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2 提升传统物流优势
1.做优做专制造物流。推进冀衡集团、衡运集团等化工物流提升运输车辆安全水平。谋划武邑国药乐仁堂医药物流园,冀州医疗器械产业园电商示范基地。
2.传统商贸设施创新工程。建设桃城区九洲智能科技城、衡水国际农产品交易中心等城市商业综合体。推进故城县万象广场、武邑县汽贸服务中心等项目建设,实施饶阳县、阜城县等城市商业综合体,故城县红星美凯龙国际商业中心、绿色农产品交易中心,武邑县汽贸服务中心,深州市延米商业展具等项目。
3.新型商贸载体建设工程。加快爱琴海国际购物中心、万达广场、衡百国际二期等项目建设,实施韵达冀东南(衡水)电商总部基地一期等项目。到2025年,打造建设一批特色商贸小镇、智慧街区和智慧商圈,争取建成1处现代中央商务区、2—3条夜间经济示范街区、1—3条消费力集中的商业街区。在周边布局1—2个特色商贸小镇。每个县(市、区)拥有1个智慧街区或智慧商圈。
4.物流园区建设工程。实施桃城区京衡供应链智慧产业园,枣强县华北国际智能港一期、九号仓华北智创园,故城空铁物流产业基地,景县供销冷链仓储物流配送,阜城县仓储物流,饶阳县张岗禽蛋物流园区、留楚镇电商物流产业园等项目。
(三)培育物流新兴动能
聚焦市场需求变化,着力推进业态创新、模式创新,深度挖掘智慧物流、绿色物流、供应链物流发展潜力,不断增强产业发展内生动力。
1.推动商贸物流智慧化转型
加强设施智能化改造。参与构建省交通设施网络、区域协同的运输服务网络、多网融合的通信网络和安全集约的数据云控平台,提升基础设施智慧化水平。推动传统物流园区、货运场站等物流仓储设施设备改造升级。大力推广智能快(邮)件箱,组织开展智能快(邮)件箱进社区、进机关、进学校、进商务区专项行动。到2025年,智能快件箱投率达到15%。
加强智能化技术应用。推广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应用,以货运etc应用为突破口,构建“硬、软、云”一体化干支运营网络。推广自动传输、无人驾驶、自动化立体仓库、自动导引运输车、智能输送分拣和装卸设备应用,实现邮件快件自动分拨和快速运转。鼓励物流企业与新零售企业共同培育基于消费大数据的体验式、快捷化终端配送场景。推动标准托盘等物流装备与物流大数据深度融合,提高智慧物流配送水平。
构建大数据服务体系。参与完善北斗高精度定位服务网络、交通地理信息平台及多式联运公共信息平台,推动货运单证电子化和单证信息共享互认。推动大中型物流企业“上云用数赋智”和物流信息资源互联共享,深化数据挖掘应用。探索各地各部门间数据互联互通、共享交换,融入省物流大数据协同运行体系。探索区块链技术在物流供应链场景中的应用,培育多维数据可信、分布式布局的数字物流产业生态。
2.建立健全绿色物流体系
完善衡水城市绿色货运配送示范工程,到2025年,城市配送政府监管平台更加完善,城市配送新能源车辆由2020年的2000辆增加到2025年的3000辆左右,共同配送比例由2020年的50%增加到2025年的60%左右。
推进物流设施绿色化。加快绿色仓库国家标准推广,引导鼓励企业规划和建设绿色仓储新设施,支持企业对旧有仓储设施实施绿色化改造升级。推进物流园区屋顶分布式光伏发电计划,利用仓储设施屋顶布局建设太阳能光伏电站,实现光伏发电优先上网、减量碳排放入场交易。推广使用低碳环保配送车型,加快布局货运车辆适用的lng加气站、加氢站、充电桩。
推进技术装备绿色化。对标碳达峰碳中和时间表、路线图,健全新能源物流服务体系,加大新能源或清洁能源车辆的推广应用力度。持续推进柴油货车污染治理。落实新能源货车差别化通行管理政策,争取国家和省支持我市绿色货运配送示范工程建立全域绿色物流设施体系。支持物流园区、大型仓储设施应用节能技术与装备,推动产品包装和物流器具绿色化、减量化、循环化。加强标准托盘循环共用和回收利用,推广使用绿色包材。
推进物流运作绿色化。支持企业建立绿色物流供应链,实施大宗货物和中长途货物运输“公转铁”“公转水”,鼓励企业针对家用电器、电子产品、汽车等废旧物资构建线上线下融合的逆向物流服务平台和回收服务体系,促进资源循环利用以及逆向物流、再制造发展。推行大宗固废绿色运输,加强运输过程管理,防止二次污染。
3.积极培育供应链物流体系
构建协同制造物流供应链。围绕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推动制造业与物流业融合发展,加快市场主体融合发展、设施设备融合联动、信息资源融合共享。支持物流企业与制造企业通过市场化方式协同共建物流供应链,引导制造企业整合内部物流服务能力,向社会提供专业化、高水平的综合物流服务,引导物流企业、快递企业为制造企业量身定做供应链管理库存、线边物流、供应链一体化服务等物流九游会俱乐部j9入口的解决方案。统筹规划工业园区生产制造设施和物流园区基础设施,谋划建设供应链集成服务基地。
打造一体化现代商贸供应链。支持大型超市、连锁便利店等商贸流通骨干企业,应用供应链理念和技术,完善物流系统、协同产销对接、提高反应速度。引导传统流通企业拓展采购执行、产品分销等服务功能,向供应链服务企业转型。鼓励优势流通企业与物流企业共建供应链综合服务平台,提供集中采购、供需对接、共同库存、物流配送等增值服务。
规范发展供应链金融。鼓励商业银行、供应链核心企业等建立供应链金融服务平台,提供高效便捷的融资渠道。鼓励供应链企业、金融机构主动对接人民银行应收账款融资服务平台,发展线上应收账款融资等供应链金融模式。推动金融机构、供应链核心企业加强大数据分析应用,建立债项评级和主体评级相结合的风险控制体系。加强对供应链金融的风险监控,健全机制,提高风险管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