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加快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提档升级。构建优质高效整合型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全面落实基本公共服务配置标准,进一步完善优化城乡居民“十五分钟健康服务圈”。按照国家和省统一部署,全面推进县域医共体建设,全面完善医共体财政投入、人事薪酬、医保支付、价格管理等配套政策。整合镇区医疗卫生资源,着力提升农村区域医疗卫生中心服务能力,统筹推进符合条件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转设为社区医院。全面做好国家“优质服务基层行”活动,力争90%以上的基层机构达到优质服务基层行的基本标准,40%达到推荐标准,30%以上达到二级医院水平。推进基层特色科室县级孵化中心并落实精准帮扶措施,城乡联合培育基层特色科室。推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网格化管理,均衡配备医务卫生人员,提高同质化服务水平。力争到2025年底县域就诊率达到92%。

  16、提升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质量。将基层首诊式签约作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主体形式,优先做好老年人、孕产妇、0-6岁儿童、残疾人,高血压、糖尿病、结核病和严重精神障碍患者,以及农村建档立卡低收入人口、计划生育特殊家庭等重点人群个性化签约服务,逐步将肿瘤、慢阻肺等常见疾病纳入签约服务重点范围,重点人群签约率稳定在70%以上。大力发展“互联网 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推动预约上门服务。不断完善医保支付、服务价格、用药保障、绩效激励等配套政策,建立以签约居民感受度为核心的绩效评价机制。围绕便民利民适用实用原则,推进家庭医生团队下基层开设工作室,到2025年底,建成家庭医生工作室20个。

  17、推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向健康管理转型。完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组织管理、资金管理、绩效评价等制度措施,不断提升项目整体工作水平。推进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打包拨付给医共体,由医共体统筹管理医保基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逐步建立由家庭医生提供基本医疗、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综合健康管理服务模式。

  (六)实施中医药振兴工程,全力建设中医药强县

  18、推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大力发展中医药事业,坚持传承创新并重,推进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示范县创建。推进建立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系统继承当代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思想和临床诊疗经验。总结梳理流派传承脉络和规律,推广传统经典名方和特色诊疗技术。加强中西医结合,提供覆盖全民和全生命周期的中医药服务,积极发挥中医药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重大疾病、治未病及康复中的独特作用。

  19、建设中医名院名科。县中医医院建成三级中医医院或达到三级中医医院标准,并启动实施中医药养生保健康复一体化中心建设。综合医院、妇幼保健机构、传染病医院的中医科及中药房达标率100%,并增设中医床位。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馆中医馆达到江苏省三级、四级、五级中医馆建设比例分别不低于40%、30%、30%,100%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全部建成中医阁。推进紧密型县域中医医共体建设,鼓励在医联体内推广中医专科专病诊疗方案,推进脾胃病科、脑病科、肺病科、骨伤科等专科联盟建设。实施中医临床优势培育工程,重点支持中医优势专科、学科建设。推动市级及以上名中医在基层建设工作站。优化中医治未病服务供给,县中医医院建设成标准化治未病科,所有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乡镇卫生院能够开展治未病工作。

  20、加强中医药人才建设。推进高层次中医药人才引进,制定优惠政策;建立健全县级名中医培养和评选机制。推进专科以上层次农村中医药专业定向委培医学生培养计划,为基层培养一批高素质中医药人才。开展基层西医学习中医人才培养和培训,鼓励西学中人员开展中医药服务。积极开展以“读经典、上临床、拜名师”为主要方式的多层次师承教育项目。强化县级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推广基地功能,开展基层卫技人员中医药知识与技能培训,确保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提供15项以上中医药技术服务,村卫生室(服务站)提供8项以上中医药服务。

  (七)实施科教强卫提升工程,增强人才科技支撑力

  21、着力打造人才高地。利用人才发展专项资金,重点引进掌握一定核心医疗技术、具有一定影响力的特聘医学专家;加强卫生杰出人才、领军人才培养,选拔一批中青年人才到上级医院进修深造,选树一批学科和技术带头人;加大城市三甲医院专家引进,创造条件进行“院府合作”;加强对卫生健康拔尖人才的项目资助,遴选培养一批骨干人才,力争经过3—5年的努力,使全县有一批学术人才跻身全市先进行列,加大基层医学人才培养力度,缩小与省内先进县的差距。

  22、实施优势医学学科与创新平台培育计划。以现有市级医学重点学科和省市基层特色科室为基础,整合人才、项目和设备等资源,全面启动建设省级医学重点学科,建成2个省级临床重点专科(建设单位);大力培养和引进一批新技术、新项目;以建设健康宝应重大需求为导向,建立协同机制,加大资金扶持和人才引进力度,提升现有市级临床重点专科水平,推动实施省县共建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提升科研能力。

  (八)实施“互联网 医疗健康”,创新服务和管理模式

  23、整体提升信息化网络化建设水平。全面提升县镇二级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功能、等级、医联体内部及医院集成平台建设水平,促进医院内、区域间信息联通共享,推动实名制就医在所有医疗机构落地,加强各级医院电子病历系统建设。扩大“健康宝应”app应用功能,建成异常病例监控追踪管理系统,强化网络安全监测。

  24、大力发展线上服务。开展智慧医院建设,全县二级及以上公立医院全部建成互联网医院,鼓励民办医疗机构和其他医院、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互联网医院,发展“互联网 医疗服务”或“护理服务”,扩大预约挂号医院范围,提供分时段预约诊疗、智能导医分诊、候诊提醒、检验检查结果查询、诊间结算、移动支付、健康咨询等线上医疗服务。创新“互联网 公共卫生服务”,为老年人、慢性病患者、孕产妇等重点人群提供在线健康管理服务。开展家庭医生电子化签约,在线提供健康咨询、预约转诊、慢性病随访等服务,推进家庭医生服务模式转变,改善群众签约服务感受。加快电子健康档案向家庭医生签约居民、全体居民开放。拓展“12320”卫生热线信息服务平台功能,提供预约挂号、健康咨询等综合服务。大力发展远程医疗,依托县人民医院,建立区域心电、影像、病理、检验检查等远程会诊中心,提高医疗服务同质化水平。

  25、加快推进智慧管理。加强医疗健康大数据分析应用,开展公共卫生、疾病防控预警预报和居民健康状况重要指标监测评估,加强医疗健康政策执行、公立医院运行情况等分析评价,提高宏观科学决策水平。完善“一站式”政务服务系统,推进卫生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加快建立医疗卫生综合监管信息系统、大数据分析系统,对医疗卫生机构运营状况、医疗服务行为实行闭环管理,逐步实现全过程、全覆盖监督,不断提升医疗健康领域现代化治理水平。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凡注明为博县网原创作品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报告、公报、规划等总结类或文件类信息,本站展示并非全部都完整,为了您更加全面、更有实效的查询学习,建议您到相关地区政府九游会俱乐部j9入口官网浏览或下载完整版本;源于网络的作品,若对您造成了侵权,请联系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文地址:/guihua/huadong/8785.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