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9%,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7%;城镇调查失业率5%以内,城镇新增就业5.2万人以上,城乡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单位gdp能耗完成省下达的任务。
实现上述目标,要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一)全力以赴推进新型工业化,着力培育新质生产力。深入实施新型工业化大推进战略(23),统筹实施“四大工程”(24),进一步夯实制造业的硬支撑地位,加快打造“4611”现代产业集群,实现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
加快推动高端化改造。实施传统产业新一轮技改焕新行动,鼓励企业产品换代、生产换线、机器换人、设备换芯,完成技改项目400个以上,力争技改投资增长15%以上。实施优质企业梯度培育工程,靠前服务278个产值过2000万元以上增长点,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80家、省级“专精特新”企业100家以上,新增年营业收入过百亿的制造业企业1家、过50亿的2家。力争净增高新技术企业100家以上,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10%以上,登记科技成果300项以上。
加快推进数智化转型。支持企业“智改数转”(25),对接国家智能制造工程和中小企业数字化赋能专项行动。加快推进“数化荆州”(26)建设,完善城市数字公共基础设施,完成城市信息模型、编码赋码系统、“一标三实”建设,构建一体化大数据资源体系。培育一批“数字产线”“数字车间”“数字工厂”,新建数字孪生工厂、5g全连接工厂5家以上,新增省级工业互联网平台1个以上,力争规上制造业企业关键工序数控化率达到64%。培育发展数据要素市场。
加快推进绿色化升级。落实工业领域节能减排措施,“一企一策”推进100家重点能耗企业节能减排和低碳化改造,提高工业资源综合利用效率和清洁生产水平。深入实施园区循环化改造,全面推行绿色制造,引导建设一批绿色工厂、绿色园区、绿色供应链。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提高“绿电”装机容量和受进规模,可再生能源装机占比提高到53%以上。完善亩均效益评价管理长效机制,持续开展“四个专项治理”(27)。
加快推动“三链”融合(28)。全力搭建供应链,采取有为政府与有效市场、国有资本与社会资本相结合的方式,组建国企、民企或社会资本控股的供应链平台,加快推进供应链体系建设。全力提升价值链,建立以企业为主体、以用为导向的产业创新体系,力争每个主导产业至少搭建一个科研创新平台,实现规上工业企业建立研发机构覆盖率达到43%,组织实施30项重大科技专项攻关。全力延伸产业链,完善产业集群推进机制,支持优势骨干企业开展全球全市资源整合和市场布局,下大力气培育具有竞争力的产业链头部企业、链主企业。
(二)全力以赴扩大内需,推动形成消费和投资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坚持把扩大有效投资和激发潜能消费作为第一抓手,筑牢稳住经济基本盘的根基。
着力扩大有效益的投资。持续抓好“五个重大”(29)项目谋划策划和接续实施,新开工亿元以上项目911个,续建亿元以上项目552个。开展“十五五”规划前期研究,争取荆岳铁路、荆州至宜常高铁联络线等项目纳入国家建设计划,加快推进湖北能源江陵电厂二期、松滋抽水蓄能等50亿元以上重点项目建设。强化政策实施上的协同联动,落实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新机制,引导支持更多民间资本参与投资重大项目建设。着力提升招商引资履约率和转化率,力争全年引进亿元以上项目900个。
着力激发有潜能的消费。加快洋码头奥特莱斯旅游购物公园项目建设,支持荆街、吾悦等创建省级特色商业步行街,着力打造楚街、楚巷、楚食等消费新热点,力争新增限上商贸企业260家。出台商贸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意见,加快推进中心城区18个“一刻钟便民生活圈”(30)建设。实施旅游产业“十百千万”工程(31),加快推进方特二期等重大文旅项目建设。推进古城5a创建。推出城市漫步等更多满足市场需求的旅游新产品。力争接待游客8500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680亿元,争创全国文化和旅游消费示范城市。
着力促进投资和消费有效协同。围绕城市地下管网建设、高质量教育供给、农民工市民化、优质医疗服务供给、养老服务等五大领域,谋划实施一批既拉动消费又促进投资的重大项目。围绕城市和产业双集中重点功能片区,加快建设第四代改善性住房。围绕青年人、老年人、危旧房居民等住房需求,加强保障性住房供给,筹集保障性租赁住房3276套,探索房地产业发展新模式。
(三)全力以赴深化改革开放,着力激发和增强经济社会发展活力。始终用改革的办法破解发展难题,始终用开放的姿态海纳百川,促进高质量发展行稳致远。
持续加力重点领域改革。紧盯资产、营收、利润、负债四大重点,加快市属企业由平台型向实体型转型,力争市城发集团主体信用评级达到aaa,市产投集团主体信用评级达到aa 。实施“一本账、一张表”(32)大财政改革,清理盘活国有资金、资产、资源。大力推进“三库、两算、三评”(33)投资项目绩效综合改革。深化供销平台、医药卫生改革,完成市县疾控体系改革。稳妥推进住房公积金“四统一”(34)管理体制改革。完成调整金融、科技、行政执法队伍等省级系统改革任务。扎实开展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
持续营造一流营商环境。以控制成本为核心,更大力度降低制度性交易等“七大成本”(35)。全面实行行政许可事项清单管理,推动政务服务“同事同标”(36),“一事联办”主题事项拓展到300个以上。深化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等领域改革,开展先行试点创建事项90个以上。引导金融机构更好服务实体经济,新增贷款420亿元以上。扎实推进经营主体提质扩容行动,新增“四上”企业660家以上,力争新增各类经营主体突破10万户。深化“十问十帮”活动,持续优化企业服务。畅通政企沟通渠道,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