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着力惠民生、暖民心,百姓福祉在共享发展中日益增进。群众获得感更加充实。全市城镇新增就业1.44万人。医保城乡居民参保率达97%,企业退休人员养老待遇实现“十八连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严格落实“四个不摘”,防贫保险理赔218万元,枣阳在全省巩固脱贫成果后评估中获“综合评价好”等次。群众幸福感持续提升。1-11月,民生支出51.6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71.6%。4个新(改)建教育项目全面完工,新增学位3240个。常态化疫情防控防线持续筑牢,打赢了太平、新市、随阳等数轮疫情防控阻击战。深入推进紧密型医共体建设,新增床位359张。我市消除疟疾工作被国家三部委通报表彰。全市养老机构床位数达到8392张。筹集公租房105套、人才公寓69套。市图书馆、文化馆新馆主体工程完工,琚湾获评“湖北省首批非遗特色村镇”。市全民运动健身中心年底投入使用,顺利完成省级新全民健身示范工程“整县(市)推进”项目。群众安全感不断增强。全市安全生产形势总体持续向好,全年无重特大事故发生。枣阳被继续命名为“湖北省食品安全县”。深入开展“八五”普法,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扎实推进平安建设行动,破案1115起,挽回经济损失5000余万元。成功调处各类矛盾纠纷4100余件,全市信访总量同比下降13%。2022年上半年全市群众安全感指数达到99.18%,再创历史新高。

  各位代表!一年来,我们持续巩固拓展党史学习教育成果,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扎实开展“下基层察民情解民忧暖民心”实践活动,全市共收集并解决企业反映问题197个,办结12345政府服务热线诉求4.5万余件,满意率达98.8%。枣阳被评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重大政策措施先进典型,并获国务院“免督查”激励。坚持重大问题向市委报告,自觉接受市人大、政协及社会各界监督,办理人大代表建议145件,政协委员提案105件。全面加强廉政建设,开展重大政策落实、重点民生资金使用等审计监督,对非急需、非刚性支出应压尽压、应减尽减,一般性支出和“三公”经费在连续三年压减的基础上再度压减3%,共计压减支出1.1亿元。深入开展作风建设“奋进年”活动,干部作风不断改进。国防动员、双拥共建、民族宗教等工作取得新成绩,工会、共青团、妇联等工作实现新进步,为全市改革发展稳定作出了积极贡献。

  各位代表!这些成绩的取得,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的结果,是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襄阳市委、市政府和市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人大、政协监督支持的结果,是全市人民共同奋斗的结果,是社会各界关心帮助的结果。在此,我谨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广大干部群众,向各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离退休老同志、驻枣单位、人民解放军、武警官兵和各人民团体,向所有关心、支持和帮助枣阳发展的社会各界人士和海内外朋友,表示最崇高的敬意和最衷心的感谢!

  各位代表!回顾2022年,我们清醒地看到,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中仍存在着一些不容回避、亟须解决的矛盾和问题,主要体现在:新兴产业规模不大、比重不高,发展平台、创新要素支撑不足,本土上市企业还未实现零的突破;城乡发展还不均衡,公共基础设施仍有不少短板,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有待提高;城区学前、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位缺口较多,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水平与常态化疫情防控的要求仍有差距;干部队伍专业素养有待加强,系统思维、创新思维、底线思维能力还需提升……。对此,我们一定高度重视、认真研究,精准发力,取得实效。

  二、2023年工作安排

  2023年政府工作的指导思想是: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一丝不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湖北重要讲话精神和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认真落实省、襄阳市工作要求,按照市委九届五次、六次全会确定的目标任务,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更好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更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深入实施强县工程,扎实推进四化同步,全力促进共同富裕,推动全国百强持续进位,加快襄阳市域副中心城市建设,做强襄阳都市圈高质量发展东翼支撑。

  综合考虑各种因素,2023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指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以上;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13%以上;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5%以上;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6%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3%以上;实际利用外资增长17%以上;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经济同步增长,全面完成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污染防治、节能减排、安全生产等目标。在实际工作中,努力争取更好的结果。

  围绕实现上述目标,重点做好以下六个方面的工作:

  (一)把实体经济作为立足之本,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

  推动产业向“高端化”迈进。坚持“大抓工业、抓大工业”,围绕七条先进制造业延链补链强链,深入研究发展方向,加快推进链式发展。农产品加工产业,聚焦麦面、大米、油脂、畜禽、皇桃、油茶等特色农产品,推动从初级单一加工向精深加工升级,力争产值尽快突破400亿元;汽车及汽车零部件产业,聚焦改装车、摩擦密封材料、轮毂等优势领域,推动生产向智能化、个性化发展,力争产值突破200亿元;精细化工产业,聚焦有机硅、聚氨树脂、农药医药中间体等领域,以化工园区为载体,打造差异化、绿色化、数字化发展的现代化工产业集群,努力建设安全风险最低的d级化工园区,力争产值突破150亿元;高端装备制造产业,聚焦航天军工、电气装备、精密机械等方向推动产业聚集发展,力争产值突破200亿元;电子信息产业,聚焦智能终端、电子元件、大数据等领域,引导企业参与全省“光芯屏端网”产业链分工,力争产值突破100亿元;新能源新材料产业,聚焦风光电储能一体化、软包聚合物锂电池、铜基新材料等主攻方向,加快形成特色产业集群;生物医药产业,聚焦生物制药、中药材、特色保健品和医疗器械等大健康领域,推进研发、孵化、生产全产业链发展,力争产值突破150亿元。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凡注明为博县网原创作品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报告、公报、规划等总结类或文件类信息,本站展示并非全部都完整,为了您更加全面、更有实效的查询学习,建议您到相关地区政府九游会俱乐部j9入口官网浏览或下载完整版本;源于网络的作品,若对您造成了侵权,请联系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文地址:/baogao/huazhong/4728.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