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农产品电商产业园建设工程。围绕蜀山区农产品信息云平台、农产品物流配送平台建设、充分整合农产品电商资源,在蜀山经开区建设集展示、培训、孵化、休闲、科普教育、文化传播与产业发展于一体的农产品电商产业园。
2.区域公共品牌打造工程。打造“蜀山优耕”“幸福蜀花”等农业区域公共品牌。推动使用区域品牌的企业开展绿色食品、有机食品认证。实施子品牌培育工程,加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品牌建设,建立准入、退出机制,把好区域品牌准入关。加强与蜀山区文化旅游投资管理公司协作。将“庐州驿”打造为国家级区域公共品牌。
3.农产品品牌升级工程。抓好重点项目建设,建设一批标准化农产品种植、养殖基地。支持新型经营主体和农业产业园区建设全产业链的产品标准体系和管理标准体系。借助各类农贸会、展销会等,充分利用电商平台、线上线下融合等手段,推广宣传区域品牌。
4.农产品仓储物流建设工程。建立蜀山区农产品物流配送平台,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蜀山经开区建设一批农产品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在小庙镇建立田头仓储冷链物流设施以及在各村建立村级仓储保鲜设施。在小庙镇和南岗镇规划建设农产品展览展示点、物流配送点和加工检测中心。
第七章 高质量推进乡村建设行动
突出抓好农业生态保护、修复与美丽乡村提档升级,推动美丽乡村多极组团发展,高质量推动乡村建设行动,实现全区美丽乡村由“局部美”向“全域美”转变。
第一节 加强农业生态保护与修复
一、发展思路
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把饮用水水源地一、二级保护区内农业面源污染治理作为生态保护与修复的工作重点,加快引江济淮工程区域生态修复,重点解决农业生态环境突出问题,加强山水林田湖草系统综合治理,发挥生态资源涵养水源、防洪蓄洪、动植物栖息地等功能,为蜀山生态文化旅游休闲区建设提供生态基础。
二、推进措施
(一)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加快推进环巢湖流域、董铺水库、滁河干渠等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加强引江济淮工程区和拆迁安置区的生态保护与修复,加大引江济淮弃土区和拆迁村土地复垦与改造,大力实施土地整治,深入推进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保护。全面推进河(湖)长制、林长制和田长制建设,协同推进湿地、草地、山地、林地和动植物资源保护。开展河道整治和小流域综合治理,完善水土保持综合防治体系。
(二)加强农业生态资源保护。深入实施耕地质量提升行动,大力推广秸秆还田、测土配方施肥、病虫害绿色防控等配套技术。强化农村水环境治理,深化推进环巢湖流域、董铺水库、滁河干渠以及重要水源地等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实施水资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双控”行动,推广结构节水、工程节水、农艺节水,建设高效节水灌溉设施。
(三)推进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加强示范和政策引导,大力推进秸秆还田和秸秆肥料化、饲料化、基料化、原料化和能源化使用,结合产业发展基础,重点推进花卉有机肥加工、食用菌生产、生物质能源等领域综合利用。改造升级粪污收集、处理等设施,推广禽(畜)-沼-粮(菜、果)、经果园立体种养、稻渔综合种养等模式,促进种养循环、农牧结合。
(四)加强农业农村生态环境监管。充分利用乡村治安网格化管理平台等新型监管手段,及时发现农业农村生态环境问题。试点实施农药化肥购买实名制、使用限额制。建立和完善农业废弃物回收中心、回收点标牌、制度和专用台账制度。加大违法行为查处力度,严格执行秸秆禁烧政策,落实养殖业禁养政策,持续开展“小散乱污”专项整治行动。
专栏7-1 农业生态保护与修复重点工程
1.农业资源环境治理工程。实施巢湖流域、董铺水库、滁河干渠等重要区域保护工程,继续实施农业环境突出问题治理,加强农村生态基础设施建设,修复自然生态系统涵养水源、保持水土、保护生物多样性等功能。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开展河湖水系连通和农村河塘清淤整治,推进农村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深化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
2.董铺水库水源地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加快南淝河、十五里河、派河上游支流等河流及董铺水库沿岸综合整治。采用人工巡河、智慧监控等整治手段,加强河湖管护。加强水源涵养林建设,严格管控一二级水源地保护区内种植、养殖活动。
3.引江济淮工程区生态恢复工程。加强引江济淮区域生态环境整治,严格落实工程建设期间环保措施,加快流域综合治理和生态修复步伐。引进社会力量,重点做好堆土区复垦工作,防止土地非农化、非粮化。持续开展“四旁四边四创”绿化提升行动,完成小庙镇创建省级森林城镇的目标任务。
4.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工程。继续开展化肥、农药、种子包装及农膜等农业废弃物无害化处理工作。推进秸秆肥料化、饲料化、基料化、原料化和能源化使用,到2025年,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6%。推进畜禽养殖废弃物处理及资源化利用,推广禽(畜)—沼—粮 (菜、果等)等生态种养模式,到2025年,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96%。
第二节 推动美丽乡村提档升级
一、发展思路
做好村庄分类和布点规划工作,统筹推进美丽乡村中心镇、中心村建设和改造升级,试点主题村庄建设,推进美丽乡村增点扩面,实现由中心村“局部美”向“全域美”转变。巩固“三大革命”“五清一改”工作成果,着力提升村容村貌,健全农村人居环境长效管护机制,全面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打造美丽乡村建设的蜀山样板。
二、推进措施
(一)推动美丽乡村多极组团发展。依托四大乡村分类和村庄规划布局,结合村庄布点规划调整,编制多规合一的村庄规划,分类推进城郊、环水、岭上乡村发展布局调整和优化,积极推进合村并居,统筹推进美丽乡村中心村建设,实现美丽乡村建设向全域推进,积极创建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重点示范村,引导农村建房、居住向中心村镇集中,推动彰显江淮民居风貌的美丽乡村多极组团发展。
(二)大力提升村容村貌。重点推进小庙镇通村道路、入户道路建设,实现城乡道路、村镇道路、村组道路和村户道路互联互通。重点针对小庙镇,实施乡村美化、亮化和绿化工程,整治村庄公共空间和庭院环境,在乡镇街道和有条件的村的主要道路安装路灯,大力开展“一村万树行动”和森林村庄建设。建立村容村貌管护制度和管护队伍,健全村容村貌长效管护机制。
(三)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提升五年行动。以“三大革命”“三大行动”为重点,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完善农村垃圾收集处理设施建设,实现就地分类,源头减量,继续实施农村生活垃圾“户分类、保洁员收集、公司转运、市区处理”的模式,实现农村垃圾治理全覆盖。因村制宜,分类推进一体化三格式厕所改造、小型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积极推动城镇污水管网向村庄延伸覆盖。深入推进农村厕所粪污治理,加强村庄公共厕所建设,美丽乡村中心村新建和已有公共厕所要达到三类标准。
(四)推进数字乡村试点建设。开展数字乡村整体规划设计,统筹推进数字乡村和智慧城市建设,完善乡村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探索乡村数字经济新业态和乡村数字治理新模式,提升乡村治理智能化、精细化、专业化水平。在小庙镇试点建设智慧农业谷项目,探索建设数字农业“一张网”,加快构建农业数字资源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