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门头沟区民政局

  2023年6月13日

  门头沟区“十四五”时期民政事业规划

  前 言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新征程的重要开端,是我国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重要时期,是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实现发展方式转变、经济结构优化、增长动力转换的关键时期。“十四五”时期也是首都北京进一步贯彻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国家战略、深化落实首都城市战略定位的重要机遇期,是门头沟区推进生态涵养区绿色高质量发展,实现经济社会转型升级的转型发展期。

  本规划根据相关上位规划的要求编制,以为城乡居民提供更好的民政保障能力、在共建共治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为核心,明确门头沟区“十四五”时期民政事业发展的基本理念、基本原则、总体目标、主要任务和政策,是门头沟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统筹推进“十四五”期间本区民政事业发展和改革的综合性、指导性文件,是政府及部门履行基本民生保障、基层社会治理和基本社会服务职责、制定实施各项社会政策、编制民政年度工作计划的重要依据。

  本规划实施年限为2021-2025年,展望2035年。

  第一部分 规划背景

  一、发展基础

  “十三五”期间,全区民政系统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以来历次中央全会精神,全面落实市委和区委的决策部署,切实履行“三聚焦”“三基本”职责,扎实推进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社会组织、社会治理、社会事务各领域工作创新突破,民生保障兜底功能更加牢固,圆满完成了“十三五”时期确定的各项任务,有力促进了全区民生改善和社会发展。

  (一)养老服务产业发展呈现新局面。一是加强顶层设计。编制《门头沟区“十三五”时期养老服务业发展规划》《社区养老服务驿站建设计划(2017—2020)》《门头沟区养老服务设施专项规划(2017—2035)》等中长期发展规划。制定《门头沟区镇级公办养老机构管理体制改革工作方案》,着力破解养老服务设施资源分布不均的问题,制定《门头沟区新建居住区配建养老设施建设移交与管理工作的通知》《门头沟区关于社区养老服务驿站建设的实施意见》《门头沟区社区养老服务驿站运营扶持细则》等制度、方案和办法。二是增强设施建设。推进新城20街区mc00-0020-0024机构养老设施项目,建成养老机构1所、养老驿站29家,移交新建住宅养老设施配建项目3个。目前,我区现有养老设施36所、在建6所。实现全区养老机构执法检查全覆盖,55项基础指标合格率达100%。开展养老机构星级评定工作,区老年社会福利中心达到四星等级。目前,区每千名常住人口养老床位数5.87张,床位使用率40%,每万名老年人拥有养老护理员33.58人。三是养老照料服务体系再完善。在全市率先建立医疗机构和养老机构医养融合发展模式。运用“互联网 ”思维,实施“智慧养老院”工程,打造智慧养老综合服务平台。应用巡视探访app、智能腕表,实现老人与巡视探访员、子女亲属时刻信息共享。

  (二)社会救助服务体系达到新水平。一是实现救助对象精准识别。出台《门头沟区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实施办法》《门头沟区困境家庭服务对象入住社会福利机构补助实施办法》《门头沟区加强困境儿童和留守儿童保障工作实施方案》等政策。建立第三方新申请城乡社会救助对象入户核查机制,按照“一户一策一档”原则,建立台账2万余户。二是救助资金持续增加。特困人员供养标准、社救对象医疗救助报销金额等均大幅提高。城乡低保标准实现统筹,低保标准较上一个五年增长46.3%。新冠感染流行期间,为社会救助对象和孤残儿童发放补贴物资900余万元。形成“保险 救助 慈善”的综合救助体系,发布实施助老、助困、助医、助学等救助项目155个,救助困难群众7万余人。三是救助流程精准高效。成立区级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保障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区级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健全困难群众源头发现、救急难、多元救助、监督检查等配套机制,形成“政府牵头 民政负责 部门协同”的大救助格局。将生活、教育、采暖、临时救助等社会救助审批权限下放街乡,实现“一窗通办”。成立区困难群众救助服务指导中心,加强基层救助政策业务的指导督查。加强基层社会救助经办服务能力建设,实现全区所有街乡困难群众救助所全覆盖。

  (三)社会治理格局取得新突破。一是社区工作水平不断提升。高标准完成两届村、社区“两委”统一换届选举工作,坚决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大力弘扬“和”“德”理念,加强村规民约和居民公约宣传教育。建立区、街道(镇)、社区(村)三级147个党建工作协调委员会,推动解决物业管理、小区停车、垃圾分类、老旧小区整治等“关键小事”和群众难题,14个老旧小区实现自我管理。全面开展新冠感染防控示范社区(村)选树工作,创新推出“社区盾”等基层治理经验。加强垃圾分类宣传,垃圾分类新风尚逐渐养成。持续为社区松绑赋能,建设3个社区协商议事厅示范点,13个楼门治理示范点,54个一刻钟社区服务圈,16个社区之家,6个社会心理服务站。举办两届社区邻里节活动。二是加强社会组织监管。建立“1 n x”的社会组织培育体系,7家社会组织完成“枢纽型”申评。成立区级社会组织联合会和社会组织法律援助工作站,建立“区社会组织孵化中心 街道(镇)社会组织孵化园 社区社会组织联合会党组织”的社会组织党建工作机制,着力提升社会组织“两个覆盖”。大力推进“三社联动”,鼓励支持社会组织承接社区服务事项参与社会治理。推进完成17家行业协会与行政机关脱钩任务、35家行业协会商会涉企收费整治工作。目前,全区登记在册社会组织190家。三是健全志愿服务机制。做好社区工作者招录和工资待遇保障工作,推动社会工作专业人才职业化发展,全区社会工作者取得社会工作职业水平证书人员267人。组建全区社区志愿服务队伍976支,注册志愿者7万余人,五年来实施志愿服务项目10余类近600个,时长超180万小时。开展志愿服务时间兑换工作,激发社会活力。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凡注明为博县网原创作品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报告、公报、规划等总结类或文件类信息,本站展示并非全部都完整,为了您更加全面、更有实效的查询学习,建议您到相关地区政府九游会俱乐部j9入口官网浏览或下载完整版本;源于网络的作品,若对您造成了侵权,请联系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文地址:/guihua/hb/8213.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