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工作报告
——2023年2月22日在湟源县第十九届人民代表大会
第三次会议上
县长 董峰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县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22年工作回顾
2022年是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之年,也是湟源发展进程中极具考验、极不平凡的一年。面对宏观经济承压加大、多轮疫情冲击、极端天气频发等困难叠加的严峻挑战,我们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市委市政府和县委的坚强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的重大要求,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攻坚克难、砥砺奋进,较好完成了确定的目标任务。
一年来,我们精准防范,全力应对,疫情防控科学高效。坚持防治并举,及时调整优化防控措施,以防控战略的稳定性、措施的灵活性,有效应对疫情形势的不确定性。建立“1部20组13专班”扁平化指挥架构,每日会商研判,制定任务清单,持续跟踪问效,几次疫情均在最短时间实现社会面清零。率先在全市完成疫苗接种目标,规范设置发热门诊和诊室12个,配备医护人员576名、床位618张。强化保供保通保畅,支柱企业不停工不停产,生活物资不短缺不涨价。建立困难特殊群体需求台账,发放生活医疗物资4600万元,最大程度保护了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最大限度减轻了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影响。
各位代表,回首抗疫历程,我们深知,湟源之所以能打赢这场防疫战,离不开县委的坚强领导,离不开各条战线抗疫勇士的奋力拼搏,离不开全县人民风雨同舟的合力支持。在此,向全体医务人员、社区工作者、志愿者、公安干警、人民教师和各行各业劳动者致以崇高敬意!你们坚守岗位、默默奉献,共同维护着生产生活的正常运转,每个温暖的瞬间都值得珍惜,每个坚强的背影都值得尊重!
一年来,我们抓实调度,稳住大盘,经济运行持续向好。以机制改革为切口,在全省率先出台县级规范招投标、发包监督管理实施意见,制定前期费管理办法等系列制度,完善“4 x”项目管理机制,全年实施重点项目113项,争取各类专项资金13.81亿元、增长47.7%,是近五年来争取资金、实施项目最多的一年。精准落实助企纾困政策措施,协调企业担保融资1.1亿元,办理留抵退税3288万元,为154家市场主体减免国有房屋租金,助力企业渡过难关。完成地区生产总值32.84亿元、增长2.5%,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3%,财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8.9%,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5.2%,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6.3%,以上指标增幅除地区生产总值排名全市各县区第二外,其余均排名第一,经济发展动力不断增强、活力不断释放。
一年来,我们强基提能,推动转型,产业发展步伐加快。紧紧抓住绿色有机农畜产业优势,培育涉农经营主体187家,日月乡青蒜苗基地入选全国第二批种植业“三品一标”基地名单,申中乡获评中国生态食材之乡,认证树莓果汁等生态食材产品7个,“马牙蚕豆南京味道”走向东部市场,“日月臻品”品牌体系日趋丰富、前景大有可为。乡村振兴产业孵化园加快建设,1万吨青稞系列产品加工等5个项目签订入园协议,1000吨畜牧产品精深加工项目主体完工,园区绿色低碳转型加速推进。投资7.8亿元的98兆瓦风力发电项目开工建设,新能源、新材料产值达到8.7亿元。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更加坚实、动能更加强劲、特色更加鲜明。
一年来,我们系统治理,涵养生态,发展底色愈发靓丽。牢记保护好生态环境是“国之大者”“省之大要”,扎实推进中央生态环保督察等反馈问题整改,44处重点水域全部纳入河湖长制管理,湟水河出境断面水质连续6年达到ⅱ类。小煤炉整治等烟气排放治理有序推进,空气质量优良率稳居全市前列。完成下泉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等工程,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9平方公里。高标准实施国土绿化13.7万亩,新增农村绿地474亩、城镇绿化面积5.9万平方米。沙棘、露营等“林下经济”逐绿而生,成功入选全省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县。无论靠山还是靠水,绿色家底都充盈厚实。
一年来,我们加速融合,规划引领,全域旅游初步成型。编制完成全域旅游发展规划,精心谋划城市设计,组建丹青文旅集团,推进国有企业实体化运作,资产盘活取得实质性进展。筹措600万元“以奖代补”资金,鼓励引导旅游景区、重点旅游村完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配套,乡村旅游接待点达到129家。创建“浪山浪水浪河滩”品牌,打造小茶牧场等4条精品旅游经济带,下脖项村、纳隆村分别入选全国、全省乡村旅游重点村。丹噶尔古城、宗家沟等串联成的“民俗文化赏冰出游之旅”入选全国乡村旅游精品线路。“日月山下”品牌渐成体系,融合农业旅游,释放消费潜力,一幅幅以生态为底、绿色为轴的美好画卷正在徐徐展开、精彩呈现。湟源排灯入选“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典型案例,亮相中央电视台2023年元宵节晚会。
一年来,我们建管并重,提升内涵,城乡环境加快改善。强化规划引领和刚性管控,完成“三区三线”划定,编制11个村庄规划,国土空间“一张蓝图”加快构建。统筹资金2.2亿元,开展19个老旧小区设施改造,实施7个乡村振兴试点村、14个高原美丽乡村、2887户农牧民居住条件改善等项目。铺设农村供水管网213公里、改造农村公路112公里,成功创建全国“四好农村路”示范县。县城防洪排涝、日月美丽城镇等项目有序推进,完成1377户历史遗留问题不动产首次登记,光华等片区搁置的12栋楼盘复工建设,788户群众入住难问题有效化解,以补短板、提品质点亮群众“小幸福”。9个乡镇全部成立城管综合执法队伍,推行责任到人的“街长制”,人居环境整治每月一评比、挂出“红黑榜”,城乡环境更加清爽、更加整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