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五带”布局
“五带”是以小庙镇与南岗镇为核心区域,以区域内江淮运河等的主流和支流所围成的“c”型现代农业带。利用合肥“西郊公园”的区位优势,依托河流水域沿岸丰富的生态环境资源以及优美的文化景观,打造蜀山区生态园林休闲带、精品园艺观赏带、乡村旅游休闲带、都市农业体验带、循环农业观光带。
一、生态园林休闲带
主要布局于小庙镇北部,机场高速路以东、滁河干渠沿岸区域,依托当地优美生态自然环境景观,打造生态园林休闲带。重点打造自然滨水、广袤田野、多彩林地、田园人家、生态湿地、野趣绿道等有特色的生态园林休闲项目,展现林水相依、淳美质朴的大地乡野景观风貌,形成蜀山区一道靓丽的生态园林风景线。
二、精品园艺观赏带
主要布局于南岗镇董铺水库以南、机场高速以西区域,依托南岗镇较强的园艺产业基础,积极引进国内外特色花卉品种,建设蝴蝶兰、牡丹、玫瑰、百合、康乃馨等花卉种植园,重点打造以精品花卉观赏和高档果蔬采摘为一体的精品园艺观赏带。
三、乡村旅游休闲带
主要布局于南岗镇西部、小庙镇东北部、蜀山经开区北部。以休闲观光和采摘体验为核心,以农促旅、以旅促农,农旅融合,依托区域优美生态环境景观和丰富人文景观资源,打造一批集创意民宿、垂钓休闲、农耕体验、研学教育为一体的特色休闲观光庄园。
四、都市农业体验带
主要布局在南岗镇董铺水库南部、井岗镇十八岗村和蜀山经开区部分区域,以科技农业、运动休闲、节庆集会为主题,打造集先进农业技术展示、精品农产品展销、经典运动赛事和重要节庆活动举办为一体的都市农业体验带。
五、循环农业观光带
主要布局于小庙镇江淮运河沿岸区域。以节能减排为目标,以清洁生产为手段,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为路径,重点打造一批集示范引领、游玩观赏于一体的循环农业产业园,并以循环农业产业园为依托建设循环农业观光带。
表3-1 蜀山区“十四五”农业区域功能布局
序号 功能分区 所处地区 主要定位
1 “一核” 蜀山区经开区、运河新城 农业经济资源、科技资源集聚地
2 优质粮油生产区 小庙镇中西部地区 稻麦高效种植
3 特色设施果蔬区 南岗镇和小庙镇中部地区 精品设施果蔬种植
4 生态健康养殖区 小庙镇北部地区 休闲渔业、林下经济
5 精品花卉苗圃区 小庙镇江淮运河沿岸以及南岗镇董铺水库以东区域 高端花卉种植、精品苗木繁育
6 生态养生养老区 小庙镇江淮运河沿岸区域 养生养老、“大健康 ”产业
7 生态园林休闲带 小庙镇北部,机场高速路以东、滁河干渠沿岸区域 生态园林景观
8 精品园艺观赏带 南岗镇董铺水库以南、机场高速以西区域 精品花卉观赏、
高档果蔬采摘
9 乡村旅游休闲带 小庙镇东北部和南岗镇西部、蜀山经济开发区(东区)北部 休闲观光、采摘体验
10
都市农业体验带 南岗镇董铺水库南部、井岗镇
十八岗村和蜀山经开区部分区域 科技农业、运动休闲、节庆集会
11 循环农业观光带 小庙镇江淮运河沿岸区域 清洁生产、循环观光
第四章 推进科技强农机械强农
充分发挥科教资源和平台集聚优势,集中力量、重点突破,实施科技强农、机械强农,打造农业科创高地,全面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
第一节 大力推进种业创新中心建设
一、打造种业创新高地
引导种业创新资源、技术、人才、资本汇聚,将蜀山区建成集科研、生产、销售、科技交流、成果转化为一体的种业创新高地。持续发挥合肥国家创新中心和蜀山区种业企业集聚优势,建设大蜀山种业创新中心,依托安徽农业大学、中科院合肥物质研究院、丰乐种业等高校、科研院所及优质种企,加强产学研合作,实施一批生物育种重大项目,培育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品种(系),打造大蜀山种业创新集群。
二、支持优势种企做大做强
深入开展种业“双招双引”和产业链招商,促进顶级种业企业落户蜀山区集聚发展。扶持龙头种业企业做大做强,以丰乐种业进入全国十强为目标,聚力整合中小瓜果蔬菜种业企业。引导支持企业在品种测试、分子检测、制种加工等环节开展社会化服务,培育专业化平台企业。推动种业企业优化布局,实现种业全产业链发展。
三、加强种质资源保护利用
做好第三次农作物种质资源、畜禽种质资源调查收集,做到普查全覆盖,全面摸清农作物、畜禽等种质资源家底,建立农业种质资源目录。依托优势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和种业企业开展种质资源鉴定评价。支持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建设种质资源库,完善安徽农业大学、丰乐种业等种质资源库(场、圃)建设。
四、加强种业市场监管
严把源头关,对企业申报种业生产经营许可证进行严格审查;严把质量关,在制种用种关键环节,突出重点区域、重点品种,开展监督检查和质量检测,加强非法转基因种子监管;严把市场关,对种子生产经营主体加强监管,持续抓好为期3年的种业监管执法年活动,全面规范种业市场秩序。
第二节 大力推进科技强农
一、加快农业科技创新
围绕生物育种、农产品精深加工、动植物疫病防控、数字农业、农业生态环保等重点领域,实施一批乡村振兴科技专项。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促进各类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支持大型农业企业建立研发中心,掌握核心技术,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到2025年,企业研发中心达到5个以上,新建1个以上省级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等创新平台。
二、实施农业“四新”科技成果转化行动
大力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新装备,推动现代农业提质增效。深化“科技特派员 ”制度,实施“科技特派员 ”行动,壮大科技特派员队伍,强化团队建设,进一步拓展服务领域,创新服务方式。整合驻村工作队、科技小院、科技服务团等力量,创新服务方式,拓展服务领域,推动从个人服务向团体服务转变。探索“互联网 ”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模式,建立健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交易网络,打通转化应用的“最后一米”。到2025年,全区发展科技特派员27名以上,实现农村行政村服务全覆盖,新建省级科技特派员工作站10家,新建省级农业科技园2个。
三、加强农业数字化赋能
发挥科创优势,强化农业数字化赋能,以数字农业、智慧农业建设为载体,促进现代信息技术在优质粮油、设施蔬菜、健康养殖、绿化苗木、精品花卉等生产上的应用,加快农业信息化、自动化、智能化进程。以高标准农田、蔬菜水果标准园为重点,推进粮油种植、特色种植、农产品加工业等生产数字化转型升级,实现环境自动监控、水肥药精准施用、病虫害智能测报、农机智能作业、气象灾害智能识别等,到2025年,建设数字农业工厂2个、数字农业应用场景5个。推动现代农业产业园加快新一代信息技术集成应用,应用覆盖率达到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