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开放合作步伐。深入实施“地瓜经济”提能升级“一号开放工程”,办好第三届城乡联系国际论坛,实质性推进遂松聚落发展区块建设。深化山海协作,招引产业合作项目18个以上,实际到位资金24亿元以上,力争松阳-余姚山海协作产业园成为“百亿级”山海协作产业园,实施余姚-松阳“产业飞地”二期工程。持续加强同结对地区合作,力争全年合作项目12个以上,向省内沿海发达地区销售农产品1500万元以上,谋划建设山海协作乡村振兴示范点5个。积极落实稳外贸系列措施,完成外贸出口总额10.9亿元以上,利用外资400万美元以上。
强化对外交通建设。坚定实施交通强县战略,完善提升外畅内联的现代交通网络。加快衢丽铁路松阳段、g235松阳至云和段改建、西竹玉等项目建设进度。义龙庆高速公路松阳段、637国道(原222省道)松阳雅溪口至裕溪段改建等项目开工建设。加快推进金南铁路、g235松阳至武义段、s209板桥至靖居口公路等项目前期。
七、聚焦精致精细,全力提升城市能级
精准化健全规划体系。按照“松古平原一城化”发展要求,完成县域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报批,做好县级国土空间监督管理“一张图”信息系统数据归集及应用工作。高标准启动南城城市设计、中心城区和古赤新副城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开展吴家山区块城市设计以及10个“多规合一”实用性村庄规划编制。加大规划执行刚性,确保各类规划有效落地。
精致化推进城市建设。推进城市有机更新,完成马桥后区块征迁、荷田岭区块改造,加快城南未来社区建设。实施原松阳师范区块改造项目,推进南城3号、北山路古安亭地块等房开项目建设。提升城区功能,完善北直街、南直街、汤兰公所-文庙和古市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推进“老城印象”城市风貌样板区创建,打造“文里之外·老街之中”特色街区。完成要津南路延伸段工程、应急指挥调度中心等项目建设,推进龙湖公园区块基础设施及配套、城市燃气管道、长虹中路管网改造等续建项目,启动实施滨江区块及路网、独山路、万通大道改造等项目。深入推进古市千年古城复兴试点工作。
精细化加强城市管理。以省级示范文明县城创建为契机,提升城市管理水平,破解城市内涝、街道“机非不分、人非共板”、空中“蜘蛛网”等城市管理难题,开展文明交通、物业管理、市政施工等专项整治提升行动。启动新华路等4条精品示范街改造,新建电瓶车停车区14个。开展城市色彩、人性化设施改造,实现5分钟见绿,10分钟进园,完成花园(绿色)社区建设2个。深化生活垃圾“两定四分”和“撤桶并点”,新创建定时定点投放小区2个。深化建筑垃圾处置,启动建设资源化循环利用项目。加大禁违拆违力度,争创省“无违建县”。
八、聚焦乡村振兴,全力提升共富能级
发展高效农业。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全面落实“田长制”,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耕地“非粮化”,稳定粮食播种面积12万亩左右。推广“稻耳轮作”“稻鳖共生”等粮经种植模式,推进松阳农产品冷链物流项目,建成粮食烘干中心,全力做好“非粮化”整治优化后半篇文章。大力发展林下经济,新发展香榧500亩、油茶2000亩、中药材2000亩,食用菌生产规模保持5000万袋以上。支持茶香牧业公司申报未来牧场,全县生猪存栏达4.6万头。深入实施农业“双强”行动,农业综合机械化率达73%以上。探索未来农田建设,改善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完成江北灌区节水改造、2000亩绿色农田和7000亩高标准农田(粮功区)基础设施改造提升项目,加快江南灌区节水改造项目前期。
建设美丽乡村。深入实施乡村建设行动,争创省级新时代美丽乡村示范县,创成省级美丽乡村示范乡镇1个、省级美丽乡村特色精品村3个。启动三都四都“古村秘境”县域风貌区和四都省级样板镇创建。全域推进未来乡村建设,创成省级未来乡村2个。加强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做好历史文化村落重点村规划、实施和验收工作。深化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谋划推进农房整治、管线序化、村道提升新“三大革命”。巩固提升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水平,创成省级高标准垃圾分类示范村3个,建成大东坝、玉岩城乡生活垃圾中转站。高水平建设“四好农村路”,争创国家级“四好农村路”示范县,新改建农村公路76.23公里,农村公路养护工程87.73公里。
促进农民增收。围绕富民强村,推动生态强村公司实体化经营、市场化运行,经营性收入50万元以上的村达55个,其中收入100万元以上的村达15个。盘活农村资产资源,稳妥有序推进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改革、农村宅基地自愿有偿退出试点。开展“共富工坊”达标创星、整县创优行动,打造三星级示范工坊20家以上。围绕一村一品,完善利益联结机制,推进省“万户农家旅游致富计划”,规范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15家以上。聚焦革命老区振兴发展,加快推进“红色玉枫 菇香柿溢”乡村振兴项目等一批共富项目建设。
九、聚焦绿色发展,全力提升生态能级
高水平开展污染防治。深化“五水共治”碧水行动,确保出境断面水质稳定在ⅱ类水标准,力争再夺“大禹鼎”。加强松阴溪水环境治理“一件事”数字化场景和水域监管“一件事”场景应用。深入推进清新空气行动,统筹抓好秸秆禁烧、机动车尾气等专项治理,确保空气优良率达99%以上。深化“肥药两制”改革,加强肥药废弃物回收处置,实现肥药双减5%以上。推进工业固废处置、中水回用工作,实现危废“动态清零”,创成“无废城市”。
高要求建设“绿色低碳县域”。系统谋划绿色低碳县域建设,布局发展低碳工业、负碳农业、零碳乡村。实质性运行茶园碳汇合作研究中心,探索茶园碳汇交易。推动绿色能源产业发展,加快抽水蓄能电站和光伏发电项目建设,完成分布式光伏并网1万千瓦。推广秸秆综合利用主推技术,秸秆综合利用率达95%以上。加强“两山”合作社发展,创新绿色金融产品和服务。健全“生态信用”评价管理制度,推广“两山信用贷”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