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提升核与辐射环境安全水平。开展核与辐射安全风险隐患排查治理三年行动,建立核技术利用行业全覆盖的辐射安全管理标准化建设体系,压实企业主体责任;强化化工企业和涉及易燃易爆单位专项整治行动,强化放射源动态管理;严格监管,督促废旧金属熔炼企业落实原料入炉前、产品出厂前放射性监测制度;严格要求同位素药品使用单位、放射诊疗机构规范含放射性废液、废物的处理、暂存、转运和排放行为,确保不造成环境安全隐患和危害。
(三)落实生态分区管控,优化城市空间格局
1. 谋划现代化空间布局
(1)构建国土空间规划体系
推进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建设。统筹布局生态、农业、城镇空间,加快推进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工作,重点研究三条控制线协同,精心组织永久基本农田保护规划研究,形成符合武进实际、科学合理的“三线”成果;有序推进综合交通、林业保护等各类专项规划、详细规划修编,构建区镇两级三类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持续加强国土空间规划批准前的过渡期规划管理,加快推进预支下达部分规划空间规模指标落地上图方案的编制工作,保障近期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和重大项目落地。
构建“双心双轴、一城三区”总体格局。立足武进区国土空间开发保护现状,充分融合区域一体化发展格局,构建“双心双轴、一城三区”的国土空间总体格局。“双心”:西太湖新中心和武进城市中心,西太湖新中心打造承载常州市未来新兴经济的城市发展极核,武进城市中心打造武进区综合服务中心;“双轴”:常州科创轴和常武发展轴,常州科创轴以西太湖科学城、常州科教城、中以创新园、武进高新区为核心打造西连金坛华科园东接经开区的常州科创走廊,常武发展轴依托轨道交通1号线集聚城市核心功能。“一城”:武进主城区,打造历史底蕴和现代风貌交相辉映的精致城区。“三区”:西部两湖创新区、南部产城融合区、东部生态休闲区,西部两湖创新区打造以科技研发和水绿交融为特色的科创型城市功能区,南部产城融合区打造创新创业宜居高地,东部生态休闲区建设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国家级旅游度假区。
(2)实施“三线一单”分区管控
严格“三线一单”引领作用。强化“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体系与国土空间规划的衔接,在政策制定、规划编制、执法监管、项目审批等过程中,将“三线一单”确定的环境管控单元及生态环境准入清单作为重要依据,从严把好生态环境准入关,不断强化“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的硬约束和政策引领作用;突出抓好“三线一单”在产业园区的落地实施,规范和引导开发建设行为,实现“三线一单”和规划环评成果联动、融合、提升,引领产业园区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
落实生态环境管控要求。针对滆湖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太湖重要湿地等优先保护单元,优先开展生态功能受损区域生态保护修复活动,依法禁止或限制开发建设活动,确保生态环境功能不降低、面积不减少、性质不改变;针对武进高新区、各镇工业集中区等重点管控单元,加快推进产业布局优化、转型升级,不断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加强污染物排放控制和环境风险防控,解决突出生态环境问题;针对南夏墅街道、雪堰镇、牛塘镇等一般管控单元,重点落实生态环境保护基本要求,加强生活污染和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推动区域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促进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将“三线一单”成果作为改善环境质量、实施生态修复、防控环境风险的重要依据,加快治理水、大气、土壤环境污染,推动实现环境质量约束性考核目标,为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提供重要保障;以“三线一单”确定的优先保护单元、重点管控单元为环境监管重点区域,严格落实生态环境分区管控要求,不断推进生态环境监管精细化、规范化、智能化。
(3)强化土地节约集约利用
实行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实施建设用地总量和强度“双控”行动,严格土地用途管制;提高工业用地准入门槛,有序推进低效城镇用地和产业用地再开发,重点推进现状旧工业区和旧厂房更新改造,提高单位建设用地产出效率,形成产业高质量发展新格局;积极盘活农村存量建设用地,推动村庄闲置地、废弃地整理和复垦;合理布局新增建设用地,重点完善环滆湖地区、中以常州创新园、武进高新区、西太湖科技产业园等战略地区空间布局,强化高等级城市服务功能和科技创新功能向西太湖科学城集聚;健全以“亩均效益”为导向的资源要素优化配置机制,完善节约集约用地激励约束机制和考核体系;推广资源节约型航道建设,坚持统筹规划、合理开发,促进港口岸线资源合理、有序开发利用。
(4)强化河湖空间管控与保护
全面加强水利工程划界工作,依法划定河湖管理与保护范围,确定河湖空间资源和保护边界,明确河道水域和岸线资源各类分区范围,保证水域和岸线资源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依托《江苏省水域保护办法》,加强河湖水域管理与保护,充分发挥水域综合功能,改善水生态环境;严守岸线资源利用上线和生态岸线底线,强化岸线规划管控和分类分区用途管制,加强岸线利用动态管理,加快调整不符合管控要求的生产型项目;逐步实施岸线利用占补平衡,积极开展岸线资源有偿使用机制探索,严禁非法侵占破坏河湖水域岸线,逐步实施水域面积填埋占补平衡,积极探索开展水域面积补偿承诺制等,严禁违规填埋河道湖泊。
2. 构建自然保护地体系
积极构建自然保护地体系。科学划分自然保护地类型,积极落实分级保护制度,配合开展国家级太湖风景名胜区标准化建设,加快推进滆湖省级湿地公园整合优化,依法依规完成自然保护地勘界立标并建立矢量数据库,在重要地段、重要部位设置界桩、标识牌,形成准确清晰的边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