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提升临港枢纽功能。推动荆汉欧专列、荆成“长江班列”常态化运行。加快完善多式联运集疏运体系,新开工“两路一港一园”(37)等12个重点项目,续建“三路两桥三线四港六园”(38)等39个重点项目,建成“两路一港一线”(39)等13个重点项目,加快推进荆州沙市机场改扩建,完成综合交通投资200亿元。推广应用国际贸易数字化平台,实施多式联运“一单制”“一箱制”(40),力争实现港口货物吞吐量8800万吨、集装箱吞吐量26万标箱。持续推进荆州港水运口岸对外开放和国家级加工贸易产业园建设,实现综合保税区封关运行,全市进出口总额增长9%、实际利用外资增长10%。
(四)全力以赴融入新格局,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坚持把硬件联通和机制协同放在首位,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两个关键,加快形成协调联动的区域发展格局。
切实融入区域发展战略。主动对接长江中游湘鄂赣三省协同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共同推动《新时代洞庭湖生态经济区规划》落地落实,支持石首市、监利市与华容县、南县和安乡县创建鄂南湘北跨省合作区,支持公安县与浏阳市、上栗县开展湘鄂赣边界县市优化营商环境合作共建。加快建设宜荆荆世界级磷化工产业集群标志性工程,共同打造“当枝松宜东”(41)县域融合发展联盟,促进绿色化工等重点产业协同集聚。荆荆高铁投入运营、宜常高铁加快建设,共同打造宜荆荆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
切实凸显中心城区集中度。深入实施城市和产业集中高质量发展规划布局,强化对经开区、高新区、纪南文旅区产业考核评价力度,提升产业发展质效。实施重点片区融合开发工程,开工建设政府投资项目162个,完成年度投资180亿元。荆州新城重点推进江汉平原产业交流中心等12个项目建设。大学城完成荆州理工职业学院等9个项目建设。古城小样板重点推进楚文化博物馆等项目建设。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持续推进老旧小区改造780个,争创城市更新全国试点。探索建立老旧小区物业管理服务新模式。全力推进“全市一个停车场”建设(42),新增停车位8500个、充电桩5000个。加快背街小巷“补光”4000盏。加强城市细管智管共管,建设宜居、韧性、智慧城市。力争创成全国文明城市。支持沙市区启动江汉社区全国完整社区试点工作。实施新一轮“三个三”补短板行动(43),改造便民公厕15座,更换窨井盖5000个,连通碧道、绿道、人行道等步道30公里,让人民群众乐享“城在园中、路在绿中、人在景中”的幸福时光。
切实提升县域发展竞争力。统筹实施强县工程“四大行动”(44),支持各县市区加快形成具有特色优势的主导产业。有力有序推动高中学校向县城集中、初中学校向乡镇集中。加快形成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就地城镇化,着力提升县域公共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能力,吸引外出务工回流人口和农业转移人口到县城安家落户,力争县域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48%。
(五)全力以赴抓好“三农”工作,有力有效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以“两确保三提升”(45)为重点,推动乡村全面振兴取得实质性进展、阶段性成果。
扛牢粮食安全政治责任。坚持稳面积、增单产两手发力,深入实施新一轮粮食产能提升行动,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1062万亩以上、产量稳定在91亿斤以上。新建改造提升高标准农田67万亩,高标准农田占永久基本农田的80%以上。树立大食物观,抓好重要农产品和“菜篮子”产品生产。
加快提升乡村产业发展水平。围绕打造优质稻米、菜籽油、生猪、特色淡水产品4条农业全产业链,大力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加快建设安井食品、锅圈食汇等重点预制菜项目,新增规上农产品加工企业30家以上。全力推进中国供销冷链等重点项目,加快建设农产品交易与集散基地。做强“荆州味道”区域公用品牌,做优“荆州鱼糕”“洪湖莲藕”等农产品品牌。
加快提升乡村建设水平。组织实施乡村建设行动,持续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与和美乡村示范片带建设。实施农村供水提标升级工程3个,建改户厕2万户,完成196个行政村生活污水治理,建立健全农村生活垃圾收集体系。开展农村线网整治。新改扩建农村公路600公里,支持松滋市创建全国“四好农村路”示范县。
加快提升乡村治理水平。以共同缔造理念探索乡村治理新模式,完善村民共建共治共享基层社会治理格局。实施乡风文明培育行动,推进移风易俗。健全乡村矛盾纠纷调处化解工作体系,做好做实法治进乡村工作。落实好防止返贫监测帮扶机制,强化驻村帮扶,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
(六)全力以赴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加快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荆州。坚定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彰显江汉平原绿色崛起新优势。
高水平抓好长江大保护。深入实施长江高水平保护十大提质增效行动。严格落实长江流域“十年禁渔”。强化船舶和港口污染防治。切实巩固沿江化工企业“关改搬转”成果。植树造林4.9万亩。深入推进“1 10”小流域综合治理试点。长江荆江段及洪湖流域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项目接受国家部委验收。重点抓好总投资48.7亿元的42个特别国债水利项目建设,提升防洪保平安、抗旱保供水、调水保生态、减灾保发展的水利保障能力。深入落实河湖长制和长江岸线管理员制度。
高标准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坚持问题导向,持之以恒抓好中央、生态环境部、省生态环保督察反馈通报问题整改,着力扭转被动局面。深入推进“五源共治”(46),力争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83%以上。坚持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共治,紧盯不达标断面和水质同比恶化断面,全面加强溯源排查整治,确保年度地表水环境质量优良率达到77.8%。深入推进重点地区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加强固体废物治理,全面推进“无废城市”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