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工作报告
——2022年4月16日在三门峡市湖滨区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
第一次会议上
三门峡市湖滨区人民政府区长 乔继明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湖滨区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士提出意见。
一、2021年及本届政府工作回顾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也是湖滨区发展历程中极不平凡的一年。一年来,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区人大、区政协的监督支持下,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河南时的重要讲话指示精神,紧紧围绕打造建强省际区域中心城市的“首善之区”、建设现代化湖滨的奋斗目标,锐意开拓、攻坚克难,较好完成了区十二届人大七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1%,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5%,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7.1%,“十四五”实现良好开局。
一是抗疫情、战汛情,倾力守护人民安全。面对多轮新冠肺炎疫情冲击,我们扛牢疫情防控主城区责任,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统一指挥下,全区上下闻令而动,1000余名医护人员白衣执甲,近5000名党员干部和志愿者昼夜坚守,32万湖滨人民和衷共济,奋力打赢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累计开展核酸筛查58万人次,接种疫苗73万人次,守住了确诊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零发生的重大战果。面对近40年来的最强秋汛,迅速启动应急响应,近500名党员干部在黄河沿岸等重点部位巡守,上千名应急救援力量在险情之间奔波,疏散救助群众1700余人次,实现了防汛“金标准”,书写了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新答卷。
二是抓项目、强支撑,发展动能不断集聚。坚持“项目为王”,全力推动“三个一批”,实施重点项目101个,完成投资66.2亿元,39个项目投产达效。创新生态加快构建,湖滨科创大厦开工建设,新增高新技术企业2家,市级以上研发平台13个。“万人助万企”活动深入开展,492名干部分包联系1336家企业,发现解决问题144个,帮助三味奇、朝阳科技等14家重点企业贷款3.2亿元,1364家小微企业获得线上信贷支持9.8亿元。营商环境持续优化,“互联网 政务”全面推进,审批服务实现“一表告知、一次告知”,事项完成率和要素完整度均达到100%。减税降费等惠企政策全面落实,为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减免税费2.6亿元。
三是强龙头、铸链条,产业转型步伐加快。制造业能效加速提升,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8家,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0.3%。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51.9%,全市排名第一。易事特新型储能装备产业园建设全面启动,大数据中心、交直流充电桩、储能和配套钣金加工等生产线建成投产,年产值达到2亿元,战略新兴产业“龙头”日益成型。三星智能制造等4家企业入选省级“专精特新”企业,锐意泰克获得工信部专用车生产资质,天康成套成功申报河南省级先进制造业首台(套)装备。实施“三大改造”项目28个,完成投资5.4亿元。深入推进“百园增效”行动,依法处置问题企业8家,盘活土地656亩。现代服务业扩容增效,物流、金融、信息等生产性服务业加快发展,成功引进中昂集团商业综合体项目,全区服务业企业逆势新增871家,达到6373家,营利性服务业收入增长11.9%。
四是拓空间、提内涵,城市更新提速提质。东部片区建设破题起步,启动对东、西贺家庄村房屋征收,搬迁居民1596户、企事业单位78家,南山大道项目进展迅速。旧城改造启动13个片区、8条道路贯通征迁工作,征收居民5957户、企事业单位149家,创历史之最。“护佑生命、拆违治乱”取得重大战果,拆违面积177万平方米,占全市拆违总数的70%以上。改造老旧小区123个,既有建筑节能改造59万平方米,建成“智慧安防小区”141个,惠及居民3万余户。槐树洼排洪工程建成投用,多年来的泥水入城问题彻底解决。整治隐患窨井盖637个,群众“脚底下的安全”更有保障。
五是夯基础、促增收,乡村振兴蹄疾步稳。扎实做好防返贫动态监测,坚守“两不愁三保障”底线,建设乡村振兴项目35个,完成投资4603万元;发放小额信用贷款1958万元,贫困群众稳定就业3420人,脱贫攻坚成果持续拓展巩固。加快发展都市农业,富村千亩蔬菜基地全面建成,玉露香梨、富刚扁桃认证绿色食品,成功创建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区。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农厕无害化改造率85%以上,打造“变废为宝、美化家园”试点村7个,建成省级传统村落1个、森林特色小镇1个、森林乡村示范村6个。
六是筑基底、育生态,绿色发展阔步前行。全面打造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示范样板,建设三门峡大坝黄河文化产业园,大禹文化公园开园迎客,万亩药木园建成投用,中流砥柱博物馆、沿黄铁路文化公园、角古东商业街、中药材科普基地、中医院中药制剂研发质控中心等项目加速推进。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整理梯田达到2万余亩,修复矿山700余亩,基本完成矿山损毁土地恢复治理。复合型沿黄生态廊道大坝至湖陕界段在全市率先贯通。积极推进国土绿化,完成造林9500亩,森林抚育8100亩。大气、水、土壤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细微颗粒物、挥发性有机物和空气质量优良天数继续实现“五降一升”。
七是补短板、惠民生,群众福祉更有保障。扎实办好14项民生实事,投入资金1.5亿元。突出抓好稳岗就业,城镇新增就业8299人。社会保障待遇提标发放到位,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和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参保人数持续扩大。严格落实“双减”政策,城乡学校全面实行“5 2”课后延时服务,对每个学生每月补贴服务费60元。荣获全国义务教育质量监测“县级优秀组织单位”称号。提升医疗服务能力,完成区医院与市二院置换,医疗条件明显改善。崖底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成为全市唯一省级推荐标准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持续开展文化惠民,区文化馆获评国家一级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