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区域融合。推进做强中心城区攻坚行动,加快吉水县、吉安县融城步伐,促进吉泰城镇群融合发展。开工井冈山大桥重建项目,加快桐坪至长塘公路改建,做好站前大道南延工程前期工作,联通快速路、畅通大循环。深化吉安与东莞对口合作,建立县(市、区)与东莞市镇街、园区结对合作机制。深化湘赣边区域合作示范区、新宜吉转型合作示范区建设,促进深层次的融合发展。
(六)精致建设宜居宜业城市,夯实高质量发展载体
推进功能微更新。开工棚户区改造9852套、老旧小区改造60个,推进老旧小区和无物业小区专业化、市场化物业管理。实施中心城区微更新三年行动,更新老化燃气管道,补建配建消火栓,布局建设充电桩,整治道路易涝点、交叉口、窨井盖等安全隐患。中心城区新建、改造道路37条,实施青原大道拓宽、吉安北大道改造和庐陵新区路网完善工程。强化应急水源地系统保护和应急演练,推进雨污管网及配套设施三年攻坚行动,完成梅林污水处理厂二期、吉州区城北污水处理厂建设。
促进品质再提升。落实《吉安市城市绿化管理条例》,常态化补种增绿、见缝插绿、开墙透绿,积极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中心城区改造白鹭洲公园、人民广场东侧游园、康嘉游园、月牙园等老旧公园,建成滨江生态体育公园,改造一批城市绿道,完成9条主要道路和6个重要节点彩化提升。抓好后河、螺湖、滨江内河水系综合治理,推动水系连通、水体活化、水岸共治。实施绿色建筑创建行动,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面积比例达33%以上。统筹历史建筑保护和开发,建成运营一批历史文化街区。做好新一轮国家卫生城市复审,冲刺全国文明城市“三连冠”,支持井冈山市、新干县争创全国文明城市。
推动管理再精细。实施中心城区精细化管理六大攻坚行动。理顺高铁新区、庐陵新区管理体制,构建责任明晰、重心下移、常态长效的城市管理格局。开展城乡接合部、城中村环境综合治理,深化广告店招、城市家具专项整治,加强噪声污染治理。落实《吉安市城市建筑垃圾管理办法》,推进中心城区分类中转站、市厨余垃圾处置中心建设,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达到35%。加快高品质智慧社区和完整居住社区建设,打造15分钟生活服务圈。
(七)着力打造乡村振兴样板,筑牢高质量发展基石
守牢粮食安全和防返贫底线。实施粮食产能提升行动,开展第三次土壤普查,落实种粮农民收益保障机制和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新建和改造提升高标准农田56万亩,全年粮食播面和总产分别稳定在960万亩、73亿斤以上。加强“菜篮子”产品稳产保供,稳步扩大茄果类、瓜菜类蔬菜面积,新增设施蔬菜2.8万亩。加强防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闭环管理,实施县、乡、村三级乡村振兴示范创建工程,支持井冈山市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建设。
加快发展高质高效现代农业。推进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培育国家级龙头企业,新增六大富民产业40万亩,建设绿色有机农产品基地样板市。加快井冈山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建设,坚持标准化、规模化、品牌化发展,系统推进商标管理、包装设计、品牌宣传、网点布局、销售渠道“五个统一”,制定农产品标准40个,开设一批品牌旗舰店。强化农业科技和装备支撑,支持新型经营主体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
着力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深化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改造户厕8.6万个,基本完成乡镇所在地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健全农村建房审批制度,完成1536个村庄整治点建设,创建省级美丽宜居乡镇19个、美丽宜居村庄190个。统筹推进数字乡村、冷链物流、清洁能源等设施建设,完成病险山塘整治742座,创建“四好农村路”省级示范市。推进移风易俗乡风文明三年专项行动,推动绿色殡葬改革常态长效,倡导文明婚育新风。推进高素质农民培育计划,实施“新乡贤 ”工程,引导新乡贤参与乡村产业、乡村建设和乡村治理。
(八)全面推进绿色低碳发展,擦亮高质量发展底色
强化污染防治攻坚。巩固中央和省生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成果,打好蓝天、碧水、净土提升攻坚战。强化大气细颗粒物和臭氧协同控制,推进涉气工业企业专项整治,确保空气质量稳中向好。加快入河排污口自动监测站建设,确保断面水质优良率保持100%。抓好无废城市试点,推进国家废旧物资循环利用体系建设重点城市、吉安资源循环利用中心、赣中南低碳经济产业园建设,健全废弃物一站式、全产业链处理体系。
巩固提升生态质量。推动“三线一单”分区管控体系应用。深入实施国土绿化、森林质量提升行动,抓好中央财政国土绿化试点示范项目,完成人工造林19.2万亩、退化林修复32.1万亩,推进井冈山国家公园创建。开展松材线虫病防控行动,强化系统治理和闭环处置。深化河湖长制,推进幸福河湖建设。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巩固重点水域禁渔成果,健全耕地休耕轮作制度,持续提升生态系统稳定性。
加快绿色发展转型。稳步推进碳达峰十大行动,抓好吉州区、吉安高新区碳达峰试点,争创国家碳达峰试点城市。健全碳排放“双控”制度,完成碳强度下降目标。推广清洁能源使用,做好遂川、永新、永丰、新干、万安抽水蓄能电站前期工作。深化gep核算试点,推动成果进考核、进规划、进政策、进项目。深化用能权、排污权、用水权、碳排放权有偿使用与交易,推进林业碳汇项目开发试点。发挥节约型机关和公共机构的示范作用,倡导绿色办公、绿色出行、绿色消费。
(九)用情用力改善群众生活,共享高质量发展成果
提高就业质量和居民收入。做好高校毕业生、农民工、退役军人等重点群体就业服务,城镇新增就业4.5万人。拓展“吉岗即聘”平台功能,推进充分就业社区、零工市场建设,创建全国公共就业创业服务示范城市。健全“吉薪即付”长效机制,持续抓好根治欠薪工作,让劳动者安“薪”又暖心。推进转移支付、公益慈善向困难群体、偏远山区倾斜,稳步提高城乡居民工资性收入,多渠道增加财产性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