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创新主体培育。支持企业技改升级,力争工业技改投资增长在15%以上,实施“三大改造”项目40个、总投资60亿元。依托商务中心区公共服务平台,积极发展数字经济。在重点产业,加快建设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等创新平台。力争培育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家,国家级绿色工厂1家,高新技术企业5家,科技型中小企业45家,规上工业企业技改覆盖率、研发覆盖率分别达到50%、65%。
加快释放消费潜力。深入开展“市场主体培育提升年”活动,落实好提振市场信心90条措施。扎实推进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建设。继续办好郏县美食文化周等节会活动,提升传统消费,培育新型消费,持续释放消费潜力。
(三)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
加快城市更新步伐。加快老旧小区、老旧厂区、老旧街区、城中村“三区一村”改造,完成老旧小区改造4个,启动老旧小区及配套道路改造项目11个,改造提升老旧街区4万平方米以上。建成投用安置房2128套,加快推进8万平方米公租房建设。全年新建街头游园及口袋公园4个以上、小微绿地5个以上,创建市级绿色社区3个。巩固城市创建成果,争创全国文明城市提名城市,确保顺利通过国家园林县城、卫生县城复验。
加大城市设施建设。启动文化大道西延、凤翔大道东延、创业路北延、行政路西延、建业路南段等道路工程。推进铫期路部分路段、东坡路北段、张良路南段、广场西路中段等道路改造工程。启动城区生态水系建设。持续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铺设供水管网22千米,改建城区供水管网3.2千米。提升疏浚城区雨水管网5.6千米。完成城区5条道路弱电入地工程。
推进城乡协调发展。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努力实现推进城乡统筹新突破。科学编制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村庄规划、详细规划、专项规划,加快形成规划“一张网”“一张图”。抓好郏景路口至二虎桥、前石路等干线道路升级改造,新改建农村公路30公里以上。推进焦平高速郏县段、北三环、东环路北延等重点项目,开展环县旅游公路前期建设,力争开工建设省道s520郏县段工程,着力构建全县“五纵五横”交通路网。压实道路属地监管责任,持续提升县乡道路管养水平,争创全国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示范县、全省绿色交通示范县。完成县长途汽车站改建工程。进一步完善城乡燃气管网建设,努力实现管网全覆盖。
(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扛稳粮食安全政治责任。新建高标准农田示范区8万亩,全年粮食总产稳定在36万吨以上。开工建设郏县农村供水城乡一体化水源地表化供水工程等水利项目,完成郏县恒压现代化示范区改造项目前期工作,建成广阔渠和恒压灌区提质增效一期工程,启动二期工程。
加快发展优势特色农业。以争创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为抓手,以红、黄、绿“三色”经济为引领,谋划实施涉农项目61个、总投资55亿元,加快形成“一县一业”“一镇一特”“一村一品”产业发展格局。全年力争实现三个“10万”:以红牛为主的优质肉牛饲养量达10万头,烟叶种植面积10万亩,绿色设施农业及特色“果蔬菌”种植10万亩,“三色”经济年产值达到100亿元以上,带动群众就业10万人以上。
有力有序推进乡村建设。深入推进人居环境“百千万”示范创建活动,再创建示范村1百个、示范街巷1千条,评选五美庭院1万户,争创全省乡村建设示范县。总结推广安良镇王平庄村组织发动群众修建排水系统、硬化村庄道路的好经验、好做法,努力实现乡村建设依靠群众、成果由全体群众共享。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
(五)持续深化改革开放
打造优质营商环境。深入开展“营商环境品牌建设年”活动,压实“争当服务企业‘金牌店小二’‘优质保姆’”工作理念,创成全省民营经济“两个健康”示范县。年内新增“四上”企业80家以上、市场主体3000家以上。全年出让土地2000亩以上,上缴出让收益金10亿元以上。引导金融机构加大信贷投放力度,全年新增贷款突破20亿元。
大力推进开放招商。深入开展“招商引资突破年”活动,全面推进“二分之一”工作法。巩固经开区主阵地作用,压实乡镇主体责任,健全完善招商工作机制。全年计划引进省外资金200亿元,招引项目100个,其中亿元以上项目不少于70个、10亿元以上项目不少于2个,力争实现引进30亿元以上项目新突破,项目开工率达70%以上。引进总部经济30家以上。
深化重点领域改革。大力实施“全面深化改革”战略,再创改革新亮点,全力争取国务院督查激励表彰项目。推动国有投融资公司转型升级。稳妥推进农村土地征收、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等改革,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农田水利设施管护制度改革,发展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
(六)加强生态文明建设
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深入实施节能降碳增效行动。加快推进工业绿色化改造,再创建一批绿色工厂、绿色园区、绿色供应链企业。深入实施碳达峰十大行动,完善能源消耗总量和强度调控。大力推动建筑节能、绿色建筑、装配式建筑发展,新建筑绿色建材应用比例达到70%以上。
深入推进环境污染防治。强化污染源综合整治,确保空气、水生态质量持续改善。深入实施县城建成区黑臭水体治理攻坚,加强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实施五里庙坑塘水系综合整治工程。强化土壤污染源头管控,确保土壤环境质量保持稳定。
提升生态系统稳定性持续性。创新河长制全国典型经验,建立“智慧河长”信息平台,建立完善水利工程管护体制机制。积极推进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项目,完成郏县水系连通及水美乡村建设试点县项目,积极谋划争取涉水项目,努力构建全覆盖大水网格局。争取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和生态修复试点县,不断提升土地综合整治和集约节约利用水平。完成新造林1200亩、森林抚育1.5万亩,争创国家森林城市、省级生态县。加大矿山企业修复治理力度,全年完成治理面积500亩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