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 府 工 作 报 告
—2022年12月18日在市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
市人民政府市长 肖平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宝贵意见。
一、踔厉奋发、稳中求进,站上宜城高质量发展新起点
2022年是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之年,我们共同见证了伟大时代,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展现出前所未有的光明前景。2022年也是极不平凡、极具挑战的一年,面对经济发展新的下行压力,面对异常突出的财政收支矛盾,面对罕见的极端干旱天气,还面对抗疫三年以来最复杂的形势,我们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一丝不苟贯彻落实省、襄阳市、市委工作要求,积极应对两难、多难问题,以踔厉奋发、稳中求进的姿态,闯关克难,勇毅前行,较好完成了全年各项目标任务。
——这一年,我们勇开顶风船,在新发展格局中破浪前行。面对新矛盾新挑战,我们坚持以自身工作的确定性应对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预计全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450亿元,同比增长10%;规上工业总产值达660亿元,同比增长15%;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2.8亿元,增长8.5%;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0%;外贸出口4.7亿美元,增长13%;实际利用外资1.25亿美元,增长16%;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7.8%、8.2%。连续九年获评全省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先进县市,七次入榜全国投资潜力百强县市,入围全国新型城镇化质量百强市,县域经济从中部百强第77位提升至75位。
——这一年,我们大张旗鼓抓项目,干出了虎虎生威新气象。成功引进投资101亿元的东方化工硝基产业园、投资100亿元的云图控股循环利用产业园、投资50亿元的葛洲坝建材产业园等一批重大项目,累计签约、开工、竣工投产项目276个,总投资846亿元。湖北能源宜城电厂建设如火如荼,嘉施利磷石膏综合利用、天舒纺织等一批优质项目建成投产,重大项目正在为“千亿级、五十强、幸福城”积蓄澎湃势能。
——这一年,我们奋战经济发展主战场,打造了高质量发展“聚宝盆”。举全市之力支持经济开发区“二次创业”,大胆赋权赋能,理顺管理体制;斥资12亿元,全面提档升级园区基础设施,雷雁大道及连接线竣工验收,2座污水处理厂完成改造,固体危废中心、实训基地建成投用,全面启动园区特勤消防站、危化品停车场、应急救援指挥平台建设;干群上下同心,搬迁居民832户。化工园区安全风险等级复核和认定顺利通过,经济开发区主战场地位更加突出。
——这一年,我们放大交通区位优势,襄阳(小河)港强势崛起。今年3月,襄阳(小河)港开通直达长江的三条航线,4月实现江海联运,5月近洋跨国,在通航不到三个月的时间内,就实现了“三级跳”。作为汉江流域规划建设最大的港口,小河港的建成投运,结束了襄阳20年未通过水路运输件杂货的历史,也标志襄阳水运发展开启新篇章。
各位代表!一年来,我们还重点抓好了三个方面的工作:
(一)强支撑、促升级,现代产业体系加速构建。工业经济稳中向好。预计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0%,新增规上工业企业21家。规范完善招商引资工作体制机制,建立运行“招落服”一体化推进制度。1-11月,签约项目120个,合同投资突破500亿元。推进存量资产“二次招商”,整体盘活57处,猛狮、长风纸业等历史遗留问题得以化解。实施技改项目51个,总投资63.7亿元,同比增长10.6%。研发投入5.3亿元,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达54家。新增省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6家、省级制造业示范基地1家。山特莱成为我市首个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葛洲坝水泥、回天新材料荣获省级绿色工厂,共同药业获批省“揭榜制”科技项目。现代农业高效推进。落实“长牙齿”的耕地保护硬措施,整改违法图斑584个。建设8.61万亩高标准农田。建立优质稻种粮一体化示范区。粮食播种面积155.2万亩,总产达13.29亿斤。新认定省、襄阳市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13家。郑集镇入榜全国农业产业强镇创建名单,南营街道金山村被认定为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飘扬食品入选2022年农业国际贸易高质量发展基地。预计全年农产品加工业产值达370亿元,增长15%;生猪产业链产值有望突破百亿元。第三产业稳步发展。成功引进文旅项目7个,总投资76.8亿元,泉水头景区项目破土动工,龙潭小镇火爆开园,“醉美莺河”重现光彩。首家跨境电商注册落户,电商销售总额超7.5亿元。投放家电家具消费券4000余张,带动线下消费500万元。建成乡镇商贸中心41家。成功争取全省打通农村寄递物流“最后一公里”和“最初一公里”试点县。3万吨冷链物流项目建成投用,初步构建“1个中心 n个区域”城乡冷链物流体系。预计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60亿元,同比增长7.1%,增幅排名在襄阳各县(市、区)稳步提升。营商环境持续优化。新增“退减缓降”税费6.46亿元,惠及市场主体1.23万户。为69家企业兑现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奖补资金3.53亿元。成立湖北首家县域企业首贷中心,贷款金额超10亿元。全年新增市场主体9718户,同比增长28.8%。4项改革被省优化营商环境领导小组授予先行区称号;在全省率先探索一业一证“信用审批、承诺即入”改革,“一窗通办”、数字门牌、政务地图等“五合一”改革经验在襄阳市全面推广。开展容缺办理行政许可2600余次,将企业开办时间由“210”标准提升至“2050”标准[1]。全市专利授权量达263件,新注册商标487件。成功举办宜城首届创新创业大赛。顺利通过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复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