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代表,开发区强则经济强。我们要锚定打造开发区“升级版”目标,在招商引资、要素保障、营商环境等方面重点突破,在延链补链强链方面持续发力,不断释放开发区发展新动能!
(四)聚焦“创示范、助振兴”,建设高质量发展“三农”典范。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聚焦“两强三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促进农业高质高效、农民富裕富足、农村宜居宜业。
全力推动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产提质。严守耕地红线,遏制非农化、防止非粮化,开展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确保粮食安全。建设高标准农田1万亩,完成节水灌溉提质改造3000亩,确保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25万亩以上,产量7000万公斤以上。发展露地蔬菜1.4万亩,新建北平、古阳“智慧蔬菜”基地,盘活石壁现代农业观光园,建设岳阳果蔬冷藏保鲜库。推动晋南肉牛养殖项目落地,加强动物疫病防控,稳定生猪畜禽生产,确保重要农产品供给稳定。
大力发展特优产业。核桃方面,加快国家级核桃全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建设,推进“核桃 中药材”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申报古县核桃产品国家现代农业全产业链标准化示范基地。加强核桃综合管护,打造北部古树、南部优种示范精品园区。加快推进古树公司核桃精深加工项目,全面叫响“古岳古树”品牌,全力打造“核桃 ”特色农业示范地。中药材方面,发布行政村非基本农田分布图,引导农民合理种植,新发展以北柴胡为主的中药材2万亩。利用荒山荒坡发展连翘和酸枣1万亩,建设“核桃 连翘”示范基地3000亩。加快旧县中药材特色专业镇建设,发挥协会优势,推动中药材精深加工。积极申请北柴胡、酸枣道地药材地理标志产品认证,提升古县中药材知名度。中蜂方面,完成古树公司蜂蜜精深加工生产线建设。依托龙头企业实施中蜂产品质量和检验标准体系建设,推进绿色有机认证,打造统一品牌,提升产业效益。
持续做强乡村经济。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深化抓党建促基层治理能力提升专项行动,发挥村发公司引领作用,健全联农带农利益联结机制,盘活农村集体资产资源,探索多元发展路径,实现40%以上的村集体经济收入达三十万元以上,70%以上的村经营性收入稳步提高。深入开展“清化收”回头看,规范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夯实乡村治理基础。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开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升和倍增行动,继续实施奖补政策,支持粮食、核桃、中药材等企业扩大规模、集群发展,全年完成注册登记200户以上,培育省级家庭农场1家、市级3家,新认定市级农业龙头企业2家,推动古树食品公司申评省级农业龙头企业。
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扎实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巩固改厕成果,接续开展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完成三合镇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推进贤腰生活垃圾场封库。实施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完成农村公路安全生命防护工程17公里,规划建设乡村5g基站30座,加大电网改造力度,持续改善乡村基础设施。大力建设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深入推进文明村镇、文明家庭、星级文明户创建,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
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紧紧扭住防止返贫底线任务,持续提升防返贫监测帮扶、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脱贫劳动力稳岗就业等工作成效,千方百计拓宽脱贫群众增收渠道。推进乡村振兴示范村创建提质扩面,新打造10个左右示范村,建设沿国道341、国道241、牡丹旅游公路三条乡村振兴示范带,推进巩固脱贫成果上台阶、乡村振兴见实效。
各位代表,乡村振兴是“三农”工作的总抓手。我们要咬定目标,实干奋进,全力做好乡村振兴这篇大文章,持续推进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
(五)聚焦“促改革、优服务”,激发高质量发展内生动能。坚持勇于实践、敢为人先,着力破解制约发展瓶颈难题,在更高起点、更高层次、更高目标上激发市场活力。
扎实推进重点领域改革。农业农村方面,统筹推进农村“三块地”改革,积极落实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政策,稳慎推进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实施农业生产托管2.17万亩。财税金融方面,持续推进预算管理改革,提升预算管理精细化科学化水平。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中小微企业及科技创新、绿色发展等领域企业支持力度。国资国企方面,做好国企改革“后半篇”文章,健全现代企业制度,提升资源配置效率和竞争力。坚持变资源为资产、变资产为资本、变闲置为利用,全面盘活国有资产,促进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同时,推动医药卫生、质量标准等领域改革取得新成效。
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坚持对标一流,深化“放管服”改革,开展营商环境创新提升行动,配套完善“五有”套餐并落到实处,深化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优化水电气网公用事业并联审批和报装服务,切实压缩项目审批时限。推行政务服务线上“全程网办”、线下“全代办”,不断提升“一网通办”能力。用好“好差评”制度、12345政务热线、“办不成事”窗口,闭环销号解决企业和群众诉求,全力打造“三无”“三可”营商环境。
培育壮大市场主体。大力实施市场主体倍增工程,深入开展“市场主体提升年”活动,重点在实施“链长制”、打造特色专业镇、发展农村电商等方面挖潜培育一批市场主体,着力保存量、扩增量、提质量,新培育“小升规”企业5家、限上贸易企业7家,新增市场主体2100户、净增1450户。扎实做好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摸清家底。创新市场监管,推进“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常态化,以有为监管为市场主体保驾护航。严格市场规则,完善失信惩戒、守信激励机制,营造公平有序、规范透明的市场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