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月3日在市十六届人大二次会议上

  市长 秦 猛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常熟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2022年政府工作回顾

  2022年是本届政府的开局之年,也是全市人民共同走过的极不平凡、值得铭记的奋斗之年。一年来,市政府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决落实“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的重大要求,聚焦绘就“六美集大美”精彩画卷、建设更高品质的“江南福地”目标,在中共常熟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团结依靠全市人民,紧抓快干、真抓实干,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较好地完成了市十六届人大一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这一年,我们在奋进中求突破。谋划了近500平方公里的苏州市域一体化(常熟)融合创新区,构筑“一轴六组团”城市新格局,探索国企改革、职技融通等改革新路径,为未来发展打下坚实基础。这一年,我们在克难中显担当。以责任压实、举措创新筑牢平安防线,成功抵御“2·14”“11·21”等疫情强力冲击,安全生产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实现“双下降”,群众安全感指数再创新高,主要经济指标始终保持稳健,为苏州高质量发展勇挑大梁。这一年,我们在竞争中赢先机。三甲医院实现零的突破,首批国家创新型县(市)通过验收,国家级旅游度假区成功逆袭,获得国家级荣誉161项、省级464项,一系列成绩振奋人心。预计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780亿元、增长2%以上,同口径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50.4亿元、增长4.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88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715亿元、增长1.5%,进出口总额238亿美元,综合实力继续保持全国百强县第四。

  1.疫情防控在科学应对中精准有效。慎终如始抓好疫情防控关键要事,充分展现了常熟的韧性与温度。我们坚持系统防控。全市“一张网”,指挥体系处于随时激活状态,流调溯源高效迅捷,构筑外围交通、社会面管控、大数据核查、精准核酸筛查“四道防线”,有效应对多轮疫情。面对突如其来的“11·21”疫情,全市上下众志成城,与时间赛跑、同病毒较量,打赢了这场“遭遇战”,为稳定苏州疫情防控大局作出了贡献,为防疫“新十条”平稳过渡争取了时间,有效保障了市民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我们坚持群防群控。全市“一条心”,12.8万名党员干部及志愿者挺身而出,奋战防疫一线;搭建覆盖57万户家庭的“微信群矩阵”应急联络体系,畅通便民服务热线等诉求渠道,解答、处办市民咨询建议52.6万件、办结率100%,市民群众对疫情防控工作给予了充分的理解、支持和配合;医护人员在本土抗疫中作出重大贡献,更有1.3万人次分赴多地逆行驰援,在大战大考中彰显常熟担当。我们坚持有效防控。全市“一股劲”,全力减少疫情对经济社会秩序的影响。创新开发“常i企”服务平台及“调研通”“供求通”等信息模块,打通企业诉求反馈和供需对接渠道,率先启用货车电子通行证,力保重点产业链供应链畅通稳定。

  2.发展蓝图在高位谋划中愈发清晰。全方位、多层次融入区域一体化协同发展大局,区位优势进一步彰显。城市发展方向更为明确。坚持“城市向南”,与姑苏区、苏州工业园区、昆山和相城分别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形成常熟古城与姑苏古城双城联袂、昆承湖与金鸡湖双湖联姻、常熟高新区与昆山高新区两区联动、苏州高铁北城与苏州高铁新城两翼联合的融合创新发展格局。开发建设重点更为突出。建立组团片区开发建设指挥体系,城市开发力度空前。中新昆承湖园区概念规划与城市设计基本完成,uwc 创新岛主体建筑地下结构全面完成,引进新经济项目63个。苏州高铁北城与央企达成战略合作,确定“特许经营 联合开发”模式,城市设计方案基本稳定。云裳消费小镇范围确定,2800亩的核心区土地整理加快实施。虞山尚湖古城文保建筑修缮和老旧公寓整治有序推进,西泾岸核心区域房屋使用权集中签约完成70%。数字科技新城常熟数字智能产业园暨松下协创中心成功落地,小型示范数据中心等重点项目加速推进。红色沙家浜文旅资源有效统筹,“芦荡火种”项目入选省首批红色旅游融合发展示范项目。资源要素保障更为有力。通苏嘉甬高速铁路开工建设,助力常熟更好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市内第一条轨道交通线——苏州市轨道交通10号线(苏虞张段)有效串联起重点组团,直连苏州主城区;“三区三线”划定成果获批启用,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完成公示,生态空间管控区域优化调整方案、水域保护规划取得省级同意;存量发展启动探索,盘活存量建设用地1.3万亩;白鹤滩虞城换流站顺利投产,年输电能力312亿千瓦时;苏州“产业在沿江转型、创新在城区集聚”的总体部署,为我们承接先进制造业转移、高端科创成果转化构建了更多渠道,蓝图变成现实拥有了更充足的交通、土地、产业等要素支撑。

  3.经济发展在统筹调度中平稳运行。及时出台助企纾困系列措施,建立重点企业重点服务机制,减税降费超280亿元、其中留抵退税60.8亿元,助力市场主体尤其是中小微企业共克时艰,力保经济大盘稳定。工业量质齐升。规上工业总产值达4870亿元、增长5%,三大支柱产业产值近2700亿元、占规上工业总产值比重55%。入围中国民营企业500强3家、苏州民营企业100强11家。富士莱、常润股份先后登陆创业板和上交所主板,英华特创业板首发过会。完成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项目1668个,提前1年完成规上工业企业全覆盖目标,工业机器人保有量突破2.8万台(套);新增省级工业互联网标杆工厂4家、五星上云企业12家、aaa级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示范培育企业6家,数量均居苏州第一,波司登获评国家首批数字领航企业、苏州唯一,常熟开关获评全国工业互联网平台应用领军者、全省唯一。获准牵头建设苏州汽车、新能源和声学三大产业创新集群,汽车产业实现营收超1500亿元、占苏州近30%,新能源产业产值逆势上涨20%,锂电级pvdf(聚偏氟乙烯)全球市场份额占有率95%,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超50%。新增省级以上专精特新企业97家,数量创历年新高,索特传动挖掘机部件获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产品认定。17家企业获苏州市质量奖,古建园林公司获苏州市市长质量奖,新增“江苏精品”认证产品4个、“苏州制造”认证产品7个。制修订国家标准、行业标准26项,每十亿元地区生产总值发明专利拥有量提升至30.75件。服务业承压趋稳。举办“虞城烟火”购物节等活动,全力提振市场信心和活力。新增苏州市总部企业2家、苏州市生产性服务业领军企业1家。持续放大“市采通”平台带动效应,成立跨境电商企业服务中心,建成阿里巴巴速卖通(常熟)跨境电商产业园,完成市采贸易出口20.5亿美元、增长34%。云裳小镇电商产业集聚区获评省首批县域电商产业集聚区,电商竞争力居全国第六、全省首位。常熟港转型步伐加快,万吨级以上开放泊位达到18个。农业优质高效。科技赋能农业成效显著,受邀在全国农业高新技术成果交易活动交流经验,获评全国县域农业农村信息化发展先进县。种业振兴加快推进,农科所获评国家农作物品种展示评价基地。粮食生产再获丰收,总产量26.4万吨、增长2.2%,“常熟大米”“常熟鸭血糯”等6个品牌入选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目录,成功创建省农产品质量安全县。新增高标准农田2.9万亩,获评省高标准农田建设成效显著单位。农业人才引育力度持续加强,签约委培涉农大学生55名,培训新型职业农民1800人次,连续两年承办“中国新农民”故事会。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凡注明为博县网原创作品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报告、公报、规划等总结类或文件类信息,本站展示并非全部都完整,为了您更加全面、更有实效的查询学习,建议您到相关地区政府九游会俱乐部j9入口官网浏览或下载完整版本;源于网络的作品,若对您造成了侵权,请联系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文地址:/baogao/huadong/4197.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