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质量提升工程。积极引导企业导入、实施卓越绩效管理等先进质量管理方法,全面建立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发布质量诚信报告和社会责任报告。组织开展市长质量奖评审,引导更多的企业积极采用先进管理模式。
实施标准引领工程。开展“标准化 ”行动,建立健全政府推动制定标准与市场自主制定标准协同推进、协调配套的先进标准体系。深入推进“浙江制造”培育试点县建设,推动行业龙头、“单打冠军”、“隐形冠军”企业主持制订“浙江制造”标准。鼓励企业主持或参与国家、行业标准制修订、承担标准化组织专业技术委员会工作。
实施品牌建设工程。加强区域品牌集群培育,创建全国品牌示范区,深入推进“浙江制造”品牌建设。建立健全品牌激励与保护机制,加大对品牌企业的政策扶持力度。
加强产品质量监管。建立质量安全预警机制,强化执法检查,推动企业质量安全信用信息公开,定期公布企业质量安全信用信息,常态化地加强企业质量安全监管。
加大质量体系建设保障力度。加强培训、检测、技术、标准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坚定不移推进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建设,落实知识产权保护“直通车”和“黑名单”制度,开展知识产权信用评价。
(六)扶优做强,壮大制造业市场主体
围绕主导产业发展,着力培育“个十百千”企业,强化“专精特新”企业培育,着力培育优质后备企业,不断培育壮大市场主体,提升产业规模及竞争力。
1.着力培育“个十百千”企业
聚焦智能家电、新材料、生命健康等重点产业,分类组建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共同体,优化产业链分工协作体系,推进产业链延伸拓展,培育发展一批龙头企业。深入实施亿元企业培育工程,加大企业政策扶持力度和资源保障,推动企业发展壮大。积极实施“凤凰行动”计划,实施企业上市倍增计划,建立上市企业后备资源库,分层分类推动企业股改和参与资本市场,有梯次推进企业挂牌上市,推动企业做大做强,培育一批头部企业。围绕产业链招商和战略性新兴招商,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着力引进一批又大又强企业。
专栏5-6:实施“个十百千”企业培育工程
深入实施亿元企业培育方案,发挥龙头企业特别是百亿龙头企业的引领和带动作用,全力推动制造业企业达产扩能,鼓励企业通过兼并重组、总部经济、分离发展、慈企回归等多种方式发展壮大。支持企业加快技术创新、新产品开发,提升企业产品附加值;鼓励企业加大有效投资,支持企业布局前瞻性项目。到2025年,力争培育1家300亿级企业,10家30亿级企业,100家3亿级企业,1000家8000万以上企业。
2.着力强化“专精特新”企业培育
围绕国家战略需求,加强自主创新能力,推进产学研协同,突破关键技术和关键材料,培育一批“专精特新”企业。实施“专精特新”培育计划,建立健全中小企业、科技型企业专项发展计划,构建中小企业发展评价体系,制定“专精特新”培育企业的准入门槛和评价标准,完善财政支持政策,引领中小微企业走“专精特新”发展道路。针对“专精特新”制造企业发展特性,完善配套政策,重点培育拥有产业链核心技术的中小企业、具有产业集聚效应的平台型新创企业。深化工业强基专项行动,开展“专精特新”小巨人、隐形冠军和单项冠军企业培育。鼓励支持中小企业与国内整机企业开展合作,推进整机制造企业与核心零部件制造企业开展协同创新、协同制造,培育发展一批市级单项冠军、隐形冠军企业。到2025年,培育独角兽企业2家以上,单项冠军、小巨人、隐形冠军等“专精特新”企业200家以上。
3.着力培育优质后备企业
健全“个转企”“小升规”企业培育体系,加大“个转企”“小升规”企业的政策扶持力度,建立健全中小微企业公共服务体系,培育优质后备企业。建立健全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机制,完善产业链配套协同发展体系,推动中小微企业发展壮大。实施新兴产业培育工程,鼓励产业基金引导社会资本投资新兴产业,培育一批新兴产业领域的创新型企业。到2025年,实现规上企业数量倍增。
(七)开放合作,推进制造业更高水平开放
深入贯彻开放战略,建设贸易强市,深度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加大招商引资引智,推动制造业更高水平开放。
1.强化市场开拓
深入实施外贸实力效益工程,加快培育外贸出口龙头企业、外贸高成长企业,带动全市外贸出口稳定增长和高质量发展。深度开发欧美发达国家细分市场,大力拓展“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新兴市场。推进“千企百展”市场开放计划,鼓励企业积极参加广交会、进博会等国内外重点展会。支持企业海外仓建设,拓展国际营销服务网络建设。加快培育发展转口(离岸)贸易、数字贸易等新贸易模式。鼓励外贸企业走出去,发展外贸型总部经济。积极推进新发展格局构建,鼓励支持企业利用电子商务、新媒体等新模式拓展国内市场,大力发展国内市场。
专栏5-7:市场开拓行动
稳固欧美传统市场,开拓“一带一路”沿线新兴市场。加大引培龙头外贸服务企业力度,支持企业参加国内外各类展览展销会。积极发展跨境电子商务、市场采购贸易、外贸综合服务等外贸新兴业态,鼓励支持龙头企业“走出去”设立海外仓,加快推进智慧物流、仓储、数据传输等建设。积极拓展国内市场,推进企业内外贸一体发展,鼓励支持企业与国内平台企业战略合作,推动企业数字化转型,积极推进“互联网 ”,促进线上线下一体化发展,大力发展电子商务。举办中国慈溪家电博览会,打响慈溪家电制造品牌,提升慈溪家电制造国际影响力,开拓国内外市场。推进质量慈溪建设,鼓励支持优势优质企业加强自主品牌建设,打响慈溪品牌,拓展市场空间。
2.强化区域内协同发展
积极主动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接轨上海,积极推进滨海经济开发区、慈溪智能家电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等重点平台与上海张江、漕河泾、金桥、外高桥等园区(企业)平台战略合作,主动对接上海科创中心,探索出一条共赢共享的“科创在沪、生产在慈”的科技产业化模式,推进上海科技成果在慈溪转化落地。创新“科创飞地”等新兴合作模式,充分利用上海、杭州在人才、技术等方面的优势。抓住前湾新区建设的重大机遇,与杭州湾新区融合发展,实现差异化、特色化发展,通过功能互补、服务共享,促使慈溪制造业融入国内大循环,带动慈溪全市转型升级与发展创新。
3.创新招商机制
聚焦“3 3 x”先进制造业产业,以招大引强为重点,以补链强链为方向,加大对外招商引资力度,聚集一批具有影响力的头部企业。创新招商方式,实施多元化招商,巩固招商引资模式,推进展会招商,积极实施专业化招商,加强与招商中介合作,大力鼓励支持以商招商,推进存量招商,积极推进引智招商并举,以引智带动引资,推动招商引资上台阶。建立完善产业链招商引资目录,积极推进产业链招商,大力招引一批“补链型”产业项目。创新招商引资体制机制,健全各类产业园区招商机制,加快形成市级统筹、产业园区推进的协同招商机制,提升慈溪招商引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