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级枢纽:金兰同城创新先行区、大金华山文旅联动区、西部乡村振兴示范区、北部乡村振兴示范区的功能核心区。二级枢纽依托金兰同城创新先行区、大金华山文旅联动区、西部乡村振兴示范区、北部乡村振兴示范区四大区块的功能核心区打造。金兰同城创新先行区以交通带动高水平的科创产业、大健康、教育、文旅、会议经济等为着力点,引领金兰全域同城化发展;大金华山文旅联动区重点推进“交通 旅游”深度融合,打造“金兰休闲生态绿心”和长三角重要旅居目的地;西部乡村振兴示范区立足路网结构优化,以提高区域连通度为驱动,加快农文旅多元融合,促进循环经济发展;北部乡村振兴示范区立足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加快形成城乡融合新局面,打造以高效生态农业、农业“接二连三”为特色的乡村振兴示范区。
图1-2 市域城镇枢纽布局图
三级枢纽:多个支撑市域综合交通网络的重要节点城镇。三级枢纽是市域枢纽网络的基本依托,是完善网络布局、优化体系结构、加强衔接协调的必要基础,能够有效增强综合交通系统韧性,提升服务品质。
(2)综合客运枢纽布局
综合客运枢纽是多种运输方式在同一空间(或区域)内集中布设,实现客流转换有机衔接,或一体化客运服务系统完备高效,具备区域辐射功能的客运基础设施。
综合客运枢纽是锚固多种交通方式的基础,是实现客运零距离换乘和一体化服务的核心,在城市内外交通以及城市内部交通的联系中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功能完善、级配合理、分布有序的综合客运枢纽体系是市域综合交通体系必不可少的支柱。
规划形成“两主、三副、多点”的综合客运枢纽布局形态:
“两主”:兰溪高铁站、客运西站;
“三副”:兰江副枢纽、上华副枢纽、老火车站副枢纽;
“多点”:游埠客运站、马涧客运站、水亭客运站、诸葛客运站等其它客运枢纽。
兰溪高铁站拟建于兰溪市东北部云山街道,拟建3台7线,建成后将成为兰溪市集高铁、轻轨、公路等多种交通方式于一体的重要客运枢纽。客运西站拟设于环城西路—西山路附近,用地面积约5.3公顷,预计在向北2公里的环城西路—金千铁路附近进行用地控制,未来考虑与兰溪轨道、金兰城际轨道结合设计,为旅客提供便捷的换乘服务。
兰江副枢纽拟建于兰荫路—金千铁路附近,用地面积约25亩,近期作为临时公交枢纽使用,远期将与轨道结兰荫路站结合设计。老火车站副枢纽在现状兰溪站基础上改造,用地面积约25亩,未来将与兰溪轨道结合设计。上华副枢纽拟建于330国道沿线,用地面积约25亩,近期作为临时公交枢纽使用,远期将与金兰城际轨道结合设计。三个副枢纽将为兰溪市提供便捷、高效的市域旅客运输服务,实现市域客流转换乘有机衔接。
游埠客运站主要服务游埠镇、诸葛镇、水亭乡等西部组团,马涧客运站主要服务马涧镇、杜柏乡、梅江镇等东部组团,两者分别靠近金衢高速游埠互通、建金高速兰溪东建设,承担公路长途客运功能,同时与水亭、诸葛、黄店、下陈、墩头、横溪等乡镇客运站一同发挥城乡公交换乘枢纽作用。
(3)综合货运枢纽布局
综合货运枢纽是具有货物集散、仓储、中转运输等功能,实现不同运输方式之间的货物有效换装与衔接,并具备完备信息系统的货运作业与服务场所。
综合货运枢纽是各种货运方式有效衔接的实体形式,是组织跨方式、跨线路协调运营、联合运输的重要载体,是综合交通运输网络的关键组成部分,是提高货物运输效率的有力支撑。
规划形成“两主、两副、多点”的布局形态:
“两主”:嘉宝物流园、方下店物流园;
“两副”:浩鑫物流中心、英特医药物流中心;
“多点”:时尚纺织小镇、女埠物流基地、梅江物流基地等其它物流枢纽。
嘉宝物流园、方下店物流园是铁路、公路、水运无缝衔接、辐射浙中西的现代化综合型物流园区,未来作为市域产业集聚区高效的物流枢纽,将充分带动本地物流企业的集聚、整合、优化、升级,有效缓解现有物流园区和物流企业小、散、杂的问题。
浩鑫物流中心、英特医药物流中心以公路运输为主,在辐射区域和功能定位上与“两主”形成错位发展和协同互补,有效支撑周边园区产业发展需求,将带动区域产业规模进一步发展。
女埠物流基地、梅江物流基地等其它物流枢纽主要服务于兰溪市的西部、东部组团,可有效加强兰溪浙中重要的生产资料物流中心、金华市内河港口型综合物流枢纽地位,强化金华物流“6350”发展体系。
图1-3 兰溪综合交通枢纽布局图
3.高质量的联运网布局
(1)建设全域一体,高效便捷的旅客服务体系
将“出行即服务”作为旅客联运发展方向,提高信息服务、购票、换乘、行李运送等环节的服务效率和服务品质,为旅客打造高效、便捷、一体化的出行链条,促进传统客运行业转型升级,提高行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和旅客吸引力,加快培育交通运输发展新动能,进一步优化综合运输服务结构,以旅客联运发展为重点支点,有力推动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进程。
一是加快完善旅客联程运输服务设施。按照“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建设、统一运营管理”的要求,统筹布局一体化综合客运枢纽,推进基础设施高效衔接。鼓励各种运输方式推动售票、取票、乘降、驻车换乘(p r)等联运设施设备共享共建,鼓励枢纽场站设置封闭、连续的联运旅客换乘通道。完善枢纽站场联运服务功能,鼓励在枢纽站场根据需要配设高铁无轨站、旅游集散中心等联运服务设施,开展摆渡服务,实现无缝衔接。
二是积极优化旅客联程运输市场环境。加快培育专业化旅客联程运输经营主体,建立健全信用评价体系,鼓励成立旅客联程运输企业联盟,充分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加快推进道路和水路客票实名制,为联运旅客实名查验、一证通达、安检确认创造条件。
三是着力提升旅客联程运输服务品质。积极探索旅客联程运输电子客票,鼓励各种运输方式改进售检票系统功能。鼓励不同运输方式企业积极发展公铁联运等服务产品,为旅客提供“行李直挂”等服务。创新旅游交通产品,促进“运游结合”,丰富运输产品和服务供给,切实增强旅客出行幸福感。建立健全城市交通与城际交通协调联动机制,深化企业合作,统筹开通公交专线、夜间班次和定制客运服务,提升旅客“最先和最后一公里”出行效率。
四是努力提高旅客联程运输信息化水平。鼓励运输企业以及各类信息服务主体利用电子显示屏、微信等手段,向旅客及时公布旅客联程运输班次运行信息、换乘时间预估等信息,为旅客制定调整出行方案提供便利。推进运输企业间信息的开放共享、数据交换与整合利用,为运输企业开展旅客联程运输服务组织提供支撑。鼓励综合客运枢纽建设统一的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实现枢纽内不同运输方式间实时共享公共客运服务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