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展做深服务业。实施消费提振行动。充分释放促消费政策红利,落实家电下乡、汽车购置、“以旧换新”等促销补贴,继续发放困难群众“爱心消费券”,推出工会福利券、惠民消费券,开展“尽享古岳·品质生活”2023消费提振年系列活动,激发消费潜力。实施服务业提质行动。生活性服务业,推进县域商业体系建设,加快相如里商业街改造,增添城市“烟火气”。结合文旅、消夏活动,发展夜间经济、地摊经济、线上经济。实施张庄飞鸿达建材装修市场项目。新建玉龙华府和张庄片区住宅项目,完成滨东嘉园、瑞和智能花园建设,进一步满足群众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生产性服务业,持续完善城乡物流配送网络,支持网络货运平台企业发展,带动全县物流业降本增效。积极培育现代金融、家政服务、科技服务、信息咨询等新兴服务业,促进服务业发展提速、比重提升、水平提高。
提升做大旅游产业。持续“擦亮一张名片”,实施牡丹壁修缮工程和景区环形步道整体提质改造,开展文艺演出、视频大赛、文化交流等系列活动,办好第十六届“天下第一牡丹”文化旅游节。坚持市场化运营,理顺牡丹景区管理体制,做好4a级景区复核。加快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推进霍山云顶小镇3a级景区创建,巩固凌云村省级3a级乡村旅游示范村成果,规划乡村游、红色游、康养休闲游精品线路,打出组合拳,促进文旅融合,全力打造康养休闲生态旅游目的地。
各位代表,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所在。我们要锚定转型不动摇,加快培育新动能,持续构筑新支撑,努力让古县产业长板更长、优势更优!
(二)聚焦“抓项目、稳投资”,强化高质量发展硬核支撑。树牢“项目第一支撑”理念,一体做好项目谋划、招引、服务、建设,为高质量发展打好坚实基础。
在项目谋划上 “求突破”。精准把握国家和省市政策导向、投资趋向、资金流向,围绕产业发展、基础设施、社会民生等重点领域,滚动谋划一批高质量项目,充实完善四个项目库,谋划库规模达到320亿元以上,建设库规模达到160亿元以上,产业项目投资占比60%以上。
在项目招引上“要实绩”。充分发挥能源资源优势、沿太岳板块区位优势和涧河化工园区平台优势,围绕煤焦精细化工、农产品精深加工、文旅康养融合发展等主攻方向,细化完善招商图谱,滚动更新招商项目库,采取产业链招商、乡情招商、以商招商等方式,持续开展“爱临汾·赢未来”“叙乡情·话发展”系列活动,引进一批投资规模大、带动效应强、发展前景好的项目,为高质量发展蓄积动能。全年力争引进项目总投资80亿元以上,开工率80%以上,新开工项目计划投资和固定资产投资到位资金均达到10亿元以上。
在项目服务上“提效能”。健全完善部门“领办代办 专班推进”机制,推进项目并联审批,开展“进工地、解难题”活动,促进项目早开工、早建设。在土地、能耗、环境容量、水资源等要素方面争取上级支持,全力争取涧河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等重点项目中央预算资金、地方政府专项债、政策性开发金融工具,跟进做好两个焦化项目技改资金申请,鼓励和吸引更多民间资本参与重大项目建设,全面拓宽融资渠道,保障项目顺利实施。
在项目建设上“加速度”。充分发挥“四个专班 五个一”机制作用,强化项目调度,加强“四库管理”,坚持谋划项目抓转化、储备项目抓前期、新建项目抓开工、建设项目抓投产。开展项目观摩活动,用好督查通报机制,让全县上下充分认识到“干与不干不一样,干快干慢不一样,干好干坏不一样”,大力营造“积极晒进度、自觉比速度、主动加力度、服务有温度”的浓厚氛围,全力推进76个重点项目建设。
各位代表,抓项目就是抓发展,谋项目就是谋未来。我们要牢牢抓住项目建设这条“生命线”,在高质量发展赛道上谋项目、干项目、比项目,为全县发展汇聚更多能量!
(三)聚焦“强园区、争进位”,打造高质量发展强劲引擎。发挥开发区经济建设主阵地作用,紧抓省级化工园区获批机遇,锚定目标持续发力,全力推动高质量发展。
锚定目标争先进位。坚持以“亩产论英雄”,紧盯考核指标“指挥棒”,不断“锻长板、补弱项、挖潜力”,扎实做好招商引资、项目建设、市场主体培育等工作,确保全年工业投资增长19%以上、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5%以上、“四上”企业数增长25%以上、高新技术企业数增长20%以上,产出强度不低于60万元/亩,年度考核达到优秀等次。
大力培育产业集群。坚持“以项目破机制”,滚动开展“三个一批”活动,推进开发区9个重点项目提速建设。发挥“链长制”作用,围绕焦炉煤气、苯、煤焦油深加工等产业,推动更多上下游关联配套企业落地,不断完善产业链条,培育产业生态,壮大产业集群,实现“一企带一链,一链成一片”链式集群发展。
开展园区提质行动。坚持“以道路定框架”,完善基础设施,启动园区道路路网及公共配套设施、物流基地铁路专用线、下冶输变电项目,新建污染物监测站,完成园区供水和中水回用工程,实施污水处理厂一期项目,加快标准化厂房建设,提升园区承载能力。有序推进涧河化工园区安全整治提升,建设危险化学品车辆专用停车场和特勤消防站,实行园区信息平台智能化管理。深化“承诺制 标准地 全代办”改革,推动承诺制向核准类项目延伸覆盖,完成“7 n”标准地区域评价,储备标准地900亩,实现“区内事区内办”。坚持应放尽放、能授尽授,积极稳妥向开发区赋权,在制度上、政策上、保障上给予倾斜,赋予开发区更多自主权,让开发区甩开膀子加油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