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实施教师能力提升工程
一是加快县教师发展中心建设工程,确保在2021年前通过省级评估验收,发挥教师发展中心对教师培养的统筹引领作用。二是推进教师发展示范校建设工程,打造教师发展特色样板。三是实施全县研训“1333”工程,——1是县域研训时间内容统一、线上线下同步、主次配合协调,促进教科研训深度融合,构建基于一线课堂实际的研训一体的教师专业发展机制,3是三研(教学调研、教育科研、学科教研)三训(分类专题培训、分层专项培训、分科专业培训)三赛(优质课比赛、论文设计比赛、基本功比赛),实现研训整体规划、有序实施。四是完善教师脱产培训和学历提升激励制度,积极探索和推动涟水县教师与省内教育发达县市教师交流培训机制,推动全县教师水平不断提高。五是加大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培养力度,争取培养150名“双师型”教师。
4.实施“涟尚名师”培养工程
实施“涟尚名师”培养工程,五年培养市内有影响的名校长10人,市级名师100人,县级名师500人,形成600人左右规模的市县名师队伍。提高班主任工作津贴并纳入县教育经费预算,建立“名班主任工作室”制度,力争在各学段培养3-5名在全省甚至全国有一定影响力的班主任,通过交流示范带领全县班主任水平整体提高。建立“涟尚名师”周期考核制,提高“名教师”“名校长”“名班主任”引领性,增强评比后的持续发展动力。着力培养各学段市级学科带头人10人左右,建立“学科带头人工作室”制度,给予资金支持,真正发挥学科带头人作用。
专栏6 师资队伍建设工程
健全师德建设长效机制,推行师德考核负面清单制度,完善诚信承诺和失信惩戒机制。继续实施乡村定向师范生培养计划,逐步建立“按需定编” “按需补充”的师资补充机制,招聘1200名左右毕业生充实教师队伍。加快建设县教师发展中心和教师发展示范校;实施县域研训“1333”工程;职业学校争取培养150名“双师型”教师。实施“涟尚名师”培养工程,培养市内有影响的名校长10人左右,市级名师100人,县级名师500人;力争在各学段培养3-5名在全省甚至全国有一定影响力的班主任;培养市级学科带头人10人左右。建立“学科带头人工作室”、“名班主任工作室”制度。
(五)积极打造教育特色品牌
切合时代要求和涟水教育实际,深挖特色资源,努力打造涟水教育特色品牌。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让每一所学校都有根有魂。本着“一校一品”建设原则,强化特色学校和特色项目建设。制定详实的建设方案,有序组织实施,确保“十四五”时期有20所左右学校被评为市县特色学校,有5个以上学校的特色项目获市级以上奖项。
(六)着力构建教育安全体系
1.强化安全责任,构筑责任网络
建立各级联动,政府、学校、社会、家长和学生一体化安全责任网络。
2.强化安全教育,增强防范意识
把安全教育纳入各级各类学校每学期开学必设课程,强化节假日和日常安全教育,通过家长会等多种形式对家长开展安全教育,提高学校、学生和家长安全意识。定期开展应急疏散演练,提高安全风险防范本领。
3.强化智能管控,加大隐患排查
进一步加大对校园及周边环境的安全隐患排查及综合整治力度,持续升级校园视频监控系统,积极推广安装人脸识别、访客登记、风险预警评估等智能系统,推进安装校园周界报警装置或电子围栏设施,全面提升学校安全管理信息化和智能化水平。
4.关注心理健康,预防潜在犯罪
积极打造“心防”工程,充分发挥“未成年人成长中心”作用,打造一支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队伍,及时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努力为学生健康成长保驾护航,有效预防未成年学生犯罪。关注教师队伍心理健康,预防教师队伍潜在极端行为和犯罪风险。
5.推动校地合作,及时化解纠纷
推动学校与相关部门和镇村的合作,及时化解教育改革和发展过程中的各种矛盾,加强校园周边治安综合治理,完善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机制,确保不发生重大安全责任事故。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党对教育全面领导,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
教育主管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的党组织要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强化“两个维护”。县委和乡镇(街道)党委要把教育改革发展纳入议事日程,党政主要负责同志要熟悉教育、关心教育、研究教育。各级各类学校党组织要把抓好学校党建工作作为办学治校的基本功,把党的教育方针全面贯彻到学校工作各方面。各级党组织要定期专题研究涟水教育和学校发展工作,及时研究出台教育改革发展政策和学校发展策略。加强民办学校党的建设,确保民办教育坚持贯彻党的教育方针。
(二)加强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确保教育事业优先发展
财政预算执行中超收的部分按相应的比例安排教育支出。城市维护建设税和土地收益中按相应比例安排教育资金。依法保证教育财政拨款的增长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生均教育经费逐步增长、教师待遇和学生人均公用经费逐步增长。健全科学化精细化预算管理机制,科学编制预算,提高预算执行效率。落实常住人口人均不低于4元的社区教育专项经费。建立“班主任”“学科带头人”等专项经费制度。完善学生资助体系,保证经济困难学生顺利入学完成学业。尽快提高各级各类教师待遇,扭转涟水县教师待遇地处苏北地区“洼地”不利局面。加强5g等新一代智能教育设备装备更新维护和使用培训经费保障力度,为教育现代化和信息化提供坚强经费保障。严肃查处违反规定乱收费、乱集资、乱摊派和挪用挤占中小学经费的行为。建立健全教育专项经费监管责任制,中小学公用经费和各类专款经费实行集中管理、专款专用。加强学校财务会计制度建设,完善经费使用内部稽核和内部控制制度,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强化学校国有资产管理,防止国有资产流失,提高使用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