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推进博物馆强国建设,提升博物馆公共服务效能和服务水平,根据中共中央宣传部、国家发改委、文化和旅游部等九部委联合印发的《关于推进博物馆改革发展的指导意见》(文物博发〔2021〕16号)及保定市“博物馆之城”建设发展规划要求,编制清苑区“博物馆之城”建设发展规划,期限为2022至2025年。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推进博物馆强国建设,提升博物馆公共服务效能和服务水平;围绕“燕赵风骨、直隶风韵、革命风华、京畿风范”加大博物馆之城建设力度;坚持国际视野、目标导向、一流标准,注重理念、形态和实践创新;推动全市博物馆在发展定位、体系布局、功能发挥、体制机制等方面完善提升;使“博物馆之城”成为保定享誉全国的“金名片”,助力京津冀世界级城市群中的现代化品质生活之城建设。
二、发展原则
(一)坚持正确导向。坚持党对博物馆事业的全面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导向,坚持社会效益优先,更好地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二)坚持创新发展。把创新发展理念贯穿于保定博物馆之城建设全过程。推进博物馆发展理念、技术、手段、业态创新。破除体制机制束缚,释放发展活力。建立以提高博物馆之城品质为导向的管理制度和工作机制。
(三)坚持统筹协调。在城市更新中推动博物馆数量、规模提升。注重博物馆内涵式发展,全面优化博物馆管理水平。加强文物价值研究阐释和传播利用,突出特色,打造品牌。
(四)坚持人民至上。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坚持服务大众,促进博物馆公共服务的便捷化、均等化、个性化,实现博物馆高品质和差异化发展。
三、总体思路
认真分析历史文化资源、红色文化资源、自然资源和产业优势的分析,对标我国博物馆之城建设先行城市,按照“文化旅游名城”的总体定位和打造“博物馆之城”的要求,建设历史文化、红色、非遗、自然科技四大博物馆系列。
(一)博物馆增量。博物馆数量是博物馆之城的基本指标。按照国际通行办法,以每十万人一家博物馆为参考,清苑区博物馆总数达到6家。
(二)博物馆提质。以博物馆增量为基础,深入挖掘文化背后的故事,加强内涵建设,提升博物馆展陈水平和传播影响力。将博物馆融入日常生活,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三)培育博物馆群。以历史文化资源、红色文化资源、自然资源、产业资源富集区为基础,合理规划、建设、培育具有突破力、引爆力博物馆群,形成聚集效应。
四、目标定位
到2025年底,建成以国有博物馆为骨干,以非国有博物馆为补充的博物馆布局,形成“一红、一综、二专”博物馆空间体系。博物馆服务质量和水平显著提升,博物馆事业走在全市前列,成为“文化旅游名城”建设的有力支撑。
五、规划策略
(一)对保定市清苑区冉庄地道战纪念馆进行提质升级
一是对冉庄地道战基础设施提升。建设内容主要包括大型综合服务中心建设、遗址及纪念馆面貌提升、线路 改造。二是对冉庄村容貌提升。建设内容包括道路维修及改建、河道整治、人居环境整治。
实施时间:2022 年 6 月开工建设,2024 年 5 月竣工。
(二)新建红薯文化博物馆
红薯文化博物馆,总占地面积923.83平米,总建筑面积1900平米,总投资约2940万元,现已竣工布展。2022年旅发大会开幕时正式对外开放。红薯文化博物馆以红薯与地道战、七品芝麻官、不拿群众一个红薯为线索,打造中国首个红薯文化科技体验型博物馆、中国反腐倡廉宣传展厅、中国红色文化主题教育基地。
(三)建设古城香业香文化博物馆
2022年下半年启动“中国香城香文化产业园区”项目二期,规划建设古城香文化博物馆,总建筑面积约12900平方米,拟建汉代、宋代、当代香文化及其国外香文化发展变迁史区域,设立传统手工制香非遗工坊,收藏制香工具、制香原料,展示制香工艺及体验香文化,充分挖掘中国传统香文化,建设全国最大的香文化博物馆。
实施时间:2022年10月开工建设,2025年竣工。
(四)清苑区博物馆
2023年申请一般国债资金建设综合类博物馆一座。目前,正在进行调研,做可研报告。
六、加强组织领导
成立保定市清苑区“博物馆之城”建设工作指挥部,由区政府主要领导任指挥长,下设指挥部办公室、项目谋划组、场地协调组、资金保障组、舆论宣传组,负责“博物馆之城”建设组织协调、统筹推进工作。指挥部办公室做好统筹协调工作,进行工作任务分解和日常检查指导,加强信息沟通和重大事项请示报告,定期对博物馆之城建设工作进行调度。
七、营造社会氛围
宣传部门要周密组织协调,加强“博物馆之城”建设宣传。通过深入解读博物馆强国和“博物馆之城”理念,大力宣传“博物馆之城”建设的重要意义、丰富内涵和进展成效,有针对性地开展宣传,营造浓厚舆论氛围。
附件:保定市清苑区“博物馆之城”建设工作指挥部成员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