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加突出历史人文保护。强调城市自然生态、历史人文、景观敏感等重点地段城市与建筑风貌管理。在开展城市更新、基础设施改造提升、城镇老旧小区改造等工作时,“十四五”期间将融入绿色社区建设理念,系统谋划推进西大街、立发古镇等历史街区建设改造,进一步处理好新与旧、改与留的关系,加强历史文化遗存、传统景观风貌保护。
更加突出治理创新。更加强调智慧城市建设和城市的管理精细化,建设城市运行“超级大脑”。重点加强信息化建设,推动建立以科技创新为引领,5g技术、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与城市管理服务有机融合,不断提升城市精细化、科学化治理水平,加快城市治理现代化步伐推进。加快推进路口信号灯“多杆合一”,智慧交通、智慧停车、路网流量监测、城市智慧照明、地下管线信息管理平台、房产信息公开平台、污水运行实时监测、安全生产项目管理平台建设,切实推进海安智慧城市建设,推动城市转型,提升城市品质。
第三节“十四五”期间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创新驱动战略成为新热点。十九大提出坚定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发表关于创新发展的论述,将创新发展列为五大发展理念之首,创新已经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城市创新发展、创新管理成为破解城市病的重要路径。
高质量发展成为发展新常态。十九大报告明确判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高质量发展是新发展理念的具体体现,也是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客观要求。推动海安城市建设高质量、精细化发展是已成为联系老城区与新通扬河生态区、上湖创新区融合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破解城市交通拥堵、停车难、污染、噪音等城市问题的有效方式。
美丽江苏建设成为新目标。“美丽中国”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要目标,美丽宜居城市建设是推动新时代城市治理能力水平提升的实践抓手,江苏作为全国唯一的美丽宜居城市建设试点省,肩负着探索城市高质量发展新路径的历史使命。为策应美丽中国、美丽江苏建设,海安将以优化空间布局为基础,以改善生态环境为重点,以绿色可持续发展为支撑,以美丽宜居城市建设为抓手,建设美丽海安。
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成为建设新动力。《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发展规划》中明确南通为长三角北翼经济中心,而海安作为南通的北翼交通枢纽,起着承南启北的重要角色,海安将成为上海通过南通再向北辐射的必经之地。要主动对接承接上海和苏南的产业转移,吸纳周边城市人才,学习先进的城市建设管理经验,不断提升城市发展活力和建设水平,加快对接上海融入苏南的步伐,全方位推进城市高质量发展。
生态文明成为发展关键词。加快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加大环境污染综合治理、系统推进生态修复和建设是实现生态环境质量提升的关键。“十四五”期间,海安城市建设将在尊重发展现状的前提下,从自然本底推导空间布局,做好各要素管控,构建城市基础设施布局“一张图”,探索符合生态文明要求的绿色建设模式。
第三章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第一节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苏工作重要指示要求,按照党中央、国务院以及省委、省政府,南通市委、市政府和海安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紧紧围绕“枢纽海安、科创新城”的战略定位,全力打造“五个海安”、加快建设“五个强市”,围绕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大力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坚持以高质量发展构建新发展格局,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按照建设“环境优美、功能完善、品位现代、文化彰显、生活便捷、管理精细”的现代化中等城市标准,以优化空间布局为基础,以改善生态环境为重点,以绿色可持续发展为支撑,以美丽宜居城市建设为抓手,完善功能配套,优化人居环境,提升城市能级,推动内涵发展,持续推进住房和城乡建设领域节能减排、低碳发展、环境友好、绿色生态,推动海安绿色城乡建设不断迈上新台阶。
第二节基本原则
以民为本,民生共享。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将推动碳达峰与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紧密结合,建设高品质绿色建筑、打造绿色低碳居住社区、创建美丽宜居城市、营造绿色乡村,推动人民群众广泛参与,倡导绿色生活方式,增进人民福祉,让人民群众在城乡建设绿色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系统谋划,整体推进。坚持系统化思维,加强前瞻性思考,注重全局性谋划,结合省委、省政府碳达峰行动方案,将碳达峰目标要求纳入住房城乡建设领域整体布局,强化各条线多目标协同,加快形成完善的政策支持体系,全面推进绿色城乡建设。
突出重点,久久为功。以城镇为重点,兼顾农村地区,着力控制住房城乡建设领域能源消费总量,增加绿地碳汇能力,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坚持从现在做起,从我做起,注重思维创新、方法创新、技术创新,推动城乡绿色发展。
第三节发展目标
“十四五”发展目标。优化完善住房保障体系,到2022年,多渠道保障性住房建设供应体系基本形成,保障人群覆盖面处于全省领先水平;力争到2025年基本完成现有城镇棚户区、城中村和危房改造。全面提升居住品质,大力推行住宅装修成品化,积极发展绿色建筑,加快建设高质量的宜居住宅,到2025年新建住宅成品化率达80%。
完善公共服务配套,进一步建成城市“15分钟社区服务圈”“10分钟公园绿地服务圈”“10分钟体育健身服务圈”“5分钟便民生活圈”,城区老旧小区改造和城市更新稳步推进,街区加快整治,人居环境更加美丽,同时打造1-2个省级示范街区,绿色社区建设达60%,美丽宜居社区达标率50%以上,打造15个具有活力的美丽宜居街区。到2022年,建成一批美丽宜居城市建设样板项目,积累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试点经验。到2025年,美丽宜居城市建设理念深入人心,全市建成更多可观可感的美丽宜居住区、街区,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城乡面貌焕然一新,市域治理扎实推进,海安成为江苏东部综合交通枢纽、长三角北翼产业高地、全省创新驱动发展示范地区、宜居宜业幸福之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