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以创意社群传播世界美食之都影响力

  饮食文化创意社群主要是指以美食制作、宣传、展示、创意活动的策划、设计等为职业谋生的一类社群,包括当前流行的美食博主、自媒体人员等,在当前全媒体格局的新形势下,优秀的媒体节目如电视纪录片、烹饪直播、美食吃播等传播形式及平台更加多元,网络平台、手机客户端发布的信息成为了人们必不可少的认知来源,在不少的重大事件上更是传统媒体外的重要舆论阵地。

  制作推广各类美食创意视频。组织饮食文化领域专家,汇集全社会智慧,加快拍摄高水准纪录片,宣传推广扬州美食文化。开展短视频、微电影制作等比赛,引导青年从事美食相关产业创业。

  打造一批“网红店”和美食文创产品。一是鼓励创业者发展线上营销、线下体验,打造一批“网红店”,将扬州美食文化变为可视、可听、可触、可取的“四可”实物。二是开展以扬州美食为主题的伴手礼和手工艺品制作比赛,推出扬州小吃伴手礼、手信礼盒等具有特色的包装食品,对设计出色、品质优良、市场反应良好的产品给予支持奖励。

  营造城市美食创意氛围。一是加大“美食书场”等特色体验项目的推广力度,为游客提供淮扬菜烹饪技艺与非遗项目相融合的艺术体验。二是引导示范店开展淮扬名菜“导览”“导吃”的解读工程,真正让美食成为扬州文化旅游的金字招牌。

  持续开展杜绝浪费、文明餐桌行动。一是在全市范围内开展公筷公勺创意设计比赛,优秀作品在全市酒店和餐饮业内推广。二是在全市餐饮业中持续开展“节约粮食、杜绝浪费”行动,杜绝餐饮浪费。三是在全市中小学生中倡导文明餐桌行动,号召全市青少年争做新风尚的倡导者、践行者、推动者,开展节约型餐饮项目(如餐盒、餐具)设计比赛。

  4.为青少年和美食爱好者提供更多培训机会

  开展学校食堂营养推广工程。面向全社会开展世界美食之都宣传活动,实施学校食堂营养推广计划、推进青少年茁壮成长工程,通过体育与健康课程普及膳食营养知识,培养文明行为和健康就餐习惯。

  引导专业人士参与食育工程建设。在餐饮业中引导大师名师积极参与全民食育工程,在餐饮企业内部设立规模不等、形式多样的菜肴制作体验场所和美食课堂,条件成熟的冠名示范食育基地并予以扶持。

  持续开展百姓美食训练活动。定期举办淮扬家常菜比赛、“美味厨房”训练营、“老年厨艺大比拼”等活动,推动美食进学校、进社区、进家庭。

  (三)激活市场主体活力,打造一批美食创意展示和推广载体

  在扬州“三把刀”特色步行街建设全球世界美食之都展示馆、在卢氏盐商宅邸建设淮扬菜博物馆和体验馆;在街区、社区等营造多样化美食展示和体验空间,引导企业建设带有博物馆性质的体验消费场所;围绕名菜名店名厨名节,持续推进扬州世界美食之都品牌建设工程;在民航机场、高铁站和高速公路服务区等地方设立扬州美食、扬州包子、扬州炒饭专卖店,全力打造淮扬美食推广载体,壮大淮扬美食市场规模。

  1.加快建设展示馆和博物馆

  加快建设世界美食之都展示馆。在扬州“三把刀”特色步行街建设世界美食之都展示馆,集中展示36个世界美食之都城市建设情况,使其成为市民和游客领略世界各地美食文化的体验场所。

  提升中国淮扬菜博物馆功能。提档升级扬州淮扬菜博物馆,囊括扬州市域范围内的所有特色美食文化,将其打造成为集淮扬菜文化展览展示、文化研究、观光游览、消费体验于一体的文化空间。

  2.优化布局特色美食街和美食集聚区

  丰富美食街业态和功能。一是持续推动东关街优化沿街店铺形象设计,招引和培育品牌餐饮企业,优化街区餐饮业态布局。二是实施康山文化园1912街区改造提升工程,丰富街区业态,发展运河夜间旅游。三是推进扬州“三把刀”特色步行街建设,促进美食与旅游的融合发展。

  拓展美食文化创意空间。一是在县(市、区)打造面向游客的一站式美食集聚区,建设瓜洲、邵伯美食小镇。二是在特色集聚街区拓展美食文化创意空间,促进创业就业,例如:在扬州“三把刀”特色步行街、东关街-国庆路老字号街区、教场-仁丰里古建筑群、486非遗集聚区等场所设立创意孵化示范工坊,打造就业见习基地,带动更多年轻人就业。

  3.评选推广淮扬美食“四名”示范工程

  鼓励餐饮企业开放创新,欢迎国内各大菜系厨艺大师来扬创业。鼓励企业创新菜品、融合菜系,在我市形成“名店汇聚、名厨集中、名菜辈出、名节纷呈”的餐饮新格局。

  打造扬州“名店”。定期开展评选市场认可,消费者喜爱、特色鲜明、美食文化内涵丰富、具有示范意义的示范店和示范店(特色类),并建立退出机制。同时支持餐饮企业不断提高经营服务水平,申报“中华老字号”“中华餐饮名店”等品牌以及中国烹饪协会、中国饭店协会名菜名点,对获评企业给予肯定和奖励。

  打造扬州“名厨”。充分发挥扬州烹饪院校、行业协会作用,定期组织开展扬州厨师业务培训、交流;开展“扬州名厨”评选活动,探索开展“扬州名厨”评审与管理。

  打造扬州“名菜”。健全餐饮行业标准体系,鼓励行业协会、烹饪院校、技能大师工作室等机构,系统开展扬州菜标准化和规范化研究,研发和推广具有扬州特色名菜、创新菜、驰名小吃等,定期组织开展评选“扬州名菜”活动。

  打造扬州“名节”。全力打造扬州“烟花三月美食节”、中国早茶文化节、运河美食嘉年华等节庆品牌,丰富活动内涵,提高办节水平,探索办节新模式,使其成为对外展示形象的窗口。

  4.持续加强扬州美食各类载体建设

  开发推广扬州乡土美食。鼓励城郊各乡镇根据自身美食特色,打造乡村特色美食展示区。利用最新直播电商优势,做好地方特色美食的宣传推广。如方巷沿湖村特色渔文化美食集聚区、公道北山特色美食集聚区等,鼓励条件成熟的可以先行先试。

  培育壮大餐饮企业实力。引导和支持品牌餐饮企业积极走出去,到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地开设分店、旗舰店,壮大企业规模、提升企业品牌效应。

  扩大扬州美食销售空间。积极推动扬州美食“上飞机、进高铁”,在高铁站、机场开设淮扬餐饮体验店,尤其是富春、冶春、趣园茶社等企业,扬州包子和扬州炒饭要以特色店、专卖店的形式遍布在长三角地区机场、高铁、车站以及高速公路服务区,提高专卖店辨识度,扩大社会影响。

  (四)培育餐饮消费新载体,激发产业发展新动能

  1.丰富产品供给,持续评选世界美食之都示范店

  不断完善世界美食之都示范店评审机制。持续完善科学的评价评估体系,通过宣传发动、企业申报、组织评审,为企业提供参照标准,每年评选认定一批软硬件兼备、管理规范、公众认可度高、真正代表扬州餐饮最高水准的示范店,并予以授牌。

  引导企业加强世界美食之都示范店内涵建设。一是建立扬州美食菜品库,把扬州菜品所使用的各类食材分类记录,对扬州小吃进行全面梳理,完善已有乡土美食名录,不断完善示范店菜品特色。二是引导示范店推出半份菜和各客菜肴组合,扬州包子要针对不同受众的需求,推出大、中、小三种规格,以面向不同受众。

  持续放大世界美食之都示范店的品牌影响。一是引导全市餐饮企业提高服务质量,对照标准条件,每年定期评选世界美食之都示范店和示范店(特色类)。二是对评选出的示范店,在国内知名媒体上广泛宣传,让广大食客方便、快捷地寻找到最经典的扬州美食。

  2.大力发展“ 美食”模式

  推出“公园 美食”。一是增设消费场景,在开放公园内设置有关美食的消费场景,增加扬州特色小吃售卖、餐馆等生活配套,通过丰富多彩的美食活动,塑造出张弛有度的消费空间,让城市的味道更加生动、更具烟火气息。二是增设美食技艺表演,通过邀请扬州知名厨师和在校学生在公园进行现场厨艺表演,展示淮扬菜系的精美,同时鼓励市民和游客参与美食的表演和体验。

  推出“设计 美食”。一是开展美食类设计比赛,调动扬州丰富的美食、旅游、文创资源,组织与美食有关的文创系列活动,开展“文创 小吃”的设计比赛。鼓励相关行业结合味觉和视觉,将更有特色的淮扬文化传播给大众。二是将美食文创引入特产专卖店,鼓励美食相关的文创产品进驻交通枢纽、商贸中心等客流量较大的地区,引入扬州旅游美食手绘地图、“淮扬风味”明信片等传统文创产品。 三是塑造地方ip,设计推出美食盲盒,通过将不同类型的面点拟人化,推出新颖的手办周边,结合当下文创盲盒的热潮,开展扬州美食盲盒贩卖,为扬州的面点文化注入时代活力,使扬州美食之都的形象更加鲜明。

  推出“乡村 美食”。一是秉持差异化思维,突出地方饮食文化特色。在加强乡村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注意饮食空间的原真性保护,对乡村美食推广实行区域化布局和差异化设计,努力打造“一村一品”。二是注重美食内涵,推出时令宴饮。将传统农家宴与时令节气相连,将当季新鲜食材与传统饮食风俗结合,打造不同季节的美食吸引物。三是贯彻生态旅游与文化旅游相结合的原则。县(市、区)将乡村美食与休闲度假和生态旅游相结合,发展如教育农园、农事活动、乡村节庆等高端旅游活动,形成乡村美食谱系。四是提升服务档次,培养从业农民的服务意识。重点提高从业者在经营服务、食品卫生安全、乡土文化讲解等方面的素质和技能。

  推出“会展 美食”。一是重点打造美食节庆会展品牌,进一步放大中国早茶文化节、“烟花三月”美食节、运河美食嘉年华等节庆的影响,持续打造中国(扬州)国际创意美食博览会,对老字号和经典菜肴,筛选出具有代表性、竞争力的特色饮食,努力打造成为集论坛对话、行业展览、技能比赛、美食品鉴、品牌评价、美食旅游为一体的美食文化互动交流平台和具有较高知名度、影响力和吸引力的国际性品牌节庆会展。二是突显多样化、特色化的地方性美食活动。鼓励县(市、区)精心策划有亮点、可参与的美食节会活动,充分利用地标性食材,展现本地名宴和名菜,刻画浓郁的地域风情和朴素的饮食风尚。

  3.大力发展夜间消费

  充分发挥美食在强化夜间氛围、增加夜间消费吸引力的需求偏刚性和服务广泛性的特点,根据本地居民和外地游客两类群体的不同夜间消费行为和消费轨迹,在城市的地标、商圈和生活圈等不同消费空间优化、拓展、嵌入适合不同群体的夜间消费内容。

  商业综合体夜间消费。主要分布区域为五彩世界、京华城、万达广场、三盛国际广场、万象汇、华懋购物中心、1912小镇等。夜间消费功能定位为夜间聚餐休闲。夜间消费内容包括夜间食品促销、夜间趣味游艺、特色“深夜食堂”等。

  老街巷、传统街区夜间消费。主要分布区域为淮海路、四望亭路、望月路、新城西路、念四桥路、解放路、江都运河路、通江东路;以及东关街、教场、皮市街、彩衣街等传统街区等。夜间消费功能定位为夜间专项美食体验。夜间消费内容包括非遗美食小吃店、传统美食、特色小店铺、食品小作坊、移动食摊、酒吧休闲等。

  城市地标景点或建筑群夜间消费。主要分布区域为瘦西湖虹桥坊、康山文化园、中国淮扬菜博物馆、瘦西湖1757美食街、1912小镇、东关街东圈门历史建筑等。夜间消费功能定位为沉浸式文旅夜游体验、中高端餐饮消费。夜间消费内容为“美食 非遗”“美食 演艺”“美食节庆 场景消费”等。

  文博场所夜间消费。主要分布区域为城区和县(市、区)博物馆、城市书房、文化馆、盐商老宅和名人故居宅第等。夜间消费功能定位为主题美食体验。夜间消费内容为盐商老宅或名人故居的晚味体验、城市书房的扬州小吃售卖、文博场馆的美食文创商品或食品售卖等。

  餐饮摊点夜间消费。主要分布区域为人群密集地带,具有面广量大的特点。一是由政府统一设定和管理的地摊区域,在主干道进行机动车管制以隔出餐饮夜市。二是自发形成的地摊区域,重点是加强综合治理尤其是环境卫生和街区管理,以丰富的餐饮业态满足多元消费需求。

  4.推出市域美食旅游精品线路

  串联美食街区与核心旅游景点。将市中心景点群与美食街区相串联,形成主题化、规模化的旅游产品。

  推出特色美食主题的旅游线路。配合民俗和文化创意活动推广美食文化,主打运河宴、盐商宴、卢氏家宴等主题宴,推广帝王巡幸等主题美食线路。

  开发乡村美食旅游精品路线。开设美食公交专线,连接仪征、高邮、宝应多个乡村旅游模范村,扩大美食交通辐射面,便利游客的乡村美食之旅。

  5.加快推进食品产业体系建设

  加快建设华东地区“中央厨房”。积极推动扬州食品产业园完善硬件设施和公共服务能力,打造集食品加工制造、冷链物流、工业旅游为一体的现代化复合型产业园区。支持扬州国家农业科技园、扬州大学现代农业科教示范园区、宝应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等园区招引有实力的企业落户园区,增加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加快建设华东地区“中央厨房”。

  加快建设县域特色食品产业园区。各县(市、区)因地制宜确定2-3个特色产业作为主攻重点,科学制定发展规划,集聚先进发展要素,壮大一批规模集中连片、竞争优势明显、抗风险能力较强的县域特色食品产业园区。

  (五)活跃城乡餐饮美食氛围,构建全域全时节庆体系

  重点打造中国(扬州)国际创意美食博览会、中国早茶文化节、烟花三月美食节、淮扬菜美食节、运河美食博览会等活动,将其打造成为具有鲜明地域特色和国际影响力的美食节会品牌。鼓励县、市(区)发挥本地资源优势,做大做响宝应荷藕节、高邮双黄鸭蛋节、邵伯龙虾节美食节庆活动。通过构建全时节庆体系,不断挖掘县(市、区)乡土美食,实现城乡餐饮联动,推出全域美食品牌,活跃城乡餐饮消费氛围。

  1.春季:以淮扬菜美食节为主体的节庆活动

  丰富春季节庆内涵。一是持续打造“烟花三月”国际经贸旅游节的淮扬菜美食节板块,做好示范店评选、非遗食品展销、美食品尝鉴赏、美食大赛等系列活动,宣传扬州地方特色美食。二是创新节庆运营方式。引导餐饮企业积极参与美食品尝鉴赏、比赛等活动,充分利用新媒体平台。通过线上与线下的互动,扩大美食节庆影响力。三是放大老字号影响力。联合餐饮老字号,展示经典地方菜肴。邀请国内老字号参与相关活动,鼓励各县(市区)老字号在美食节庆中展示风采,为非遗技艺的宣传提供展示平台,扩大淮扬菜影响力。

  体现县(市、区)节庆特色。仪征结合“绿杨春早”主题,凸显扬州茶文化。一是创新节庆举办方式,以绿扬春茶为主体,融入扬州传统茶文化,提升节庆文化内涵。二是通过制作茶饼、茶糕等特色茶产品,加强茶叶的产品转化。三是借鉴龙井虾仁等名菜,将茶业与菜肴制作相结合,推出系列扬州茶菜肴和茶宴,体现创意特色,扩大节庆影响。高邮应提升中国双黄鸭蛋节的综合效应,深度挖掘双黄鸭蛋的营养价值和文化寓意,整合推出乡土特色美食伴手礼,设计推广系列文创产品。

  2.夏季:以季节性作物为主的节庆活动

  县(市、区)特色节庆。各县(市、区)应有所侧重、有所取舍。仪征以天乐湖水果采摘节为特色,通过采摘有机水果等体验活动来吸引游客,丰富游客的体验感,提高游客的参与度。高邮市延续中国双黄鸭蛋节的影响和优越的自然条件和文化底蕴,将特色美食和宴席作为重点节庆主题,如“汪曾祺笔下的美食”特色文化节等。宝应以荷园为主打特色,兼顾县域旅游景点,围绕荷文化开展“藕遇宝应·荷荷美美”射阳湖文化旅游节、醉美荷乡美食大赛等节事,烘托夏日乡村风情。江都持续以邵伯龙虾节为牵引,坚持淮扬乡土菜唱主角、深挖当地民俗文化、开展主题美食活动,进一步完善龙虾制作工艺标准,提升龙虾菜品品质。同时,持续做好宜陵螺蛳节等夏季美食活动。

  旅游景区开展多样化节庆。一是引导各知名旅游景区将夏日夜游作为重点打造项目,瘦西湖景区应加快长春路“三把刀”步行街和1757美食街的业态布局和功能完善工作,做好夜市统一治理,提升夜间消费品质。马可波罗花世界乐园重点打造国际艺术灯光节,提升夜间节庆的美食供给品质。二是积极开展面向学生市场的美食主题研学体验活动,瘦西湖景区放大“童乐汇”项目的影响,提升学生参与非遗美食制作与品尝体验的空间和规模。三是依托城市公园,有条件推出综合性体验项目,宋夹城公园应整合体育、美食、文创、手作、非遗等多种元素,打造可玩可体验的综合型集市。

  3.秋季:展现丰收主题的节庆活动

  办好中国(扬州)国际创意美食博览会。一是举办世界美食之都创意美食主题展览展示活动,邀请国内外世界美食之都城市和国内知名城市来扬展示美食文化、美食成果、创意美食产品和智慧美食科技,将博览会打造成国内有影响的美食展览会。二是加强与国内知名餐饮协会、企业、高校和美团等电商平台合作,举办理论研讨、行业交流、项目对接、产业招商等活动,让博览会惠及扬州食品产业和餐饮行业发展。三是与世界运河城市论坛相互嵌入和嫁接,博览会期间举办运河美食嘉年华活动,以运河为纽带,促进扬州美食与世界美食之间的沟通交流。

  持续提升中国早茶文化节品牌效应。一是制定中国早茶文化节的品牌规划,进一步明晰节庆品牌定位、主题和举办机制等。二是扩大早茶文化节影响,丰富节庆内涵,发挥餐饮企业积极性和能动性,放大节庆效应。三是加强早茶文化节的项目和载体建设,丰富早茶文化节的活动内容,同时加大宣传与推广,提升扬州早茶文化品牌的社会影响。

  推动各地开展乡村美食节庆活动。秋天是农民丰收的季节,乡村美食节庆应担纲主角。一是贯彻“农业 美食”的办节理念,将丰产农副产品有效转化为乡村美食品牌,尤其是特色瓜果通过节庆展会拓展更大的销售渠道。二是围绕“中国农民丰收节”的主题举办形式多样的节庆活动,引导农民积极参与节庆,推广本地乡土菜肴和特色食材。

  4.冬季:以温泉沐浴养生为主题的节庆活动

  开展“温泉 美食”养生节活动。温泉休闲旅游已成为扬州冬季旅游的重头戏。为此,一是温泉休闲企业要积极开展温泉养生节,放大扬州温泉休闲和美食文化的融合效应。二是策划推出温泉养生美食菜单,从营养学、中医学角度,采用食疗方法达到健康养生的目的。三是在销售上形成“温泉 美食”“温泉 住宿“温泉 景区”等多样化组合,游客根据需要自由选择,将扬州美食与温泉、住宿、景区等各要素协同叠加,共同放大扬州旅游影响。

  开展羊肉主题美食节。此类节庆重点突出乡村特色,一是放大广陵区红桥镇、高邮市菱塘回族乡的羊肉品牌效应,举办扬州羊肉节,研发羊肉系列菜肴,推出全羊席。二是引导乡村地区结合资源禀赋优势,展开乡村健康行、鱼羊美食汇、烤全羊等主题节庆活动和美食产品,壮大特色品牌影响。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凡注明为博县网原创作品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报告、公报、规划等总结类或文件类信息,本站展示并非全部都完整,为了您更加全面、更有实效的查询学习,建议您到相关地区政府九游会俱乐部j9入口官网浏览或下载完整版本;源于网络的作品,若对您造成了侵权,请联系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文地址:/guihua/huadong/8765.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