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提升县城品质。以“一环一轴一片区”【13】为建设重点,持续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加快荣华路片区千亩地块综合开发,重塑荣华路商业步行街,建成城西公共停车场,打通张载北路,改造提升老旧小区4个,更新燃气管网11公里,加快推进渭阳路雨污分流项目建设,推动城区停车位资产盘活实体化运行,持续优化居民生活条件。落实落细“街长制”,开展市容治脏、交通治堵、马路治乱专项行动,每季度打造标杆示范路街3条,争创省级生活垃圾分类示范县。常态化开展国卫复审工作。新建5g基站50个,实现5g网络全覆盖。发挥数字眉县运营管理平台作用,推动城市运行管理“一网统管”,提升县城精细化、智能化管理水平。
3.增强小城镇功能。严格执行县镇国土空间规划和村庄实用性规划。抓好电网电损治理改造、固体废物资源化处理等项目建设。组建城乡供水安全中心,抓好供水公司运营管理,推进齐镇农村供水改革试点,加快城乡供水一体化步伐。强化镇区联城带村节点功能,抓好汤峪镇旅游文化服务设施、横渠镇张子民俗文化一条街和康养服务中心等产业项目,完成槐芽农贸街、金渠镇区改造提升,全力建设产业特而强、功能聚而合、形态精而美的特色产业小镇。
(六)聚力民生改善,推动“幸福眉县”建设
以群众满意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紧扣“七有”【14】目标,加大民生投入,改善公共服务,不断提高群众获得感幸福感。
1.稳定就业促增收。实施就业“十大行动”【15】,突出抓好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农民工、困难群众等重点群体就业,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以内。深入推进职业技能提升行动,举办技能培训30场次以上,培育就业帮扶基地和社区工厂各1个。积极引进人力资源公司,开展“春风行动”等线上线下专题招聘活动不少于25场次,落实各项稳岗就业政策,城镇新增就业3500人以上,实现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6万人以上。加强创业政策支持,发放创业担保贷款6000万元,扶持自主创业100人。全力根治欠薪,保障农民工合法权益。
2.强化供给优服务。实施“学在眉县”计划,打造“眉县好教育”品牌,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以创建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和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县为抓手,加快第三中学、第六小学等项目建设,建成第四幼儿园,改造提升中小学、幼儿园校舍20所,不断改善办学条件。实施“三名 ”工程【16】,推进集团化办学,培养省市级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30人。巩固拓展“双减”成果,深入推进新高考综合改革,争创省级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实验县。实施“医在眉县”计划,建成县人民医院二期,改造提升横渠中心卫生院,支持村卫生室改善就医条件,夯实医疗服务基础。推进“健康眉县”建设,营头、金渠、齐镇创建国家卫生镇,在全市率先实现国卫镇全覆盖。深化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推广县级医院托管镇卫生院模式,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大力发展中医药事业,打造省级示范中医馆(阁)5个,顺利通过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和国家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验收复审。实施全民参保计划,巩固扩大参保覆盖面,深化医保九游会俱乐部j9入口的支付方式改革,减轻群众就医负担。
3.兜牢底线强保障。健全分层分类救助帮扶机制,加大残疾人、低保边缘家庭等兜底保障力度,兜准兜牢民生底线。大力发展银发经济,积极探索互助式养老服务模式,开展经济困难失能老年人集中照护服务试点工作,完成困难家庭适老化改造140户。积极稳妥化解不动产“登记难”历史遗留问题。加强退役军人服务和“双拥”工作,争创省级标杆型服务站5个以上。
(七)聚力三大攻坚战,推动绿色低碳转型
积极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决扛牢生态保护重大政治责任,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努力建设“美丽眉县”,以高品质生态环境支撑高质量发展。
1.守护好青山绿水。实施秦岭峪口峪道生态环境综合治理管控三年行动,加快秦岭生态保护反馈问题整改,持续巩固秦岭“五乱”问题整治成效。夯实“林长制”责任,实施秦岭生态保护与修复项目,封山育林3万亩、修复退化林2万亩,完成尾矿库提升改造,争创国家森林城市。全面落实河(湖)长制,开展黄河流域“清废行动”,常态化排查整治入渭排污口,整治率达到70%以上,确保渭河出境断面水质稳定达标。
2.守护好美丽蓝天。推进全省首批低碳近零碳示范县创建,坚持精准降碳,严控新增“两高”项目准入,提升清洁能源、新能源供应比重,新建公共充电桩160个以上,建设屋顶光伏50万平方米以上。深入开展大气污染治理专项行动,强化源头治理,严管工业源、移动源、扬尘源,坚持“排查、整改”两手抓,聚焦重点区域,实施“红黄蓝”三级管控,动态管理“污染来源、行业部门、问题短板、工作措施”四个清单,强力推进尘气、空气、废气、烟气、油气“五气共治”。扎实开展餐饮油烟、噪音扰民和恶臭异味整治,切实解决群众“家门口”环境问题。强化执法监管,常态化开展部门联合执法,综合运用自动监测、视频监控等技术手段,严查涉气违法行为。强化群防群控,完善县镇村三级联动机制,用好大气污染指挥调度系统,推动pm2.5、pm10等主要污染指标持续下降,全年优良天数达到270天以上。
3.守护好一方净土。强化土壤污染源头管控,做好土壤污染治理。加强重点行业企业监管,严把建设用地土壤环境准入关口,做好工业、建筑等固废规范化处置,提升源头防控水平。常态化开展生活垃圾和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扎实推进化肥农药“双减量”,确保生活垃圾有效处理率、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率分别达到90%和92%以上。严厉打击盗采砂石土资源、破坏耕地、污染土壤等违法行为,规范运营国有标准化砂石厂。
(八)聚力风险防范,推动高水平安全发展
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有效防范化解各类风险挑战,以高水平安全保障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