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体制基本建立。农村改革不断深化,城乡要素双向合理流动的制度性通道基本打通,以工补农、以城带乡的拉动作用更加强劲,城乡区域发展更加协调,城乡收入差距持续缩小,城乡基础设施加快互联互通,普惠共享公共服务加快并轨,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初步形成。

  展望2035年,全市农业农村现代化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与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协调同步,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迈上新台阶,绿色生产生活方式深入普及,宜居宜业美丽新乡村基本建成,乡风文明达到新高度,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基本实现,城乡发展差距和区域发展差距显著缩小,农民全面发展与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

  黄山市“十四五”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主要目标

  类别 序号 指标 十三五期末(2020年)基期值 十四五(2025年)目标值 年均增长[累计] 指标

  属性

  农业高质高效 1 一产增加值(亿元) 67.2 78 — 预期性

  2 粮食播种面积(万亩) 76.5 76.5 — 约束性

  3 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亿斤) 5.7 5.8 — 约束性

  4 生猪出栏量(万头) 59.5 64 — 预期性

  5 茶叶一产产值(亿元) 38.8 54 — 预期性

  6 高标准农田面积(万亩) 55.32 61.82 — 约束性

  7 农产品加工产值与农业总产值比 2.6 2.8 [累计提高0.2个百分点] 预期性

  8 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 65.6 67.5 [累计提高1.9个百分点] 预期性

  9 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 66.3 73 [累计提高6.7个百分点] 预期性

  10 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占比(%) 35 50 [累计提高15个百分点] 预期性

  11 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总体合格率(%) 97 >98 — 预期性

  12 农村产品网络销售额(亿元) 20.81 50 — 预期性

  13 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接待人次(万人次) 3058 6000 >15% 预期性

  乡村宜居宜业 14 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 98.34 98.5 — 约束性

  15 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 91.3 95 [累计提高3.7个个百分点] 约束性

  16 茶园病虫害绿色防控主推技术到位率(%) 90 100 [累计提高10个百分点] 预期性

  17 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资源化利用示范县 1 5 — 预期性

  18 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 13.8 38.24 [累计提高24.42个百分点] 预期性

  19 农村自来水普及率 94 98 [累计提高4个百分点] 预期性

  20 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 88.6 93 [累计提高4.4个百分点] 预期性

  21 美丽乡村中心村建设个数(个) 399 579 — 预期性

  22 美丽乡村中心村建设达标率(%) 93 100 [累计提高7个百分点] 预期性

  农民富裕富足 23 集体经济强村占比(%) 12.9 30 [累计提高17.1个百分点] 预期性

  24 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 2.1 <2 — 预期性

  25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 18311 32000 12% 预期性

  26 新型职业农民中大专(含)以上

  学历人数占比(%) 19.3 25 [累计提高5.7个百分点] 预期性

  第三章 分类精准施策,推进农产品稳产保供

  全力抓好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供给,以粮食生产功能区、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高标准农田、蔬菜基地建设为核心,严守耕地红线,牢牢把住国家粮食安全主动权,确保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严格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抓好粮油和生猪等重要农产品质量安全。

  第一节 强化耕地质量,固牢稳产保供战略根基

  坚决守住耕地红线。采取“长牙齿”的硬措施,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明确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管制目标和管制强度,严格执行“六个严禁”深入推进农村乱占耕地建房专项整治行动,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加强耕地撂荒情况跟踪监测和督促检查,坚持分类指导,有序推进撂荒地利用,制定出台利用撂荒地种粮的支持政策,重点对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流转撂荒地种粮的给予补助。健全耕地数量和质量监测监管机制,从严落实建设占用耕地占补平衡管理制度,强化耕地保护执法监督和目标考核。深化“田长制”改革,建立市、县、乡、村田长制责任体系。

  大力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实施新一轮高标准农田建设,以服务现代农业产业发展为重点,集中力量建设集中连片、旱涝保收、节水高效、稳产高产、生态友好、宜机作业的高标准农田,高质量完成国家下达的建设任务。科学修编市、县级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开展高标准农田整区域推进示范建设,协调推进土地平整及灌排沟渠、机耕道路、农田林网与生态环境保护等基础设施建设,新增建设和改造提升相结合,补齐基础设施和装备短板,推进农田宜机化改造,统筹发展高效节水灌溉,强化绿色农田示范,增强农田防灾减灾能力,完善建后管护机制。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新增加的耕地作为占补平衡补充耕地指标调剂使用,所得收益用于高标准农田建设。采取投资补助、以奖代补、财政贴息、发行地方债等多种方式,有序引导金融和社会资本投入高标准农田建设,全市高标准农田规模达到61.82万亩。

  提升农业防灾减灾能力。围绕动物疾病、植物病虫害和农业气象、地质灾害,加强农业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完善监测预警、应变防灾、灾后恢复等防灾减灾体系。加强养殖、屠宰环节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监管,确保不发生区域性重大动物疫情和重大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加快健全农作物病虫害防治体系,完善害虫观测设施设备,构建覆盖全域的病虫害监测网络,强化重大病虫害防控,构建以专业化组织、家庭农场、种田大户等新型农业主体为主体的病虫害社会化防控体系,夯实农业防灾减灾的基础条件。

  第二节 聚焦粮油及重要农产品,着力供给保障

  全力抓好粮油生产。在全市46.5万亩粮食生产功能区、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和产粮乡镇,实行“田土水路林电技管”综合配套,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确保粮食生产和重要农产品供给。以现代农业产业园为重点,大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加快建立形成“明确事权、改革产权、多元投入、建管结合”高标准农田建管机制,到“十四五”末,全市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76.5万亩以上,建立优质专用水稻面积40万亩,粮食总产量稳定在5.8亿斤。

  全力推进“菜篮子”稳产保供。落实“菜篮子”市长负责制,抓好蔬菜基地建设,稳定扩大蔬菜播种面积,保障市场供应,积极发展高山蔬菜种植。到“十四五”末,全市蔬菜播种面积达到32万亩,其中大棚等设施栽培发展到2.3万亩,年产蔬菜45万吨,食用菌面积达到0.2万亩,鲜品产量达到0.65万吨。以保障猪肉等畜禽产品供应安全为目标,强化监测预警,完善调控机制,稳定支持政策,补齐发展短板,激发市场活力,不断提升生猪等畜禽产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到2025年肉蛋奶总产达到12万吨。基本形成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调控有效的生猪等畜禽产业高质量发展新格局。

  第四章 坚持创新驱动,推进科技强农机械强农

  发挥农业科教资源和平台集聚优势,集中资源、集中力量、集中突破,全面实施科技强农机械强农促进农民增收行动,加快推进种业振兴,大力发展数字农业,加强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和推广应用,促进农业科技自立自强,为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硬核支撑。

  第一节 加快现代特色种业发展

  加强茶叶、中药材、食用菌、畜禽水产等地方特色优势种质资源品种保护开发利用,新收集保存各类农业种质资源100份,新建完善省级农业种质资源保护库(场、区、圃)5个,推广优质、高产、多抗新品种50个,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稳定在96%以上。开展黄山及重点名茶产区茶树种质资源的收集、保护和开发利用工作,依托安徽茶科所和安农大,建立黄山地方茶树种质资源圃、中国名茶良种园及茶树种质资源圃。利用先进的组培和扦插繁育技术,建设黄山贡菊良种繁育基地,逐步淘汰传统分株繁殖方式。强化皖南花猪、皖南中蜂、皖南黄牛、黄山黑鸡等地方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加强省级保种场、保护区建设,持续深化生猪、肉鸡等畜种遗传改良计划。加快推进祁黄精、祁白术等道地药材品种认定及开发利用。支持黄山强英鸭业创建国家级水禽核心育种场和良种扩繁推广基地,打造超亿元水禽种业企业。加强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基础设施建设,加大新安江等水域土著鱼类保护力度,实施光唇鱼、倒刺鲃、宽鳍鱲等优质品种人繁技术攻关。推动水禽良种扩繁推广体系建设,支持国家级核心育种场、良种扩繁推广基地创建工作。

  第二节 促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推广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凡注明为博县网原创作品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报告、公报、规划等总结类或文件类信息,本站展示并非全部都完整,为了您更加全面、更有实效的查询学习,建议您到相关地区政府九游会俱乐部j9入口官网浏览或下载完整版本;源于网络的作品,若对您造成了侵权,请联系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文地址:/guihua/huadong/10232.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