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发展农产品营销服务。培育一批营销服务型农业龙头企业。积极发展农产品直销、连锁配送等现代流通业态。大力发展鲜活农产品直供直销体系,推进农批对接、农超对接、农校对接、农餐对接、农企对接等多种产销衔接模式,构建上联生产基地、下接零售终端的农产品产销一体化流通链条。

  (7)加强农产品品牌建设。开展农产品品牌提升行动,围绕主导产业和特色优势产业,加强农业品牌创建、整合和推广,培育形成一批具有较强带动力、影响力和竞争力的区域公用品牌和省级以上知名农产品品牌,鼓励农业经营主体自主创建企业品牌。深入推进“一镇一品”“一村一特”。加大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品牌推介力度,充分利用各类博览会等会展平台,进行联合推介、展销展示和宣传推广,提升慈溪农产品品牌形象。

  (8)完善农业开放发展新格局。充分发挥慈溪农产品出口传统优势,完善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农业开放合作格局。拓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重点区域的农业合作,建立健全产品出口服务机制,大力发展跨境电子商务,巩固蔬菜等传统外贸市场优势。推动农产品出口企业集聚发展,支持涉农企业自主品牌出口,培育一批具有一定国际影响力的农产品出口品牌,打造一批熟悉国际规则的农业龙头企业。搭建农产品出口交易平台,鼓励农产品出口企业赴境外建设农九游会俱乐部j9入口的产品展示中心,举办农产品宣传推介活动。大力培育总部农业和外向型农业,支持慈溪农业“走出去”发展。

  4.完善特色农业经营体系

  (1)培育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优化农业从业者结构,加快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农业经营者队伍,重点培育一批一二三产业融合、适度规模、经营多样、社会化服务支撑并与互联网紧密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以全国农民专业合作社质量整县提升试点为抓手,实施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提质行动,开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规范化创建,促进经营主体提档升级。鼓励家庭农场以抱团方式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社,推动合作社规范、联合发展。坚持“见苗浇水”与“大树移栽”并重,内培外引一批真心搞农业、真情带农民的大型龙头企业。鼓励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与小农户建立契约型、股权型利益联结机制,实现农民参与分享农业全产业链增值收益,提升生产性服务业对小农户的服务覆盖率。

  (2)大力培育“新农人”。整合培训资源向新农人倾斜,建设新农人学校,发挥农业科技示范基地的实践培训作用,重点开展现代农业领军人才和新农人素质学历提升培训。完善农业领域创业就业扶持政策,组织开展推优评先活动。以坎墩大学生农创园和沧海慈湖农创客基地为重点平台,持续吸引各类人才向农业农村汇聚。鼓励高校毕业生、企业主、农业科技人员、在外乡贤等各类人士回乡下乡创业创新,通过“新农人”创业带动“老农民”就业。培养“新型渔民”,提高渔民组织化程度。

  (3)吸引工商资本进入农业农村。加强招商引资力度,开展多层次、多领域招商推介与合作,建立健全农业农村招商项目库,研究制定工商资本投资农业农村的负面清单。鼓励引导工商资本进入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新品种研发、新技术推广、生产性服务以及农产品加工、储藏、物流、营销、品牌建设等领域,引进培育一批国内一流的现代农业企业和重大乡村产业项目。

  专栏1:产业提升重点建设工程

  1.平台体系构筑工程

  巩固提升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能级,按照“全域产业化、全域数字化、全域生态化、全域景区化”目标定位,努力构建“一区多元、以区带镇”平台格局,打造百亿级食品研发加工基地、农业机械设备制造基地、农业智能装备制造基地、农牧生物制药基地。加快坎墩都市农业生态园建设,打造慈溪农创客小镇和大学生未来农业创业园。提升沿四灶浦、沿中横线农业多功能业态,着力打造乡村产业示范带。以特色强镇创建为抓手,建设镇级区域性产业集聚平台,支持市场主体开展农业特色园区建设,着力构建“一村一品”“一镇一业”格局。到2025年,建成国家级特色农产品优势区1个,省级农业园区1个,省级农业特色强镇6个,省种植业“五园”、宁波市种植业“六园”20家,农业特色园区30个。

  2.经营主体培育工程

  深化实施龙头企业壮大、家庭农场提升、合作社提质、社会化服务组织扩面四大行动,支持发展对慈溪本地农产品有带动力的农业龙头企业,开展农业领军型人才培育。到2025年,创成全国农民专业合作社质量整县提升试点县,新增宁波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10家、示范性家庭农场17家、示范性农民专业合作社20家、规范性社会化服务组织8家。

  3.农业绿色发展工程

  巩固提升省级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市创建成果,以物质投入减量化、生产过程清洁化、废物利用资源化、产品安全优质化为主线,推行肥(兽)药减量控害、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美丽田园、水产健康养殖示范等四大行动,全面落实土壤污染防治治理、氮磷生态拦截沟渠建设、渔业尾水全域治理、肥药两制改革等重点工作,推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到2025年,实现畜禽养殖健康码全覆盖,新增氮磷生态拦截沟渠10条,农药废弃包装物回收率、处置率均超90%。

  4.产业融合发展工程

  立足“农业 ”,努力发掘农业多种功能和多重价值,促进农牧渔“内向”融合、产加销“纵向”融合、农文旅“横向”融合、产园产村“多向”融合和主体利益“多元”融合。大力推广农牧结合、稻渔共生、林下经济等新模式,培育休闲农业、体验农业、乡愁农业等新业态。鼓励发展以龙头企业为引领,农民合作社和家庭农场跟进,广大小农户参与,利益联结紧密的产业化联合体。引进或培育一批功能食品加工企业,推进药食同源产品开发,发展富养型、旅游型、休闲型食品。加大对畜禽特种车辆、农业机械制造、发酵饲料等产业支持力度,拓展种植、养殖、加工、饲料、装备于一体的全产业链。到2025年,稻渔综合种养面积达5000亩,打造农业产业化联合体2家,培育农业机械装备企业5家,产值超50亿元;建成省级旅游风情小镇2个,特色主题公园4个,培育省级民宿4家,乡村休闲旅游年接待游客超1000万人次。

  5.农业品牌打造工程

  加快“三品一标”认证,新增农产品地理标志2个、绿色食品20个。实施农业品牌体系建设“1821”行动,提升“慈农优选”市级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重点打造杨梅、蜜梨等8个单品类区域公用品牌、20个知名农业企业品牌,创响10个“土字号”“乡字号”特色产品品牌,健全区域公用品牌和企业自有品牌“母子品牌”双轮驱动品牌运作体系。以农产品质量安全“码上见”为牵引,深入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检验检测和信用“三大体系”建设,推进安全优质出口农产品转内销计划,全面提升农业产品知名度和美誉度。

  6.未来农业科创工程

  以慈溪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为核心区,依托杭州湾现代农业研究院、正大中国区食品研发中心等科研平台,加大与省农科院、宁波大学科技学院等科研院校产学研用合作,形成院士工作站集群和“两创”人才集聚,探索创办正大新农人大学,通过“生产 加工 科技”,进一步引进农业科技企业,聚集现代生产要素,全产业链建设正大未来农业科创园,全市域打造未来农业科创先行区。引进高精尖人才推动,“泛3315”现代农业创业创新团队(个人)项目每年落地1-2个。到2025年,累计建设科研单位10家以上,硕士及以上学历研发人才100人,完成产品研发200个,产业化项目落地50个,组建产业技术创新研发团队20个,主导品种覆盖率超90%,科技进步贡献率超75%。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凡注明为博县网原创作品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报告、公报、规划等总结类或文件类信息,本站展示并非全部都完整,为了您更加全面、更有实效的查询学习,建议您到相关地区政府九游会俱乐部j9入口官网浏览或下载完整版本;源于网络的作品,若对您造成了侵权,请联系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文地址:/guihua/huadong/8966.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