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加强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建立健全疾病预防控制、健康教育、妇幼保健、精神卫生、应急救治、采供血和卫生监督等专业公共卫生服务网络,完善以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网络为基础的医疗服务体系的公共卫生服务功能,建立分工明确、信息互通、资源共享、协调互动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提高公共卫生服务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能力,加强对严重威胁人民健康的传染病、慢性病等疾病的监测与预防控制,促进城乡居民逐步享有均等化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

  5.深化“三医联动”改革。推进和完善药品供应保障制度,促进科学合理用药,实施合理用药监测,定期公布监测情况,推动医疗机构优化和规范用药结构,促进优先配备使用国家基本药物,落实“能口服不肌注、能肌注不输液”等要求。加强药品耗材使用监管,逐步建立完善药品信息化追溯机制。推进医疗保障制度改革,增强医疗保障的公平性、协调性和可持续性。完善公平适度的待遇保障机制,深化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完善医疗救助制度,加强医保、民政、财政、乡村振兴等部门的协调配合,加快建立信息共享、互联互通、协同联动机制,完善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政策。推进医保九游会俱乐部j9入口的支付方式改革,在全县开展区域点数法总额预算和按病种分值付费(dip付费)改革,健全医保经办机构与医疗机构之间的协商谈判机制。

  (四)提升中医药服务水平

  1.完善覆盖城乡的中医医疗服务网络。全面建成以县中医医院为主体、其他类别医院中医药科室为骨干、乡镇医疗卫生机构为基础、覆盖城乡的中医医疗服务网络。加强县域医共体建设,补齐中医人才、中医特色专科和应急救治能力短板。到2022年实现县域乡镇卫生院“中医馆”全覆盖,全部达到标准化建设要求。推进县妇幼保健机构设置中医药科室,提供适宜中医药服务。建设1个中医适宜技术推广基地,力争实现全部乡镇卫生院、妇幼保健机构配备1名中医医师。

  2.发挥中医药在疾病治疗中的优势作用。加强肛肠、老年科、骨伤、康复等重点专病专科建设。到2025年,力争建成1个市级特色专科或1个市级优势专科,筛选1-2种新安医学特色医法技艺推广应用。持续实施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中大力推广中医药适宜技术,促进中医药继承和创新,提高县中医医院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中医优势病种诊疗能力、中医药综合服务能力,推动痹症、胃脘痛、颈椎病、中医康复等优势病种诊疗能力达到全市先进水平。建立中医药参与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网络和应急救治工作协调机制,提高中医药应急救治和重大传染病防治能力。

  3.提升中医药特色康复和治未病服务能力。参与全市康复专科联盟,加强中医康复专业技术人员的配备。加强县域新安医学特色康复新技术的挖掘应用,打造新安医学特色康复品牌。依托县中医医院、乡镇卫生院等服务平台,加强老年人、妇女、儿童、慢性病患者等重点人群中医药健康服务管理,推广中医药治未病干预方案,鼓励开展家庭医生提供中医药治未病签约服务,传承创新新安医学治未病的理念、方法和药物,开展治未病服务技术创新、推广、运用。

  4.发展中医药种植产业。把道地中药材培育纳入乡村振兴战略,加强对中药材绿色和仿野生近生态种植示范基地建设的政策扶持力度,鼓励申报“十大皖药”产业示范基地。深化与省农科院合作,开展道地和珍稀濒危药材(贡菊、祁术、黄精、绿萼梅等)品种选育、种苗繁育和种质资源保护工作。开展中药材种植技术培训,提高中药材质量水平,推动优质中药材集聚发展,打造一批特色鲜明的大宗中药材种植基地。以“十大皖药”基地建设为基础,采取技术手段推动中药材产业提质增效,形成一批休宁特色中药材名优品牌,争创国家地理标志。鼓励社会资本建设中药材检验检测平台,促进中药材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5.传承发扬新安医学文化。加强中医药理论方法继承,实施中医药传承工程,加大新安医学古籍文献的梳理、研究和评估报告应用力度,全面系统继承新安医学学术理论及学说,全面系统继承当代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思想和临床诊疗经验,总结中医优势病种临床基本诊疗规律。强化中医药师承教育。建立中医药师承教育培养体系,将师承教育全面融入院校教育、毕业后教育和继续教育,鼓励医疗机构发展师承教育,实现师承教育常态化和制度化,加强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建设,吸引、鼓励名老中医药专家和长期服务基层的中医药专家通过师承模式培养多层次的中医药骨干人才。大力弘扬新安医学文化,激发群众对中医药的兴趣,提升民众的中医药素养,全面振兴新安医学。拟在东临溪镇新建一所中医医院。打造新安医学特色研学基地,力争创建市级新安医学特色研学基地,传播中医药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技法,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培养青少年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专栏3 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行动

  中医药特色优势培育工程:依托安徽省中医院医联体的帮扶,加强骨科、康复科、肛肠科和糖尿病的专科专病建设,形成临床重点特色专科,发挥中医优势。依托中医内科和康复科,规划建设老年科及医养结合发展。

  中药产业发展工程:积极推进道地中药材良种繁育基地、“十大皖药”产业示范基地等建设,积极培育产值过亿元的中药大品种,支持基于皖产道地中药材的新食品原料和药品研发。

  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工程:积极争创国医大师、全国名中医、岐黄学者传承工作室、省级中医药学术流派传承工作室、“长三角名中医工作室”;探索组建国家级或省级中医疫病防治和应急救治队伍;积极培养省中医药领军人才、高水平传承人才、省名中医、中医药骨干人才及中医药健康服务技能人才。到2025年,力争实现全部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设置中医馆、配备中医医师。

  新安医学传承创新转化工程:开展新安医学文献和中医名师经验的挖掘整理与数字化、影像化记录;积极建设省级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创作新安医学中医药文化精品。

  (五)强化卫生健康信息化建设

  1.健全信息化健康管理和服务体系。加强公共卫生“两卡制”项目实施,落实“智慧医院”建设,积极推进“互联网 医疗健康”行动,利用各类便民应用系统,提供就诊、结算、查询等各方面便捷服务,改善患者就医体验。利用现有信息化资源,不断巩固全民健康信息系统服务功能。到“十四五”末,建成集医疗服务、疾病预防、妇幼保健、疫情报告、监督执法、公共卫生、远程会诊、网络教育、医疗保障、养老及电子政务办公等多功能于一体的全民健康信息服务平台,为全县广大群众提供更加高效、便捷、安全、稳定的卫生健康网络服务体系。

  2.大力发展“互联网 ”公共卫生服务。加强医疗机构与公共卫生机构的信息互联互通、业务协同。充分利用居民电子健康档案、电子病历、环境因素、流行病学因素等数据,开展大数据分析和挖掘,加强对各种传染病、慢性病、肿瘤、心脑血管等疾病的智能监测和精准预测。加强对老年人慢性病、儿童健康管理、儿童预防接种、孕产妇健康监测、严重精神障碍分类干预的在线管理,及时推送疫苗接种预约、儿童健康管理服务内容流程、健康教育等便民服务信息。利用互联网新媒体手段,向公众提供传染病流行预警、传染病防控知识和营养健康等信息。推行“互联网 ”传染病全流程管理模式。

  3.推进卫生健康智慧监管建设。建立休宁县卫生监督执法智能化系统,实现并完善医疗服务职能综合监管,包含医疗废物视频综合监管平台、个体(口腔)诊疗机构风险监测智慧监管平台、生活饮用水水质智能监控预警平台、公共场所消毒过程透明操作平台、疫苗冷链在线监测数据系统、尘毒治理场所在线监测数据系统、医疗服务智能监管信息平台、放射诊疗机构风险监测预警平台、学校及托幼机构在线监管平台、游泳场所在线监督监管平台、电影院3d眼镜及场所监测系统。

  4.积极发展智慧健康服务产业。推动数字经济进一步在卫生健康领域发展,大力发展互联网医疗、智慧健康养老、数字化健康管理、智能中医等新业态,加速形成医疗数据的要素市场,推动智慧健康成为新增长点。

  专栏4 卫生健康信息化建设项目

  卫生监督执法智能化建设项目:建立休宁县卫生监督执法智能化系统,实现医疗服务职能综合监管。包含医疗废物视频综合监管平台、个体(口腔)诊疗机构风险监测智慧监管平台、生活饮用水水质智能监控预警平台、公共场所消毒过程透明操作平台、疫苗冷链在线监测数据系统、尘毒治理场所在线监测数据系统、医疗服务智能监管信息平台、放射诊疗机构风险监测预警平台、学校及托幼机构在线监管平台、游泳场所在线监督监管平台、电影院3d眼镜及场所监测系统。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凡注明为博县网原创作品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报告、公报、规划等总结类或文件类信息,本站展示并非全部都完整,为了您更加全面、更有实效的查询学习,建议您到相关地区政府九游会俱乐部j9入口官网浏览或下载完整版本;源于网络的作品,若对您造成了侵权,请联系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文地址:/guihua/huadong/10446.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