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 府 工 作 报 告
——2023年2月15日在西安市第十七届
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
西安市市长 李明远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22年工作回顾
2022年是党和国家历史上极为重要的一年,也是西安发展进程中极不平凡的一年。一年来,我们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迎接党的二十大和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为主线,以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统领工作全局,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紧紧围绕市第十四次党代会确定的“六个打造”目标,全力做好九个方面重点工作,推动高质量发展迈出新步伐,国家中心城市建设取得新成效。
特别是面对多轮疫情和国际局势等超预期因素影响,我们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认真落实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重要要求,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因时因势优化疫情防控措施,科学精准、以快制快扑灭突发疫情,经验做法被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转发推广。稳妥有序实施新冠病毒感染“乙类乙管”,科学高效配置资源力量,多措并举提升医疗救治能力,全力保健康、防重症、降病亡,最大程度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我们主动作为、综合施策,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适时出台应对疫情影响、恢复发展经济的《若干措施》,接续制定稳住经济大盘37条政策及配套文件,积极保障企业生产经营和物流畅通,为企业减轻税费负担和增加现金流540多亿元,新设的抗疫恢复、国资综改、创新投资、城市更新等基金带动社会投资3700多亿元,推动全市经济加快恢复、质效提升、动能增强。
——经济大盘稳。全年地区生产总值11486.51亿元、增长4.4%,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3.9%,两项增速均位居副省级城市第一。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5%,高于全国5.4个百分点,增速位居副省级城市第二。消费市场逐步回暖,网上零售额增长10.1%。新登记市场主体43.8万户,累计在册289.7万户、增长7.7%。城镇新增就业16.52万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4万元,居民消费价格上涨2.2%。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扣除留抵退税因素后增长9.7%,增速位居副省级城市第一。
——发展质量优。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2.8∶35.5∶61.7,制造业增加值占比较上年提高1.8个百分点。六大支柱产业产值达到7652.81亿元,增长27.9%。规模以上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全市规上工业比重达到62%,较上年提高12.1个百分点。比亚迪汽车、三星半导体2家企业产值突破千亿元,新增众迪锂电池、吉利汽车、西安隆基乐叶光伏3家产值过百亿元企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突破1万家,培育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1.23万家。新增上市企业12家,总数达到100家。
——内生动力强。917个市级重点项目高效推进,78个高质量产业项目建成投产。闪存芯片、单晶组件市场占有率排名全球第一。新能源汽车产量突破100万辆、占全国份额14.1%,位居全国第一。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强度5.18%,位居副省级城市第二。全市技术合同成交额2646.42亿元、增长20%。实际引进内资增长38.4%,外商直接投资增长1.2倍。全市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均突破3万亿元。3项举措入选“中国改革2022年度地方全面深化改革典型案例”。
一年来,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完善功能强带动,城市综合能级持续提升。《关中平原城市群建设“十四五”实施方案》《西安都市圈发展规划》获国家批复实施,城市国土空间规划“三区三线”划定成果正式启用,国家中心城市建设步入新阶段。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建设步伐加快,机场三期工程稳步推进,蓝田通用机场基本建成,西安东站、西延高铁西铜段开工建设,京昆高速西安段改扩建工程、鄠周眉高速公路、210国道过境公路建设进展顺利。轨道交通“米”字型运营骨架网全面形成,地铁6号线二期、西户铁路公交化客运专列、西安—杨凌市域列车开通运营,地铁4号线工程荣获“詹天佑奖”。西安—咸阳一体化进程明显加快,两市共同成立8个工作专班,协同推进规划、基础设施、产业、生态、公共服务等合作任务落实,区域互联互通道路建设有序实施,科技二路市政道路建成通车。市域路网体系不断完善,幸福路北延伸等一批快速路开工建设,外环高速全线建成通车,中心城区交通优化提升三年行动圆满收官,轨道、公交、慢行三网协同增效,我市获评全国绿色出行考核达标城市。城市更新试点工作深入推进,国家新型基础测绘建设西安试点通过自然资源部验收,入选国家智能建造试点城市。电网攻坚成效显著,建成变电站26座、在建31座,新增供电能力200万千瓦。新建充电场站102座、充电桩2916根、5g基站6956个。全面完成秦岭西安段“48峪”综合治理任务,秦岭北麓主体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项目获国家资金支持。斗门水库北池建成蓄水,引汉济渭二期工程与黑河引水系统并线连通,富阎供水工程联网运行,西南郊水厂一期二阶段建成供水,高新二污、沣西沣河等5座污水处理厂建成投用。沣西、阎良等5个污泥处置项目投入运行,污泥处置实现“日产日清”。仪祉湖等8座公园建成开放,新增和改造城市绿地705万平方米。我市获批国家典型地区再生水利用配置试点,西咸新区入选全国首批气候投融资试点,未央区、鄠邑区成功创建国家首批自然资源节约集约示范县,灞桥区获评全国第五批节水型社会建设达标区,汉城湖水利风景区获评国家水利风景区高质量发展“十大标杆景区”。
(二)优化提升产业链,产业升级发展取得新突破。强力推进支柱产业壮大和产业链水平提升,大力实施延链补链强链行动,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79户,新增省级以上“专精特新”企业163户、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28户,先进制造业百强市排名跃升8位、位居全国第12名,航空产业集群入选全国先进制造业决赛优胜集群。开展促投资专项包抓服务,新签约工业项目数和总投资额分别增长78.1%、54.3%,比亚迪增产扩能、隆基29gw高效单晶电池等重大产业项目落地建设,工业投资增长25.5%。获批建设国家生产服务型物流枢纽,荣获全国供应链创新与应用示范城市和中国楼宇经济最佳范例城市,生产性服务业营业收入4131.8亿元、增长9.1%。文旅产业提质升级,“长安十二时辰 大唐不夜城”唐文化全景展示创新实践入选国家文化和旅游最佳创新成果,北院门历史文化街区、易俗社文化街区荣膺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西安入选2022年度全国热门旅行目的地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