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邮市。重点打造滨湖花海、湖上花海亲子游,珠湖小镇康养体验游等乡村旅游点和精品旅游线路。

  仪征市。重点打造润德菲尔庄园、芍药园、捺山那园、黑莓产业园乡村休闲游,天乐湖运动康养游等乡村休闲旅游农业点和精品线路。

  江都区。重点打造邵伯运河美食体验游、丁伙花木生态、郭村红色文化、武坚水乡美食康养、吴桥果蔬采摘亲子游等乡村休闲旅游农业点和精品线路。

  广陵区。重点打造沿江乡村休闲旅游度假区、沙头镇沙头村特色田园乡村、头桥镇七彩梦升缘农庄等乡村休闲旅游农业点和精品线路。

  邗江区。重点打造沿湖印象、浪漫甘泉、京甘泉农庄等乡村休闲旅游农业点和精品线路。

  2.保障农村新型产业空间。盘活农村存量土地资源,支持农村新产业、新业态发展。新编县乡级国土空间规划应安排不少于10%的建设用地指标,重点保障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项目用地。列入省重大产业项目,市县每年应安排不低于5%新增建设用地指标保障农村产业发展。鼓励各地通过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盘活土地资源,形成的建新指标除满足安置需求外,优先用于保障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鼓励和引导农村居民利用自有住宅或其他条件依法从事乡村休闲、旅游、养老等产业。探索实施点状供地政策,保障城乡融合发展重点项目用地需求。开展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改革,增加乡村产业用地供给。

  3.搭建城乡产业协同发展平台。加强农业产业园区建设,重点依托6个50亿元产值连片特色产业基地,持续打造现代农业全产业链。提升4个省级示范园建设水平,力争再创1个省级示范园。持续推进特色小镇创建工作,打造一批集聚产业特色、文化特色、生态特色等要素的创新创业生态圈,使其成为城乡要素双向流动的直接承接区。探索美丽乡村的特色化、差异化发展方式,加快推动特色田园乡村建设,努力建成一批立足乡土社会、富有地域特色、承载田园乡愁、体现现代文明的美丽乡村典范,使之成为城乡融合发展的有力载体。

  (三)推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

  1.探索生态产品价值评估核算机制。以维系生态系统原真性和完整性为导向,建立一套科学、合理、可操作的生态产品价值核算评估体系。出台生态产品价值核算办法指南,开展市、县、乡、村四级gep核算试点,实现生态保护和修复可量化、可考核、可交易。探索试行财政奖补机制,设立绿色发展财政奖补资金。健全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重点界定水流、森林、湿地等自然资源资产的产权主体及权利,完善生态产品市场交易机制。完善市场化、多元化生态补偿,推进资源总量管理、科学配置、全面节约、循环利用。

  2.创新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创新发展生态农业,持续推进化肥减量增效和农药用量零增长工作,建设化肥减量增效示范区。持续创建省级和国家级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积极打造特色花卉苗木基地,加快建设扬州生态产品研发平台和核心产品库。鼓励发展种养结合农牧循环,推进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建设。大力支持国内外大型生态高科技公司落户扬州,加快农业现代产业园区建设。实施严格的生态工业准入制度,开展工业“绿岛”试点建设工作。借鉴天乐湖生态养生养老度假基地、石柱山国际康养城等成功经验,培育生态旅游康养产业,打造长三角休闲康养胜地。组织国际马拉松、国际自行车赛等品牌赛事,打造国际徒步康养胜地,共建宁镇扬黄金旅游带。

  3.健全生态产品质量认证体系。打造具有扬州特色的农产品公用品牌和产品品牌。全面试行食用农产品合格证制度,积极发展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地理标志农产品。升级农产品溯源体系,培育一批品牌示范企业,积极融入全球农产品供应链。对标国际先进标准,建立生态产品标准体系,组织一批质量标准提升示范项目。重点围绕农产品核心品牌,引导行业协会、示范企业积极参与制定生态产品质量认证管理办法,培育第三方生态产品质量认证机构,推动认证结果国际互认。到2025年,绿色优质农产品比重达到70%以上。

  专栏15 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建设工程

  围绕邵伯菱、宝应慈姑、仪征绿杨春茶、宝应核桃乌青菜、仪征紫菜薹、高邮鸭蛋、宝应荷藕、龙虬罗氏沼虾等地方特色农产品,培育一批“扬”字头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

  (四)彰显扬州人文特色魅力

  1.加强文化保护传承创新。积极传承城市历史文脉,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促进文化遗产“活态化”传承保护。全面开展系统性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完善扬州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以及文化遗产保护体系。加快推进扬州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隋炀帝墓遗址公园、龙虬庄考古遗址公园、仪征南门大码头街区、湾头玉文化街区、宝应鱼市口运河历史地段保护、建设与展示,融入动态、活态的文化参与体验性旅游产品。有针对性保留工业遗产,推动原江扬船厂、原邗江化肥厂等工业遗产活化利用,延续城市记忆,打造一批文化地标。构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展示载体,加强非遗传承环境、传承能力和传承人队伍建设,促进非遗与特色小镇、文化旅游、文创产业等融合发展。传承雕版印刷技艺,延伸琴筝产业链,积极开发扬剧、木偶、曲艺等演艺类非遗资源。推动“文旅 ”产业深度融合,加快育成文化旅游、出版发行、工艺美术、文化会展、玩具生产、乐器制造等区域特色文化产业品牌。到2025年,扬州市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6%。

  专栏16 “文旅 ”发展旅游

  “文旅 美食”:放大“三都”城市品牌效应,推动以淮扬菜为主的运河美食文化国际化,高标准打造一批美食集聚区。开展“世界美食之都”创意展示活动、中国(扬州)早茶文化节、运河美食嘉年华等品牌活动,办好中国(扬州)淮扬菜美食节等系列活动。

  “文旅 康养”:高起点打造国家级康养旅游示范基地和国际化康养休闲专项旅游目的地,加快推进“健康扬州”建设。进一步发挥长三角区域健康服务业牵头城市作用,大力发展353省道宁扬康养产业带。

  “文旅 公园”:以现有的城市公园体系为基础,以特色的城市景观绿化带为纽带,形成公园点缀城市、城市即公园的空间格局。按照“一园一特”的要求,打造会呼吸、有文化、有特色,具有卓越生命力的绿色宜居公园城市。

  “文旅 会展”:大力推动“会展之都”品牌建设,继续举办和培育开发如“世界运河城市论坛”、“国际休闲旅游名城发展论坛”“大运河文化旅游博览会”“大运河(国际)房车旅游文化博览会”“大运河(国际)智慧旅游及景区设施博览会”等大型论坛、会展活动,打造为国内首屈一指的高端会议会展旅游目的地和国际知名的会展商务旅游高地。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凡注明为博县网原创作品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报告、公报、规划等总结类或文件类信息,本站展示并非全部都完整,为了您更加全面、更有实效的查询学习,建议您到相关地区政府九游会俱乐部j9入口官网浏览或下载完整版本;源于网络的作品,若对您造成了侵权,请联系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文地址:/guihua/huadong/8781.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