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发展动能在转型升级中快速积蓄。始终坚持创新驱动和投资拉动协同发力,发展后劲显著增强。有效投入持续发力。工业投资“三年千亿”目标顺利达成,今年完成330亿元,连续4年苏州第一。2个省重大项目、43个苏州市重点项目投资进度保持苏州前列。建立产业项目招商协同推进机制,组织金秋经贸洽谈会、省氢能产业合作交流会等招商推介活动,克服疫情影响赴日本、法国、德国等开展境外招商,全年签约项目186个、总投资397亿元。创新要素加速集聚。加大人才引育,全面打响“人到苏州必有为、常来常熟最倾心”工作品牌,人才归谷·常春藤国际人才港开工建设,入选市级以上双创领军人才253项、增长53.3%,亨通海洋陶雄强团队入选苏州市顶尖人才团队。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412家、科技型中小企业1302家,新增产学研合作超300项,数量均创新高。深化“揭榜挂帅”项目组织形式,引导标杆企业牵头攻关行业“卡脖子”技术,促成省级科技项目立项71个、全省领先。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占gdp比重达3.85%,位列全国科技创新百强县第三,获评“科创江苏”试点县(市、区)、苏州唯一。创成全国科普示范市。平台载体日益丰富。出台产创融合“十百千”平台载体建设五年行动计划,系统谋划金字塔型科技创新平台体系建设。“苏州·中国声谷”加速崛起,苏州产研院常熟创新基地成功落户,国际声学产业技术研究院实质性运转,引进声学产创项目92个、总投资120亿元。苏州产研院高强激光所、声光微纳所等一批苏州新型研发机构启动建设,新增国家级众创空间1家,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1家、众创空间4家。亨通海洋获推荐争创全国重点实验室、获批省级院士工作站,新增苏州市级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8家,苏州中欧氢能技术创新中心获评中欧能源技术创新合作专项最佳案例,大中型工业企业和规上高企研发机构建有率超90%。加快推进长三角(常熟)国际先进制造产业园、漕河泾绿洲芯城等一批重点产业园区建设,新开工苏高新智能制造产业园等载体项目10个,新增产业载体面积超200万平方米,有力赋能产创融合。
5.城市品质在建管并举中全面改善。坚持规划、建设、管理有机统一,城市颜值、品质和内涵进一步提升。交通互联更加顺畅。苏州市轨道交通10号线(苏虞张段)正式开工,南沿江城际铁路常熟段桥梁架设完成,常台高速高新区互通顺利完工,524国道常熟莫城至辛庄段改扩建工程整体通车。沪武高速扩建、海太过江通道先导段开工。衡山路、琴湖路等4条城市道路完成改造,困扰群众出行多年的莲花路全线贯通,城区交通压力有效缓解。新增公交线路10条,开通首条校园快线和微循环公交线,获评省首批城乡公交一体化达标县(市、区)。城市更新更加深入。持续探索城市更新路径,名城保护案例入选住建部“城乡历史文化保护传承手册”,低效产业提升联合自主更新项目入选省首批城市更新试点。深入推进历史街区整理更新,集中房屋使用权超1.6万平方米,蓝·原葺森林文旅产业园盛装开园。“组团式”推进城中村自主更新,完成老旧民宅改造273户。滚动实施老旧小区改造更新,完工17万平方米、新开工15万平方米。分类推进既有建筑更新改造,新启动项目20个、竣工22个,华联宾馆等闲置多年的老旧建筑重获新生。城市治理更加精细。新增停车泊位2.5万个,智能化改造道路泊位1348个,部分热点路段车位日均周转量从2次提升至12次,“停车难”有效缓解。拆除违法建设超350万平方米、违规户外广告5900多处,新建电动自行车充电桩近1.5万个,市容市貌有效改善,文明典范城市创建迈出坚实步伐。科学应对“梅花”等强台风和1961年以来最严重的气象干旱,城市运行平稳有序。
6.社会事业在提质增效中全面进步。10项民生实事项目推进有序,民生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重超80%。公共服务显著提升。新建改扩建学校14所,新增学位8550个。高考主要指标连续12年领跑苏州,清北录取人数再攀新高。“双减”工作推进有力,义务教育学校课后延时服务实现全覆盖。民办义务教育规范发展,为符合条件的每位在常务工人员子女提供义务教育学位。职业教育与技工教育融合发展,现代产业技能实训中心启动建设,获评省2021年度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成效明显地区、苏州唯一。卫生健康事业取得突破进展,市二院创成三甲综合性医院,市中医院通过三甲中医医院现场评审,市一院启动三甲医院评审准备工作。市二院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立项,填补市医疗卫生系统该领域空白。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累计98.6万人次,重点人群签约率达70%。慈善事业稳步发展,社会各界自觉参与,超1.3亿元善款善物助力疫情防控、乡村振兴和扶贫济困,市慈善总会被省政府授予“最具影响力慈善组织”称号。保障体系日益健全。全面落实稳岗留工等系列就业政策,新增就业2.5万人。开展社保“扩面提质”专项行动,城镇养老保险参保缴费人数超56万,入选省社会保障卡居民服务“一卡通”综合试点城市、县级城市唯一。完成基本医疗保险和生育保险苏州市级统筹各项任务,“15分钟医保服务圈”建设全覆盖。新增备案托育机构29家,在苏州率先完成托育机构“一街道一乡镇一普惠”建设。建成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7家、综合为老服务中心3家,新增养老床位1800张,古里镇康博村获评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积极落实各项社会救助政策,发放救助资金2.4亿元。建成投用安置房1942套、23.3万平方米。蝉联省双拥模范城“九连冠”。文体旅融合走向深入。位列“2022年全国县域旅游综合实力百强县”第二,获评中国文旅融合创新典范城市和中国最佳绿色休闲名城,虞山文化旅游度假区在激烈竞争中脱颖而出、成为年度全省唯一入选的国家级旅游度假区,海虞镇铜官山村获评省级乡村旅游重点村。常熟籍运动健儿在花样游泳世锦赛等竞技场勇创佳绩,全国青少年体育舞蹈锦标赛、尚湖马拉松等精品赛事顶住疫情压力如期开办。大科园获评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常熟年鉴(2022)》获评省精品年鉴,苏州唯一。美丽乡村全面提质。试点开展农宅归并移位,验收“千村美居”村庄812个,培育省生态宜居美丽示范镇1个、示范村18个,建成省级特色田园乡村3个、苏州特色精品乡村6个、特色康居乡村225个,累计建设各类美丽乡村3772个、覆盖率80%。完成供水老旧管网改造5155户、农村生活污水治理4597户,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达到99.4%。因地制宜拓宽增收渠道,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成交金额超5亿元,村均集体可支配收入达142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