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初步形成三地人力社保服务体系。积极搭建联通、联动、联合的跨区域交流合作平台,努力实现重点领域深度协同、发展优势不断叠加,与京津冀协同发展要求相一致、与副中心战略定位相契合的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体系。加强与北三县就业协同发展,建立工作同研究、服务同标准、用工同招聘、人才同培训、矛盾同调处的“五同”工作机制,充分发挥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区的集聚辐射带动作用,共同成立“通武廊人力资源服务企业联盟”,在人力资源服务信息、服务政策、服务提供和服务升级一体化等方面三地进行深入合作。研究制定《通宝唐人力资源服务共享平台建设意见》,推进三地人力资源的交流与合作。“十三五”期间,三地共同举办“通武廊”大型专场招聘活动10场,共提供就业机会4.4万余个,2.1万余名求职者与用人单位达成就业意向。社保关系接转进一步顺畅,不断优化社会保险经办服务,共享社会保险经办服务资源,“十三五”期间,共办结涉及京津冀社保转移18378件,约占全区转移接续总业务量四分之一。技能技术人才队伍不断壮大,以三地高技能领域人才互联、互认、互享为目标,优先在创业资金、创业项目、经营场地等方面提供支持,享受当地相关扶持就业创业政策,促进京津冀地区人才交流合作及优化配置。协同处置机制日趋完善,通过建立完善调解仲裁和劳动保障监察区域协作机制,实现劳动维权“一点投诉、联动受理”。“十三五”期间,联合处理劳动人事争议及劳动监察案件410件,实现了就近或跨区域维权。
实施惠企利民政策,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保就业工作。积极推进落实疫情防控期间各项优惠政策,制定了《中国北京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通州园区疫情防控期业务补贴办法》《通州区职业技能培训经费补贴实施细则》,对疫情期间为区内企业提供劳务派遣及人员招聘服务的园区人力资源服务机构给予资金补贴,将市级培训政策未覆盖的通州区户籍正在享受自谋职业、灵活就业等保险补贴人员、个人缴纳社会保险的自由职业者纳入补贴范围。实施社保费“减、免、缓”政策,2020年2-11月,共为辖区4.9万家企业减免三项社会保险费34.56亿元。其中,养老31.91亿元,失业1.60亿元,工伤1.05亿元。助推企业壮大新动能,积极发挥就业工作领导小组作用,推出“全链条”服务模式,为医疗物资等重点企业有序复产复工提供有效指导。2020年共举办网络招聘513期,2836家次企业提供就业岗位7.2万个次,浏览量168.7万次;推出48期人力资源服务公益行网络微课堂,指导人数累计达2.9万人。开辟农民工“点对点”返京渠道,服务农民工安全有序返岗,有效促进本地劳动力就业。打造业务经办新模式,依托“云仲裁”系统,完成仲裁案件线上全流程办理。2020年,共受理社保业务55.31万笔,其中网上办理业务42.94万笔,占77.64%;受理电话咨询15.5万人次;累计支付福利养老待遇、工伤一次性待遇等各项社保待遇95.60亿元。拓展安全稳控新思路,动态关注重点领域、重点项目、重点企业,指导受疫情影响用人单位规范用工。
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推动综合管理创新发展。坚定不移深化全面从严治党,充分发挥局党组政治核心作用,以强有力的制度建设助推党的各项建设高质量发展,基层党建“换挡升级”,特色党建形成品牌,队伍建设夯实有力,以党建为引领不断推进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建设。行风建设持续加强,推行审批服务“马上办、网上办、就近办、一次办”,落实 “减证便民”服务措施,对278项社会保险业务经办流程进行梳理优化,全局所有政务服务事项100%完成“一网通办”,劳务派遣企业经营许可等94项下沉事项已在17个街道、乡镇社保所“落地”,实现重点领域和高频事项“一网一门一窗一次”办理。信息化建设快速推进,统筹推动跨业务、跨部门、跨层级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建成集信息开发、应用、建设、管理与服务一体化,运转协调、便捷高效的信息化体系。以“互联网 业务流程”、“互联网 服务平台”、“互联网 管理模式”为抓手,建设社会保险内控业务延伸、仲裁信息管理、劳动保障监察“双随机”等系统,开发“通州就业服务”、“北京通州人力社保”等微信公众号,为科学决策、精准施策、广泛宣传提供有效保障。广泛开展舆情宣传引导,加强线上舆情监控与线下协同处理,建立媒体通报会制度,构建起副中心人力社保大宣传格局。
第二部分:面临形势
在世界疫情、百年变局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交织之际,既要认识到中国处于近代以来最好的发展时期,也要充分认识到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事业发展形势严峻复杂,需要适应新时代要求抓住改革发展机遇,以超常规思维应对风险挑战。“十四五”时期是实施北京城市整体规划、推进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时期,作为城市副中心,立足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前沿阵地和桥头堡,立足北京重要一翼的战略定位,要建设好国家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示范区和自由贸易试验区,本区将加快向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新高地的转型升级,培育产业融合发展的新模式。
在新信息革命的推动下,配套的人力资源服务结构也将向国际化、高端化、智能化转变,通州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面临着探索、创新、转型、升级的巨大挑战,亟需提升管理服务人才队伍素质,加速升级公共服务品质和水平,不断强化市场匹配度和社会保障网底作用,切实满足新就业形态管理服务和维权保障。
应对新的战略机遇与形势挑战,通州区的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也面临着一些现实问题,与未来新战略格局下的需求差距较大,亟待解决。
(一)由于空间布局优化、产业转移退出、人口疏解新功能定位等原因,导致就业结构性矛盾更为突出;现有职业技能培训机构无法满足新产业结构下的技能培训功能,技能培训工作难度加大。
(二)城市副中心及“两区”建设将吸引越来越多高新企业入驻,需要更加规范化、多样化、智能化、风控强的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服务,现有的“智慧人社”模式和服务内容有待升级,信息共享渠道、机制尚未完全理顺,数据共享的范围还需要进一步拓宽。