庄市人民医院、新政务服务中心等项目建设,统筹布局一批功能总部、商业综合体和智慧社区,聚力打造一方魅力多元、活力友好的未来新区。
高起点谋划市南突破。围绕“一带四区五轴十点”功能定位,以中兴科学城项目实施为带动,以谋划的光明广场南延、复兴大道为中轴,强化两侧风貌管控、功能融合、业态植入,积极招引总部基地、科创中心、商务酒店等现代产业,不断聚集人气商机、激发片区活力。加快先行区建设步伐,推动涝坡片区拆迁和高品质住宅建设,实施青檀路南延、清泉路改造,高标准打造市南工业记忆公园,力争枣庄应用技术职业学院启动招生、职教园区投入使用,开创区域提升和区间融合发展新格局。
高水平实行精细管理。常态化开展停车秩序、马路市场等专项治理,年内完成振兴路、龙头路等道路飞线整治,动态管护市政设施,新增机动车停车位1000 个,打造规范有序、干净整洁的城市环境。深入践行“公园城市”理念,新建提升游园公园19 处、绿道绿廊5 公里。实施“点亮城市”行动,安装城市路灯420 盏、节能改造3970 盏,完成节点照明提升4 处,让市中的夜景更加靓丽。加快建设智慧城市,融合数字城管、智慧社区、智慧交通等平台功能,实现信息互通共享、力量有效整合,不断提升城市治理现代化水平。
六、坚定不移把抓好三农工作的着力点放在强村富民上,全力推进共同富裕,打好乡村振兴攻坚战。深入实施创新引领乡村振兴“双十百千”工程,全面提升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水平,带动乡村向全域净、全域美、全域富转变,让乡村发展更可感,美好生活更可及。
千方百计做强现代农业。坚决扛牢粮食安全政治责任,严守耕地保护红线,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坚持“强龙头、补链条、兴业态、树品牌”,大力发展孟庄草莓、西王庄皱皮辣椒、齐村樱桃、永安食用菌等优势特色农业,全力推进孙枝鸡标准化种禽场、税郭生态渔业养殖等重点项目,提高优质农产品供给。加强郭村中软籽石榴良种选育,扩大石榴种植规模,以久旭生物、思克奇食品等加工企业为主导,延长石榴产业链条。聚焦休闲健康食品、预制菜等成长型产业,加快鲁之饮咖啡、晟达菲尔高端乳制品等项目建设,力争新增农业龙头企业3 家,规上农产品加工企业4 家。
因地制宜建设和美乡村。学好用好“千万工程”经验,突出片区特色定位,重点打造2个市级“双十”片区、14 个省市级和美乡村示范村,力争年内省市级和美乡村基本实现全覆盖。严格落实河湖长制度,全面完成美丽幸福示范河湖创建任务。深化村庄清洁行动“四季战役”,抓好镇域保洁、“厕所革命”和“三线”整治,不断改善人居环境质量。大力开展“农村基础设施网”建设行动,硬化提升通村通户道路206 公里,推行农房节能改造311户,新建基站150 个,加快补齐农村基础设施短板。
多措并举壮大集体经济。谋划实施新一轮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三年强村计划,深入推广“跨村联建”“村企联建”等发展模式,大力发展“共富公司”、党组织领办合作社等新经营主体,力争集体经济收入过50 万元村超过60%,过100 万元村达到20 个。创新“合作社 土地全托管”服务模式,新增农村零散土地规模化、机械化经营3.5 万亩以上,促进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鼓励大学生返乡创业,培育一批土专家、农创客、田秀才等“新农人”,加大对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业龙头企业等经营主体的扶持力度,全面促进农民增收。
七、坚定不移把实现人民幸福的着力点放在增进福祉上,全力发展社会事业,打好民生提质攻坚战。始终把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现代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充分发挥政府在民生保障中的作用,托牢“极少数”,兼顾“大多数”,拉高“平均数”,为生活“加温”、为民生“加码”、为幸福“加量”。
实施社保暖心工程。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高质量办好10 件惠民实事。突出就业优先导向,全力保障高校毕业生、农民工、零就业家庭等重点群体就业,城镇新增就业6200 人。完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分类制定参保扩面计划,落实各项社保惠民利企政策。深化医保九游会俱乐部j9入口的支付方式和医疗服务价格改革,持续减轻群众就医负担。提升退役军人、妇女儿童、残疾人等服务保障水平,扎实开展低收入人口精准帮扶和防返贫动态监测,更好兜牢民生保障底线。
实施民生扩面工程。优化教育资源布局,加快东海路小学、区职业中专新校等项目建设,探索引进二十一世纪学校等民办教育资源,推动校车运行、智慧教育、食堂配餐等服务提升,不断擦亮“学在市中”教育品牌。深入实施“健康市中”三年行动计划,加快博爱医院、市立二院康养中心等项目建设,支持区人民医院深耕眩晕、肿瘤、呼吸与危重医学等领域,争创5 个省市级重点专科,创建一批样板村卫生室,打造区域医疗中心。强化“一老一小”服务,建设爱心食堂10 处,支持社会力量发展养老和普惠托育服务,加快实现“老有所养、幼有所育”。
实施治理提效工程。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高标准推进区、镇两级“一站式”矛盾纠纷调解中心建设,完善网格化管理、精细化服务、信息化支撑的基层治理体系,擦亮“块治理·兜解决”社会治理品牌。扎实做好“枣解决·枣满意”平台、12345 热线投诉办理,加强物业管理服务品质提升,用“小切口”解决群众“急难愁盼”大问题。深化“平安市中”建设,坚持大案与小案并重、破案与追赃并举,常态化推进扫黑除恶斗争,全力争创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示范区。
实施文化增韵工程。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运营好三级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常态化开展“黄河大集”“四季村晚”等群众文化活动,开展公益电影放映等演出不少于1600 场次。加快鲁南文化创意产业园、印象枣庄文化共生街区等项目建设,以李氏布艺、核桃微雕等古法技艺为载体,融入现代元素,推出更多受欢迎的“市中手造”产品。以重温工业文化历史、唤醒红色文化记忆为主调,规划启动中兴民族工业文化遗产公园项目,叫响“百年中兴·枣城有戏”特色文化旅游品牌。
八、坚定不移把推动城市健康发展的着力点放在解缚纾困上,全力推动问题减量清仓,打好重点领域遗留问题整治攻坚战。聚焦长期困扰群众、制约发展的问题,坚持尊重历史和面对现实相结合、源头治理与长效机制相结合,奔着问题去、盯着问题改,切实把诉求清单、问题清单变成满意清单、成效清单。
稳妥做好破产企业权益保障。成立涉法涉诉及企业破产研判工作专班,全面摸清企业情况和职工底数,系统梳理各类诉求,对照政策逐一研判,全力抓好企业原职工养老、医疗、社保等各项权益兑付。加大对企业现有资产运作盘活力度,全力增加资产收益,做好后续职工退休保障。
有序化解住建领域遗留问题。切实发挥专班作用,聚焦在建棚改项目精准发力,推动群众顺利回迁安置。多措并举化解不动产登记历史遗留问题,持续推进临电、转供电小区问题整改,切实让群众住上安心房。全面落实保障农民工工资制度,进一步畅通根治欠薪投诉渠道,集中高效处置欠薪行为,切实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
强力推进新一轮拔钉清点行动。深入细致开展违法建设专项治理攻坚,重点对城市主次干道沿线违章建筑进行集中拆除,严厉打击违法建设、私搭乱建等行为,逐步消化存量、坚决遏制新增,不断拓展城市发展空间。聚焦历史遗留应拆房屋,一事一议、一房一策,依法依规完成征收拆除。
九、坚定不移把统筹发展和安全的着力点放在筑牢屏障上,全力守牢一排底线,打好风险防范化解攻坚战。强化忧患意识,树立底线思维,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抓紧抓实安全发展各项工作,确保社会和谐稳定、群众安居乐业。
夯实安全生产防线。严格落实“三管三必须”要求,积极开展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加大对矿山、危化品、建筑施工、消防等25 个重点行业、领域安全监管和隐患排查力度,抓好森林防灭火、防汛抗旱、极端天气等防范应对,切实提高本质安全水平。完善应急管理体系建设,构建“一张图”“一张网”应急指挥平台,增强快速响应、高效联动应急处置能力。扎实做好食品药品等领域安全工作,以高水平安全保障高质量发展。
织密金融安全底线。坚持把防控风险作为金融工作的永恒主题,加强风险预警、防控机制和能力建设,规范政府性债务管理,加大不良贷款清收和抵债资产处置力度,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常态化开展打击非法集资、电信网络诈骗、金融诈骗等专项行动,深入推进“双零”社区创建,全面提升非法集资源头治理能力水平。
严守生态环保红线。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抓好各级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统筹推进工业源、扬尘源、移动源、生活源“四源”共治,实现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持续下降,空气环境质量明显改善。提标扩建惠营、汇泉污水处理厂,启动第三污水处理厂建设,确保出境断面水质稳定达标。加大生态治理力度,深入推进“山水林田大会战”,新增造林绿化面积1000 亩以上,让绿色成为高质量发展的亮丽底色。
全面建设人民满意政府
各位代表!发展的重任、人民的期盼,对政府自身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我们要凝聚“干”的共识、增强“敢”的魄力、砥砺“拼”的锐气,努力创造崭新业绩、交出优异答卷。
忠诚为政强“本色”。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切实把思想伟力转化为忠诚履职的生动实践。加强政府系统党的建设,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把党的领导贯穿政府治理各领域、全过程,做到政令畅通、令行禁止。
依法行政增“成色”。深入践行习近平法治思想,坚持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积极争创全省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区。严格落实重大行政决策法定程序,主动接受人大法律监督、政协民主监督、监察监督、审计监督和社会监督,高质量办好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加大政务公开力度,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实干勤政添“亮色”。牢固树立系统思维、有解思维,以全局视野谋篇布局,以战略战术引领发展,推动各项工作走在前、争一流。坚持事不避艰、行不畏难,大力倡导“一线工作法”,常态化深入一线、深入基层,排查问题、解决困难,最大程度推动工作高效落实。建立完善“闭环 清单”管理机制,确保重难点事项第一时间领办、最快节奏推进,以实打实的作风、硬个硬的措施,切实扛起新时代的使命担当。
从严治政浓“底色”。全面履行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深入推进政府系统党风廉政建设,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驰而不息纠治“四风”。坚持政府过紧日子,严格预算执行制度,严控“三公经费”和一般性支出,兜牢“三保”底线。完善权力监督制约机制,强化对重点领域、关键环节的监管,坚决查处侵害群众利益的腐败和作风问题,全力维护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各位代表!百舸争流,破浪者领航;千帆竞发,奋勇者当先。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担当作为、狠抓落实,跨越赶超、勇争一流,为加快建设工业强、产业兴、城乡美、群众富、发展质量高的现代化强区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