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供应链体系建设工程
依托慈溪及周边地区所出产的蔬菜、杨梅、水蜜桃、蜜梨、葡萄等果蔬和水海产品、畜禽产品,选择合适位置建设线上线下相结合的集农副九游会俱乐部j9入口的产品展示、仓储、保鲜、交易、物流配送等功能于一体的,提供一条龙服务的农产品产地集散中心,修建农九游会俱乐部j9入口的产品展示区、仓储区(含冷库)、交易区、物流区和综合服务区,同时建设清洗分拣中心等辅助建筑及其它配套设施。
8.农田基础设施提升工程
加强农田基础设施建设,推进粮功区提标改造,提升农田河网抗旱蓄洪能力,高质量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新建(提质改造)高标准农田9万亩,力争占比面积达80%以上。实施农田基本设施补短板工程,市财政每年安排1000万资金重点对农业生产影响大、农民呼声高的农田机耕路进行提质维护。
(二)以未来乡村为抓手,实施农村现代化建设行动
把乡村建设摆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位置,优化生产生活生态空间,持续改善村容村貌和人居环境,建设新时代美丽乡村。以打造“三美融合(建设外在美、提升内在美、致力发展美)”“两园六村(农民群众的幸福家园、城市居民的休闲乐园,美丽乡村、双创乡村、人文乡村、善治乡村、数字乡村、共富乡村于一体的乡村新社区)”为功能定位的新时代美丽乡村作为慈溪建设未来乡村努力方向,全面提升农村“普惠化、特色化、景区化、融合化、数字化”水平,形成未来乡村慈溪模式。到2025年,全市所有行政村建设成为省新时代美丽乡村达标村,其中2/3以上行政村达到精品村标准,基本形成“点上示范出彩、线上连片成景、面上美丽宜居”的新时代美丽乡村新画卷,力争创成省级美丽乡村标杆县(市)。
1.积极打造美丽生态系统
(1)坚决守住生态保护红线。全面落实“水十条”“土十条”等措施,系统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和修复。落实城镇、农业、生态空间和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红线、城镇开发边界控制线“三区三线”,统筹城乡空间分类管控,形成科学开发的空间格局。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三同时”制度和排污总量控制制度,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建立资源环境承载力监测预警长效机制,推广实施对标竞价“标准地”制度。落实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推进海岸线整治修复,严守海洋生态红线。
(2)统筹推进土地综合整治。实施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对农村生态、农业、建设空间进行全市域优化布局,对田、水、路、林、村等进行全要素综合整治,对农田进行连片提质建设,对存量建设用地进行集中盘活利用,对美丽乡村和产业融合发展用地进行集约精准保障,对农村人居环境进行统一治理修复,实现农田集中连片、建设用地集中集聚、空间形态高效节约的土地利用格局。积极推行“土地整治 ”模式,探索建立社会资本参与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工程机制。
(3)积极推进美丽田园建设。深入推进“清洁田园”行动,清除田园积存垃圾,整治农业废弃物,完善田园基础设施,改造提升生产设施,整治各类杂乱杆线,努力打造设施完善、生产清洁、布局合理、产业融合的美丽田园。积极培育稻田景观、果园景观、花海景观等美丽田园品牌。全面开展荒田荒地治理。深入开展农业面源污染治理。
(4)深入开展美丽河湖打造。持续推进河道综合整治、“污水零直排区”创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重要湿地保护利用等工作,改造提升河湖周边的景观建筑,推进水文环境优越河道的“花园河湖”样板创建,进一步修复河道生态系统,开展生态化美丽河湖整治,全面深化河长制、湖长制工作,完成河湖标准化管理创建,形成安全流畅、生态健康、水清景美、人文彰显、管护高效、人水和谐的具有诗画江南韵味的美丽河湖新局面。
(5)持续深化森林慈溪建设。纵深推进新增百万亩国土绿化行动,力争完成国土绿化2000亩、森林抚育4000亩、林相优化200亩。持续开展省级“一村万树”示范村创建,健全村庄绿化长效管养制度,注重古树名木保护,预防和制止各类侵绿、占绿和毁绿行为。
2.深入推进新时代乡村建设
(1)优化乡村空间布局。强化规划引领,通盘考虑土地利用、产业发展、居民点建设、人居环境整治、生态保护、防灾减灾和历史文化传承等因素,统筹推进城镇和村庄规划建设。开展新一轮村庄规划编制,优化村庄空间布局,统筹确定村庄功能类型、空间布局、用地规模,注重推动城镇融合型、改造提升型、特色保护型、择机撤减型等实用性村庄规划或郊野单元规划编制。立足共建共融共享,强化村庄设计,有效整合村庄生态、产业、人文等资源禀赋,打造形成一批“自然生态型”“景村融合型”“历史文化型”“产村结合型”等各具特色的村庄。强化建房风貌引导,积极探索形成具有慈溪特色的“浙东民居”新范式。
(2)有序建设美丽城镇。深入实施新型城镇化战略,以县域为基本单元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强化县城综合服务能力和镇(街道)服务农民功能。打造新时代美丽城镇,争创高等级景区城、景区镇。以“一体三副、四带多点”总体蓝图为引领,统筹推进空间、生态、产业、设施、公服、文化、治理等相互融合、协同发展,提升服务城市、带动乡村功能,全力将15个镇(街道)建设成为功能便民环境美、共享乐民生活美、兴业富民产业美、魅力亲民人文美、善治为民治理美的“五美”城镇,争创成为全省示范、全市典范、山海城融合的美丽城镇样板区。
(3)扩面提质美丽乡村。着眼全域美丽,坚持扩面、提质并举,大力实施新时代美丽乡村建设“12113”工程。推进乡村振兴典范村和特色村建设,培育一批城镇融合型、中心集聚型、人文历史型、山水特色型、田园风光型等特点鲜明、各具魅力且充分展现新时代美丽乡村建设水平的示范引领村庄,积极创建小集镇式中心村。推进村庄景区化建设,推动建房、建村、建景有机融合,提升乡村文化包装和旅游设施配套,探索畅通美丽乡村建设成果与美丽经济的“转化通道”。继续开展宜居村建设,统筹村级公益事业财政奖补项目,扩大项目建设覆盖面和受益率。注重补齐基础设施建设短板,完善公共服务配套设施,因村制宜开展村庄梳理式改造。推动实施农村危房改造。
(4)提升打造风景带(线)。按照“村点出彩、沿线美丽、面上洁净、强村富民”总体要求,充分整合已建美丽乡村风景线、文明示范带,丰富提升山水养生线(横筋线)、多彩农园线(中横线)、城乡融合线3条特色鲜明、内涵丰富的美丽乡村风景带(线)内涵和水平,鼓励各镇(街道)单独或联合建设若干条镇级美丽乡村风景带(线),构建市域“3 n”美丽乡村风景带(线)网络体系。到2025年,创建宁波市乡村振兴示范带4条以上。
图2:慈溪市美丽乡村风景带(线)示意图
(5)优化农村人居环境。深入开展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推进农村“点线面空”全方位整治,健全城乡环境卫生管理长效机制。着力提升农村生活垃圾源头分类投放质量,探索建立长效运行机制,力争进入省级优秀县市行列。加强农村工业垃圾、建筑垃圾和医疗垃圾的收集与处理。扎实开展农村户用卫生厕所建设和改造,大力推进农村公厕和旅游厕所改造建设和管理,实现应改尽改。巩固提升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成果,深入开展生活污水治理设施扩容提标,全面实现污水治理设施标准化运维管理,到2025年,新增农村生活污水接纳6万户以上。以整村“清洁庭院”为基点,深化“美丽庭院”示范户、特色带、特色区块创建,到2025年,全市“清洁庭院”“美丽庭院”创建户数达10万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