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2 具体目标
(1)规模目标
到2025年,全市印染行业产能保持“十三五”末水平。
(2)设备装备目标
到2025年,全面淘汰印染行业负面清单设备装备,重点推广印染低耗能、低浴比气液染色机、在线监控与节能环保定型机、针织物及粘胶纤维连续练漂水洗设备等。
(3)先进技术目标
a、小浴比间歇式染色、涤纶织物少水连续式等染色技术,2025年实现规模以上印染企业应用比例达到50%以上。
b、推广应用新型转移印花、高精度清洁印花、数码喷墨印花等少水节能印花技术,到2025年实现规模以上印染企业应用比例达到50%。
(4)数字化信息化目标
推广染化料自动称量、配制和输送系统;工艺参数在线采集和控制系统及印染erp系统在生产过程中的使用,到2025年实现规模以上印染企业应用比例达到50%,印染集聚点实现数字化全覆盖。
(4)科技创新目标
科技创新能力大幅提高,加强企业技术中心建设,企业不断提高研究与开发投入,规模以上企业研究与发展经费支出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达2.9%。
(5)节能减排目标
a、加快废气清洁排放改造,持续削减企业大气污染物排放量,加快推进全面达标排放,全行业年排放1吨以上vocs企业治理设施在线监控全覆盖。
b、推进企业实施工业节水技改、水循环梯级利用等措施。加强非常规水利用,鼓励企业开展废水深度处理和回用,推进污水处理厂尾水再生利用进度,2025年全行业年用水量超5万吨以上的印染企业实现水平衡测试全覆盖,创建节水型企业达50%以上。
c、加快推进行业能源低碳发展,力争到2025年,全市规上纺织行业工业增加值能耗比“十三五”末下降30%。碳排放目标强度降低到1.89吨co2/万元,与2020年相比累计下降21%。
d、全行业在原有基础上,继续优化完善中水回用等环境治理设施。力争到2025年末,印染企业重复用水率达到45%以上,其中非棉项目达到55%以上。
e、推行印染企业固体废物监管信息化,危险废物安全处置,无害化处置率达100%。
(4)产业布局目标
a、到2025年末,在全市范围内按高标准至少建成一个印染产业园(试点),争取建成两个印染园区。
b、到2025年末,完成“亩产效益综合评价c、d两档企业;规模小、散企业”兼并入园率达80%以上。
第四章 主要任务
“十四五”期间,我市印染行业以推动全市实现“双碳”目标为主要任务,重点推进优化行业集聚发展,加快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全面提升行业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生态环境治理水平,加强产品与市场开发。实现行业绿色低碳,助力义乌经济高质量发展。
4.1积极落实“碳达峰”
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严格控制产能产量,优化工艺流程,深挖节能降碳潜力,探索低碳生产路径。通过全面调研并分析印染行业碳排放的总体情况,研究行业低碳发展路线图和行动方案,推动印染行业低碳转型发展,按期达到国家、省、市要求的碳达峰、碳中和时间节点目标。
(一)压减一批行业过剩与相对落后产能。1、坚决淘汰落后印染产能。对不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印染行业规范条件(2017)》,或属于《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9年本)》淘达类的印染产能,坚决发现一起,淘汰一起。2、严格控制印染行业产能扩张。严格执行能源消费“双控”制度,限制新建项目准入,新上项目必须实行能耗等量减量替代,新上项目的产品和生产技术工艺必须达到国内国际一流能效技术标准,没有能耗等量减量替代方案的项目一律不得核准和备案。三是倒逼印染行业相对落后产能逐步退出。进一步完善超限额标准用能电价加价管理办法和差别电价政策,对超能耗限额与亩均落后企业实施惩罚性电价,将碳排放纳入亩均论英雄评价体系,形成印染行业相对落后产能逐步退出的倒逼机制。“十四五” “十五五”期间,通过相对落后产能逐步退出。
(二)优化一批印染行业优势与先进技术产品存量。1、优化印染行业存量。对我市现有工艺、设备国内国际领先,且碳排放强度低于全省同行业平均水平的印染企业,实行“保”的政策导向,并鼓励加快推进传统产业改造提升2.0版,持续提高技术装备水平;对符合有关法律法规和国家产业导向,但碳排放强度高于全省同行业平均水平的企业,督促对标先进,加快改造提升。2、控制现有印染企业用能。加强对已建成投产项目的节能监察,严格对照节能评估报告批准的产能、能源消费总量、单位增加值能耗与产品单耗等相关指标,对超过批准用能限额的,电力部门不继续供电,供热企业不继续供汽。鼓励企业进行欧盟进口指定碳认证,开展lca全生命周期绿色认证,进行碳足迹核算报告及认证,核算企业产品碳量。
(三)鼓励发展行业强链补链与数字化业态。1、适度发展采用免水洗染料、分散染料、低温冷漂助剂制备技术、数码喷射印花技术的低碳印染项目,减少染整过程能耗使用。2、瞄准差异化、功能型、产业用面料,扩大中高端纺织服装产品供给,开发健康舒适、绿色安全、可降解等功能性纺织品。3、加快发展网络协同设计、个性化定制、共享型制造等新模式新业态,提升产业价值链水平。4、推行生产过程全流程低碳设计,公共配套系统采用变频技术、磁悬浮风机、节能型空压机、水泵等“水电汽气”实时监测节能控制和余热回用系统,实现能源、水资源消耗动态过程的信息化、可视化、可控化,提高资源使用效率。
(四)加快行业节能新技术应用。加快绿色染整技术、装备、新材料研发,推广免水洗染料与低温冷漂助剂制备技术、数码印花技术、高效热定型机等。推动印染与其它制造企业开展内部压缩空气供应管网优化与按需供气,结合物联网技术实现供气系统自适应与自优化,提升系统能效。印染企业生产设备全面升级提升,生产线关键的工艺点上加装在线自动测控系统;配备助剂、色浆、染化料自动称量、化料及配送系统;配备蒸汽自动控制系统、布面含潮自动测控系统等,按工艺所需实现精准的控制,所有设备均需达到国家一级能效标准,以工艺设备提升方式实现行业低碳升级。
(五)优化能源供应方式。1、在印染集中区域推行集中供汽。加快推动未纳入园区的印染企业入园发展,采用集中供热后,通过提高锅炉燃烧效率、实施余热利用等节能措施,吨产品蒸汽耗量可相对降低10%左右,预计可减少单位产品碳排放8%,对无法纳入集中供热范围的相对集聚区域,推进分布式天然气集中供气站建设。2、加快分布式光伏电站建设。充分利用现有厂区屋顶面积,积极推广光伏发电,逐步提高可再生能源消费比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