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国内现状
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2016-2020年国内规模以上印染企业主营业务收入逐年下降,2020年为2541.32亿元,同比减少12.15%。2012年开始,由于内外需趋缓,上游染料成本高企,环保、减排压力加剧,行业规模以上印染企业印染布产量逐年下降,2016年有所回升,到2020年全国规模以上印染企业印染布产量525.03亿米。
伴随国内印染项目建设要求收紧,新增印染项目的审批投建难度增大。国内印染行业项目主要集中在落后产能淘汰以及新产能等量、减量置换,国内整体印染产能呈现逐步缩减的状态。在相应大环境趋势以及中国制造2025的推动下,政府出台了一系列关于智能制造的政策措施。浙江、江苏、广东和山东等纺织大省大力推进纺织服装行业智能化生产,纺织品数码喷墨印花是重要领域之一。
三、浙江现状
我省印染企业主要分布在绍兴、杭州、嘉兴、湖州等地区,中国印染行业协会发布的2020中国印染企业30强名单中,浙江企业占据了13席,同时,印染产品发展区域特点显著,如柯桥区、萧山区、秀洲区的化纤面料印染、嵊州市的绸领带面料印染,余杭区的家用纺织品印染、桐乡市的羊毛衫印染、湖州市的棉布印染,长兴的里子绸印染等,印染业与上下游配套产业紧密相连,形成了一批在国内外具有较大影响力的纺织产业集群。
印染行业是纺织业中最主要的碳排放子行业,2020年我省规上印染企业能耗占纺织全行业能耗在50%以上。我省印染行业能效已达到行业先进水平,但由于印染行业的固有特点,其工业增加值能耗、碳排放仍然较高。
2.1.2区域发展现状
一、义乌市印染行业概况
义乌市印染行业是随着小商品市场的不断扩大而发展起来的。现已基本形成了以加工小商品为特色的印染工业体系。经过“十二五”、“十三五”印染整治、整合提升后,全市印染企业81家(6个印染集聚点24家),其中袜类29家、内衣类18家、纱线与织带类14家、拉链类9家、坯布类6家、毛毯及其他类5家。主要涉足的行业有针织、拉链、线带、毛纺、服装等。全市十个国家级小商品产业基地中,与印染有关的就有六个(无缝针织、袜业、手套、线带、衬衫、拉链)产量在全国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其中袜类占全国总产量的20%以上、毛毯地毯与拉链分别占全国总产量的25%、30%以上,特别是作为义乌支柱产业的无缝内衣织造,势头十分强劲。上游纺织类先进制造产业的快速发展给印染业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环境。
二、企业发展现状
“十三五”期间,受到义乌城市有机更新以及疫情影响,截止“十三五”末,全市印染行业正常生产企业70家(含2家在建),目前处于有机更新、停产状态的企业11家。根据《义乌市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规划》及各镇街发展计划,目前涉及到的有机更新企业仍有16家左右。
经调研发现,部分处于有机更新状态的企业想拿土地建设印染车间,但又怕投资建成后没过两年地块被有机更新;多数正常生产企业由于设备使用时间较长,环保设施比较落后,有计划进行投资更新,但考虑到政府后续将推进印染产业园集聚,不得不搁置更新。因此,面对目前全市有机更新的不确定性和环保监管的压力,很多企业主(占全市印染企业的70%左右)特别是处于有机更新、停产状态的印染企业都希望政府能够尽快推进建设印染产业园,破解企业想继续发展又不敢投资的心理矛盾。
企业主整体认为印染产业园集聚可带动人才集中、技术集中,有助于印染工艺发展,并可实现集中排污,集中治理,降低企业排放压力。园区须做好周边配套服务,如:物流、生活设施等;水、电、蒸汽的稳定供应,出台合理的能源定价机制;选择合适的承建单位,探索入园模式(租赁模式、产权购买模式等),出台合理的园区管理细则,奖惩机制等。
三、区域分布
截止“十三五”末,处于正常运营企业70家。6个印染集聚点集聚企业24家,分别为稠江正方箱包集聚区4家、城西金哥针织集聚区4家、廿三里亿新印染集聚区5家、佛堂聚鑫染整集聚区1家、义亭厚昌拉链集聚区8家、"赤岸丽红染整集聚区2家。
一是相对比较集中:主要集中在廿三里(11)、义亭(11)、佛堂(10)、稠江(9)、赤岸(8)、城西(7)、北苑(5)、江东(5)等八个镇街,共有企业66家,约占总数的95%,以义南、义西南区域居多;二是沿义乌江两侧呈带状分布:包括佛堂镇的义南工业园区、江东街道的徐村与青口、廿三里街道;三是布局较为分散,全市除福田、稠城、上溪外11个乡镇街均有分布。
表1-1 义乌市印染企业分布
地区印染企业数占全市比例(%)地区印染企业数占全市比例(%)稠江街道912.86佛堂镇1014.29江东街道57.14义亭镇1115.71北苑街道57.14赤岸镇811.43后宅街道11.43苏溪镇22.86城西街道710大陈镇11.43廿三里街道1115.71------全市合计全市共70家注:本表为正常运营企业数量
图1-2 义乌市印染企业分布情况
四、行业发展水平
“十三五”末,全市印染企业通过清洁生产审核、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建设了中水回用、定型废气治理和锅炉脱硫液自动加药等环境治理设施;一批节能、节水的新技术实现研发突破并在行业中推广应用,41家企业通过水平衡测试验收,18家企业获得浙江省级节水型企业称号;污染物控制技术取得明显进步,资源循环利用技术有了很大进展。通过整治提升,全行业节能减排取得了显著成效。
(1)工艺技术稳步提升
“十三五”期间,冷轧堆染色、小浴比染色、化纤与棉混纺织物练染一浴法染色等染色工艺技术;数码喷墨印花、分色印花等印花技术;印染行业冷凝水及冷却水回用、中水回用、高温废水热能回用、定型机尾气热能回用等资源综合利用技术;少污泥生物处理,超滤、纳滤及反渗透膜技术,生物膜反应器,磁悬浮风机等废水处理技术在行业中逐步得到推广应用,取得明显效果,对于推动印染行业技术进步、节能减排发挥了重要作用。
(2)装备水平大幅提高
“十三五”期间,印染企业逐步淘汰能耗水耗高、稳定性差的印染设备,高能耗、高水耗的落后生产工艺设备逐步被节能、节水、环保、高效的生产设备所替代。小浴比间歇式染色机得到广泛推广;筒子纱数字化自动染色技术实现了筒子纱染色从手工机械化、单机自动化到全流程数字化、系统自动化的跨越,得到产业化应用。
(3)可持续发展逐步体现
全市印染行业倡导生产与环境和谐发展的理念不断深入,行业污染防治正逐步从“末端治理”向“源头预防”转变;积极推进环保、节能、清洁生产印染加工技术,加大环境保护力度,自觉淘汰高耗能、高污染和废水治理达不到要求的落后生产工艺和装备的步伐不断加快。截至目前,城区内印染企业全部完成污水站加盖密封处理;全市所有企业污水排放实现刷卡纳管排放,并完成中水回用设施建设改造;全行业完成雨污分流、雨排口阳光化和“污水零直排”改造。全市完成废水热能回收的企业24家,完成废气热能回收的企业21家,采用双膜法回用设施的企业27家,已有48家企业实现集中供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