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1 数字经济创新创业生态优化工程
1.推进科研项目攻关。组织实施一批重大科技专项和产业链协同创新项目,攻克和解决行业关键核心技术问题。推进“揭榜挂帅”、部门和县(市、区)联动等模式,积极承接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和重大专项。
2.激发创新主体活力。引导企业强化研发投入,推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活动和研发机构全覆盖,通过“一企一策”,支持龙头企业建设一批在国内外有影响力的创新企业研究院。
3.建设数字经济应用场景。探索建立数字技术应用场景实验室,搭建一批面向社会、触摸未来、链接应用的新场景,建立城市应用场景清单发布机制,构建以场景业态创新为引领的产业育成机制。
4.创建国家科创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积极争取科创金融政策、制度、产品、服务在嘉兴先行先试,大力发展科技创投风投机构,加大创新基金投入。创新科创金融引导机制,推进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增量扩面,推进科技支行提档升级。深入开展“人才投”“人才贷”“人才险”,为人才创业创新提供全方位、全周期的金融服务。
四、增强数字产业发展新能级
(一)做优做强优势产业。
1.智能终端。加快发展基于移动互联网和下一代通信网络的智能手机、移动通信产品、应用类通信产品及配套产品,打造智能配件产业链,培育发展模具设计与制造、嵌入式可编程控制系统等高附加值环节。大力推动汽车系统控制处理器、智能中控台、智能导航等智能配件产品技术突破及产业化,加快向智能机器人和智能穿戴设备延伸。布局发展智能化高性能监测设备、高精密焊接机器人、搬运装配机器人等特种工业机器人,以及康养机器人等服务机器人。到2025年,力争实现智能终端产值1000亿元。
2.智能光伏。大力开展光伏装备、光伏材料、光伏并网等核心技术攻关,探索下一代光伏电池技术,打造集光伏产品原材料加工、光伏工艺技术研发、光伏电池和组件生产、光伏发电技术及光伏发热集成技术应用、光伏发电系统集成服务等环节为一体的光伏产业链。突破大尺寸、超薄硅片批量制备等技术难题及设备产业化,加快布局薄膜电池和叠层电池。积极开展适合分布式发电项目运行和规模化应用的新能源微电网试点,引领新能源微电网模式的示范、应用与推广。到2025年,力争实现智能光伏产值800亿元。
3.新一代网络通信。大力发展5g基站及配套产品、5g光通讯器件制造,加快射频器件、千兆光纤光缆、高速光模块、高速光接入网系统等新一代通信网络核心技术研发及产业化,打造新一代网络通信产业集聚区。鼓励和支持量子通信领域技术研发和规模化应用突破。加快发展基于北斗高精度的新时空服务产业,支持和发展一批集成导航定位、通信、信息增值服务的位置运营服务平台,推进规模化应用。到2025年,力争实现新一代网络通信产值300亿元。
(二)培育壮大特色产业。
1.集成电路。做优做强集成电路设计、封装测试、关键配套材料和装备等。重点发展碳化硅、氮化镓等新一代半导体材料,大力发展mems传感器芯片、射频芯片、北斗卫星导航射频芯片、大功率igbt芯片及模块等产品,重点推动与智能硬件配套的专用集成电路发展。大力发展音频功放、电机驱动、led、多模卫星导航、光通讯、电源管理等专用芯片。重点提升行业应用芯片设计和化合物芯片、生物芯片等新一代集成电路设计的服务能力。加快省级集成电路产业基地建设,提升产业集聚化发展水平。到2025年,力争实现集成电路产业产值300亿元。
2.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引导资金、技术、人才等要素投入,协调各地软件产业差异化、特色化、协同化发展,加快构建“一核三园引领、全域整体推进”的软件产业发展新格局。以长三角(嘉兴)软件交付基地为重点,打造“嘉兴软件产业核心区”;以行业应用软件、数据服务为重点,打造“桐乡软件产业特色园”;以关键基础软件、前瞻新兴软件为重点,打造“南湖软件产业特色园”;以集成电路设计为重点,打造“海宁软件产业特色园”。到2025年,力争实现软件业务收入300亿元。
3.数字安防。做优做强光学零部件、安防传感器、关键电子元器件和显示器件等关键零部件;加快发展生物识别设备、探测与报警设备、摄像设备、传输分配设备、视频显示设备和智能安检设备;大力推进门禁系统、安防报警系统和视频安防监控系统等成套系统集成。聚焦“平安城市”“未来社区”等建设,引育一批数字安防企业,构筑协同发展良好生态。培育壮大骨干企业,初步形成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共同体,提高产业链本地配套能力及水平。到2025年,力争实现数字安防产业产值300亿元。
(三)谋划布局新兴产业。
1.柔性电子。依托浙江清华柔性电子技术研究院,实现柔性电子从基础研究到技术成果转化的全链条式发展,打造全球柔性电子技术策源地。加快柔性显示材料、柔性传感与智能技术、柔性集成器件与可穿戴技术、柔性光电集成技术和柔性低维材料与功能器件等领域的技术突破。深化“一院一园一基金”发展模式,加快建设柔性电子产业园,在柔性电子器件、柔性电源、柔性显示屏等领域,培育一批科技型企业。
2.人工智能。着力推进以应用层为突破重点,基础层和技术层为支撑的三位一体人工智能产业体系。应用层领域重点培育发展智能产品,着重在无人机、智能家居等领域取得突破;基础层领域重点发展智能化网络基础设施、ai 芯片、iot 传感器、标准测试及知识产权服务平台、云计算平台等;技术层领域重点发展计算机视觉、自然语言处理以及机器学习等,形成面向重点产品研发和行业应用需求的支撑体系。
3.车联网。以嘉善、乌镇车联网国家级应用示范试点项目建设为重点,探索智能交通新模式,建立道路测试和示范应用体系,建设交通大数据集成及信息服务模型、车联网综合运营平台。加快车联网应用,在嘉善、乌镇、嘉兴高铁新城核心区等区域和港口、机场、园区等场景,推广无人驾驶货运车、无人驾驶公交、无人驾驶出租车示范应用。加快车联网产业培育,形成应用、服务、生产的良性互动,推进智能制造、软件设计开发、智慧出行等产业培育。以智能网联汽车为牵引,带动汽车零部件产业提升,培育汽车电子产业集群。
专栏2 数字产业能级提升工程
1.培育壮大“专精特新”企业群体。聚焦数字经济三大优势产业、三大特色产业、三大新兴产业,建立“专精特新”企业培育库,在梯度培育、创新驱动、强链补链、品质提升、融资畅通等方面发力,促进创新要素加速集聚、发展动能不断增强、企业素质显著提升、发展环境持续优化,引导数字经济企业专注核心业务,聚焦细分市场,提高专业化生产、服务和协作配套的能力。到2025年,培育数字经济领域省级“专精特新”企业300家。
2.打造高能级产业发展平台。全力协同打造g60科创走廊大平台,加快推进浙江微电子产业园、桃园数字小镇、海宁泛半导体产业园、乌镇大数据产业园、中国电科乌镇基地等重大产业平台建设,深入推进嘉兴科技城、天鹅湖未来科学城、中新嘉善现代产业园、杭州湾电子信息产业园等平台建设,打造国家、省级示范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