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推进农业绿色化生产
大力推进农作制度创新,重点推广“油菜-早稻-鲜食秋大豆”新三熟制模式2万亩以上,示范推广稻菜轮作、稻鸭共育、稻渔共生模式。完善龙游县农作物病虫害监测预警系统,科学布局智能监测设备,不断提高区域智能预报准确率,为普及适时防治,农药减量增效提供技术支撑,每年建设病虫害绿色防控示范基地2个以上。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整治,持续提升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水平。加强农田氮磷生态拦截沟渠建设,建设农田氮磷生态拦截沟渠5条。严格落实畜禽养殖禁养区规定,加强畜禽粪污处理设施长效运维,持续推进规模化畜禽养殖粪污资源化利用和病死猪无害化处理,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98%以上、病死猪无害化集中处理率达到100%。全面加强秸秆综合利用,建立多途径的秸秆利用模式,全县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5%以上。深化“肥药两制”,建立健全政府引导、农户参与的肥药废弃包装物和废旧农膜回收处置机制,推进农业投入品废弃包装物有效回收处置,肥药废弃包装物回收、处置率分别达到80%和90%以上、废旧农膜回收处理率达到90%以上。
8.发展农业生产性服务业
充分发挥公益性服务机构的引领带动作用,重点发展农业市场信息服务、农资供应服务、农产品加工服务和农产品营销等服务,提升社会化服务标准化、制度化、专业化水平。创新农业生产全程社会化服务机制,培育多种形式的农业经营性服务组织,发展主体多元、形式多样、竞争充分的社会化服务,推行合作式、订单式、托管式等服务模式,大力支持为农户提供代耕代收、统防统治、烘干储藏等服务产业的发展。采取购买服务等方式,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公益性服务,全面推进政府向农业经营服务组织购买公益性服务机制创新。
9.发展农产品营销服务
加强农产品储藏、运输、冷链物流体系和农村物流站场建设,加快农产品产地市场建设。培育一批营销服务型农业龙头企业。积极发展农产品直销、连锁配送等现代流通业态。大力发展鲜活农产品直供直销体系。积极推进农批对接、农超对接、农校对接、农餐对接、农企对接等多种产销衔接模式,构建上联生产基地、下接零售终端的农产品产销一体化流通链条。
专栏3 实施渠道革新行动
推动农产品流通模式创新。通过创新“农批对接”“农超对接”“农网对接”“农社(企)对接”等新的农产品流通模式,形成农产品现代产销一体化流通体系。加快“龙游百益”等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积极扶持农业基地、经售商与农产品批发市场建立“点对点、产销对接”渠道。优选一批优质农产品推荐进入联华、东方、大润发、永辉、三江购物等大型商场超市。鼓励农业生产主体开设线上农产品网络旗舰店,加快推进龙游区域特色农产品“触网”。优化农产品线下体验门店布局,鼓励名特优农产品“走出去”,到杭州、山东、北京、广东等地设体验门店。发展线上订购,同城配送平台,借助龙游通、政采云、“小奔通”等本地平台推销农产品,积极推广农产品进入社区、学校、单位、企业食堂、高速服务区、政府采购等领域。与镇海、叙永等结对县市开展名特优农产品互帮互消,互利互惠活动。
加快农产品渠道信息化建设。强化农产品生产与市场有效对接,探索市场供求信息收集、整理、发布平台开发,努力实现从种植、采收、分级、仓储,到冷鲜、加工、运输、配送等全过程数字化管控,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十四五期间,重点支持蔬菜、畜牧、大米等农产品物流信息数字化运营平台建设。鼓励建立农产品信息中介组织,大力培训信息化管理人才,通过对信息化的运用,引导农产品生产和流通发展。
提升销售渠道组织化水平。持续开展“村播 企播 文播”三进行动,打造农村直播示范点5个,培育孵化直播人才、本土网红主播20人。鼓励组建行业协会、销售联盟等组织,把分散的小规模生产与农产品大市场对接起来,支持企业完善加工、仓储、运输等基础设施建设,开展“基地 农户 订单企业”合作模式,统一标准、统一品牌、统一销售,培养一批懂市场、会经营的农产品贩销能手。
10.加强农产品品牌建设
继续推进农业“三名”工程,完善以区域公用品牌、企业品牌、特色农产品品牌、特色小吃品牌等为重点的品牌体系。推进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在“一鸡一渔一药一茶一盒故乡”等特色品牌基础上,实施“一县一园一镇一品一策”培育行动,以单个乡镇或多村连片形式挖掘提升区域特色主导农产品,“十四五”期间培育县级区域优势农产品15个以上,省级特色农产品优势区5个。实施品牌培育计划,围绕主导产业和特色优势产业,重点打造龙游黄等区域公用品牌,发展一批特色品牌,提升一批企业品牌,支持一批联创品牌、共享品牌,培育浙江名牌农产品3个以上。强化地理标志农产品、绿色食品、无公害农产品培育工作,打造绿色食品三品一标产品20个以上,新增地理标志农产品1个以上。培育龙游黄茶产业,实现龙游黄茶规模1.7万亩以上,建设标准化龙游黄茶种植示范基地6个以上,茶叶精加工基地6个以上,培育龙游黄茶区域公共品牌2个以上。依托抖音、快手等自媒体,借助“网上农博”平台,鼓励农产品生产主体建立对外宣传、展示、展销窗口。强化特色区域品牌广告投入力度,积极组织参加、举办名特优农产品产销会、展览会、推介会、论坛,展示展销龙游名特优农产品,提高全县农产品竞争力和知名度。依托中国top电商产业园龙游基地等平台,每年开展多主题的大型直播活动,通过直播带货强化农产品宣传营销,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到2025年累计实现农产品网络销售额6亿元。
(三)构建完善特色农业经营体系
1.高标准巩固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
落实农村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政策,衔接落实好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的政策。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推进承包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置改革。加快土地流转,促进农村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健全和完善农村土地经营权价值评估、抵押物处置及抵押贷款风险缓释补偿机制,引导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依法向金融机构融资担保、入股从事农业产业化经营。推进土地有序流转,鼓励整村流转,推进集中连片流转,提高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水平。提升土地流转交易平台建设,规范交易行为。统筹规划土地流转后农业产业布局,全面落实土地流转准入审核机制,制定出台产业准入标准和配套政策,实现集中收储、成片流转、成片开发。进一步提升土地流转的数量和质量。到2025年,全县土地流转率达70%,土地规模经营比例达到70%以上,100亩以上集中连片规模经营占比达到55%以上。
2.高水准推进农业经营主体培育
积极培育适应科技创新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加快提升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应用先进农业技术、机械装备、现代农业模式能力。重点培育一批一二三产业融合、适度规模、经营多样、社会化服务支撑并与互联网紧密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围绕特色优势主导产业,实施农民合作组织提质行动,推动合作社规范、联合发展。以家庭农场整体提升为突破口,大力发展以家庭农场为主要模式的适度规模经营。支持合作社联合发展,鼓励家庭农场以抱团方式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社或组建家庭农场联盟,探索打造一批家庭农场联合体,推动区域性连片发展。推进家庭农场在生产、管理、销售全过程的数字化转型。积极开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示范性培育和监测工作,新培育家庭农场200家以上,县级以上农民合作社示范社稳定在100家以上。坚持“见苗浇水”与“大树移栽”并重,内培外引一批真心搞农业、真情带农民的大企业。实施农业龙头企业倍增计划,重点支持培育农业科技龙头企业,积极做好浙江茗皇天然食品开发有限公司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申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